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齿条衬套,构成齿轮齿条式的转向装置且对在周向上的一处形成有齿条齿的齿条轴(8)进行支承,该齿条衬套包括衬套主体和刚性降低部。衬套主体为供齿条轴插通的环状。另外,衬套主体由在周向上位于与齿条齿相同侧的齿条齿侧部分和齿条齿侧部分以外的背面侧部分沿周向分割成两部分。刚性降低部设置于齿条齿侧部分(22),使齿条齿侧部分的刚性低于背面侧部分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条衬套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7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5183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齿条衬套。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8-87535号公报的转向装置具有操纵转向机构。操纵转向机构由齿轮齿条机构构成,通过来自转向轴的操纵转向扭矩对转向轮进行操纵转向。操纵转向机构具有小齿轮轴、齿条轴、齿条壳体以及筒状的齿条衬套。上述小齿轮轴具有小齿轮齿。齿条轴具有与小齿轮齿啮合的齿条齿。齿条壳体对小齿轮轴以及齿条轴进行支承。齿条衬套保持于齿条壳体的保持孔。齿条衬套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沿其轴向自由滑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256029号公报中,提出有为了抑制伴随晃动产生的异响,而在内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的齿条衬套。齿条衬套经由多个突起能够对齿条轴无晃动地进行支承,使齿条轴与多个突起点接触。 日本特开2008-87535号公报的转向装置包括的齿条衬套夹设于齿条壳体与齿条轴之间。因此在将齿条衬套组装于齿条壳体时,需要使齿条衬套一边缩径一边插入保持孔。因此,因齿条衬套与保持孔的尺寸关系、齿条衬套的刚性,有可能使向齿条壳体的安装变得困难。在日本特开2004-256029号公报的齿条衬套中,齿条轴以及齿条衬套与突起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因突起的磨损等而有可能在小齿轮轴与齿条轴之间产生晃动,从而使小齿轮齿与齿条齿的啮合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朝向壳体的安装性并且使小齿轮齿与齿条齿牢固地啮合的齿条衬套。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齿条衬套,构成齿轮齿条式的转向装置且对在周向上的一处形成有齿条齿的齿条轴进行支承,该齿条衬套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主体,其是供所述齿条轴插通的环状的衬套主体,该衬套主体由在其周向上位于与所述齿条齿相同侧的齿条齿侧部分和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以外的背面侧部分沿所述周向分割成两部分;刚性降低部,其设置于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使所述齿条齿侧部分的刚性低于所述背面侧部分的刚性。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部件、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简要主视图。 图2是从沿着图1的I1-1I线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齿条衬套10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V-V线的截面中仅示出齿条衬套10的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转向装置I的剖视图。 图6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变形例应用于图3的图。 图7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变形例应用于图4的图。 图8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应用于图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I的简要主视图。 参照图1,转向装置I主要包括:操纵转向部件2、转向轴3、万向联轴器4、中间轴5、万向联轴器6、小齿轮轴7、齿条轴8以及壳体9。 作为操纵转向部件2,例如能够使用转向盘。转向轴3的一端与操纵转向部件2连结。由万向联轴器4将转向轴3的另一端与中间轴5的一端连结。另外,由万向联轴器6将中间轴5的另一端与小齿轮轴7的一端连结。转向轴3、中间轴5、小齿轮轴7不存在于同一直线上。 在小齿轮轴7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一体地设置有小齿轮齿14。齿条轴8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 在齿条轴8的外周面8A的周向上的一处形成有与小齿轮齿14啮合的齿条齿15。小齿轮轴7的小齿轮齿14以及齿条轴8的齿条齿15通过相互啮合,从而构成齿轮齿条式的转向机构A。齿条轴8收纳于壳体9,齿条轴8的两端部朝壳体9的两侧突出,横拉杆12分别经由联轴器11而与各端部结合。各横拉杆12经由对应的转向节臂(未图示)而连结于对应的转向轮13。 若操作操纵转向部件2使转向轴3旋转,则该旋转由小齿轮齿14以及齿条齿15转换成沿着轴向X的齿条轴8的直线运动。由此实现转向轮13的转向。这样,齿条轴8能够根据操纵转向部件2的操纵转向而沿轴向X移动从而使转向轮13转向。 其中,将齿条轴8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X,将与轴向X垂直的方向中朝向图1的纸面延伸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将与轴向X垂直的方向中沿图1的上下延伸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轴向X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相同。另外,前后方向Y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同。另外,上下方向Z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大致相同。并且前后方向Y的纸面近前侧为车辆的前侧,前后方向Y的纸面靠里侧为车辆的后侧。 壳体9为固定于车身的大致圆筒体。壳体9将齿条轴8收纳为能够沿着轴向X进行直线往复移动。壳体9以沿齿条轴8的径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壳体9包括一端部(图1中的轴向X的左侧的端部)9A和另一端部(图1中的轴向X的右侧的端部)9B。本实施方式的齿条衬套10配置于壳体9的一端部9A与小齿轮齿14之间、以及另一端部9B与小齿轮齿14之间的双方。齿条衬套10将齿条轴8支承为能够沿轴向X移动。壳体9的中空部分由沿轴向X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周面9C划分。收纳于壳体9的齿条轴8与壳体9的内周面9C成为同轴状。 图2是从沿着图1的I1-1I线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2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上下方向Z—致。另外,在图2中上下延伸的方向与前后方向Y—致。另外,在图2中左右延伸的方向与轴向X—致。另外,图2示出了壳体9的一端部9A周边。以下,仅对壳体9的一端部9A侧的部件进行说明。另一端部9B侧的部件构成为隔着车辆的宽度方向(轴向X)的中心而与一端部9A周边的部件结构成为对称。另外,在图2中,齿条轴8不使用截面来表示。 以下,在图1的基础上也参照图2进行说明。参照图2,齿条衬套10包括:衬套主体16、卡止部17以及弹性部件20。衬套主体16为沿轴向X延伸的环状。在衬套主体16的中空部分以同轴状插通有齿条轴8。另外,衬套主体16收纳于壳体9。换言之,衬套主体16 (齿条衬套10)配置于齿条轴8的外周面8A与壳体9的内周面9C之间的空间30。从轴向X观察,空间30为被壳体9的内周面9C从外侧镶边并且包围齿条轴8的圆环状。在该状态下,衬套主体16的外周面16A遍布整周相对于壳体9的内周面9C面接触。衬套主体16的内周面16B遍布整周相对于齿条轴8的外周面8A面接触。其中,从轴向X观察,沿着相对于轴向X正交的方向将在齿条轴8形成有齿条齿15的部分切断的截面为:在齿条齿15上切去周向上的一处的圆形状(D字形状)。S卩,齿条轴8的周向上的一处形成为平坦,在该平坦部分形成有齿条齿15。另一方面,齿条衬套10的内周面16B成为大致正圆。因此衬套主体16的内周面16B不与在齿条轴8的外周面8A上形成有齿条齿15的平坦部分(图2的下侧部分)接触,而朝径向的外侧分离(也参照后述的图5)。 图3是齿条衬套10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V-V线的截面中仅示出齿条衬套10的图。其中,在图3中,轴向X从左近前侧朝向右靠里侧延伸。另外,图3的齿条衬套10以使图2的左侧(图1的车辆的左侧)的端部16C朝向左近前侧的姿势配置。另外,与图4的纸面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条衬套,构成齿轮齿条式的转向装置且对在周向上的一处形成有齿条齿的齿条轴进行支承,所述齿条衬套的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主体,其是供所述齿条轴插通的环状的衬套主体,该衬套主体由在其周向上位于与所述齿条齿相同侧的齿条齿侧部分和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以外的背面侧部分沿所述周向分割成两部分;和刚性降低部,其设置于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使所述齿条齿侧部分的刚性低于所述背面侧部分的刚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22 JP 2013-1518331.一种齿条衬套,构成齿轮齿条式的转向装置且对在周向上的一处形成有齿条齿的齿条轴进行支承,所述齿条衬套的特征在于,包括: 衬套主体,其是供所述齿条轴插通的环状的衬套主体,该衬套主体由在其周向上位于与所述齿条齿相同侧的齿条齿侧部分和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以外的背面侧部分沿所述周向分割成两部分;和 刚性降低部,其设置于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使所述齿条齿侧部分的刚性低于所述背面侧部分的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降低部包括沿所述衬套主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条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槽至少设置于:所述衬套主体的所述齿条齿侧部分与所述背面侧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久保晓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