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1201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7:52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属于磷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1克丝氨酸和2~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05~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80mL正己烷和80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克以上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到52%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属于磷脂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1克丝氨酸和2~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05~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80mL正己烷和80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克以上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到52%以上。【专利说明】
,属于磷脂
。 技术背景 磷脂酰丝氨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工业应用,磷脂酰丝氨酸是细胞膜的活性物质,尤其存在于大脑细胞中。其功能主要是改善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神经脉冲的传导,增进大脑记忆功能,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吸收后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起到舒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脑部供血的作用。同时磷脂酰丝氨酸在化妆品、药物和脂质体的制备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材料表面处理上也得到应用。目前磷脂酰丝氨酸的来源主要由大豆磷脂分离得到,进近来也有采用磷脂酶D催化磷脂酰胆碱与丝氨酸的碱基交换来制备磷脂酰丝氨酸。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得到的磷脂酰丝氨酸能够用于材料表面处理和脂质体的制备中,为工业用途的磷脂酰制备开辟了新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丝氨酸和一定比例的大豆磷脂酸加入到一定量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一定量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C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80mL正己烷和80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得到含量为52%以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产品。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I克丝氨酸和2?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05?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C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SOmL正己烷和SO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克以上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到52%以上。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制备磷脂酰丝氨酸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该方法得到的磷脂酰丝氨酸能够用于材料表面处理和脂质体的制备中,为工业用途的磷脂酰丝氨酸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I克丝氨酸和2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C搅拌反应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SOmL正己烷和SO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8克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52.1 %。 实施例2 将I克丝氨酸和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力口入0.05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20°C搅拌反应4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SOmL正己烷和SO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72克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56.4%。 实施例3 将I克丝氨酸和3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力口入0.08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5°C搅拌反应6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SOmL正己烷和SO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63克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为53.3%。【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I克丝氨酸和2?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05?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C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SOmL正己烷和SO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克以上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到52 %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用的磷脂酸是大豆磷脂酸,其丝氨酸:磷脂酸为2:1?5: l(g: 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丝氨酸:咪唑为20:1 ?10:1 (g: 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反应时间为4?8小时,反应温度为110?120°C。【文档编号】C07F9/10GK104327114SQ201410625594【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专利技术者】史苏佳, 曹栋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以丝氨酸为原料,以大豆磷脂酸为酯化剂,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将1克丝氨酸和2~5克大豆磷脂酸加入到200m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中,加入0.05~0.1克咪唑催化剂,得到的混合体系于110~120℃搅拌反应4~8小时,蒸发的水蒸汽从体系中去除。脱溶后用80mL正己烷和80mL水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分离正己烷相,脱溶,残留物再用丙酮洗涤2次,每次20mL丙酮,得到1.5克以上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其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到52%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苏佳曹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