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021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及手持终端,其中保护壳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内嵌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充电接口相连,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生成的感应电流整流成手持终端的额定充电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手持终端在原手持终端保护壳功能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手持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因此,在用户未携带充电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及手持终端,其中保护壳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内嵌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充电接口相连,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生成的感应电流整流成手持终端的额定充电电流。本技术公开的手持终端在原手持终端保护壳功能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手持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因此,在用户未携带充电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专利说明】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
本申请涉及手持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
技术介绍
众所常见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手机、掌上电脑等手持终端设备,我们一般在手持终端设备的外部有保护壳,以便更好的对手持设备进行防护。大大增加了手持设备的防摔能力。 但是,当前的上述手持终端的保护壳只具有保护防水防摔防尘功能,而在用户携带手持终端外出旅行时,如果忘记带充电器的话,将会给手持设备的充电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用户的便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用于解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持终端保护壳功能单一,无法在用户未携带充电器的情况下,便捷的进行充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内嵌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充电接口相连,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生成的感应电流整流成手持终端的额定充电电流。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铜柱与手持终端主板电路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的充电接口相连的同心环形铜柱触点; 所述同心环形铜柱触点贯穿于所述壳体,通过同心环形铜柱触点的公头与所述手持终端的充电设备相连,对手持终端进行充电。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主触点及供电触点电连接的第一触点; 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的电压变换电路和音频驱动电路; 与所述音频驱动电路相连的输出端相连的发声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的NFC线圈; 设置在所述手持终端主板或电池与所述NFC芯片之间的金属屏蔽片。 优选地,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盖上。 优选地,还包括: 内置在壳体嵌入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的金属散热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散热层为设置有散热孔的金属散热层。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USB接口处的磁力吸附装置。 一种手持终端,包括:主控电路和电源,还包括: 上述所述的手持终端保护壳。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手持终端在原手持终端保护壳功能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手持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因此,在用户未携带充电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手持终端的保护壳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手持终端保护壳。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手持终端保护壳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标注)、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I和整流电路2 ; 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I和所述整流电路2内嵌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整流电路2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1、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充电接口 3相连,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I生成的感应电流整流成手持终端的额定充电电流。 可选的,上述额定充电电流与手持终端相匹配,当所述手持终端为手机时,该额定充电电流可以为5V,2A的直流电。 当采用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I对所述手持终端进行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I通过变化的感应磁场生成感应电流,并将生成的感应电流输入所述整流电路2,所述整流电路2在获取到所述感应电流后,对所述感应电流进行整流,将感应电流整流成所述手持终端所需的额定充电电流,对所述手持终端进行充电。 本申请公开的手持终端在原手持终端保护壳功能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手持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因此,在用户未携带充电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申请人:还发现,用户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手持终端的过程中,存在手持终端的发音元件音质较差,用户难以听清的问题,因此,参见图2,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手持终端保护壳还可以包括: 与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主触点及供电触点4电连接的第一触点5 ; 与所述第一触点5相连的电压变换电路6和音频驱动电路7 ; 与所述音频驱动电路7相连的输出端相连的发声装置8,其中所述发生装置8可以为陶瓷喇叭。 所述电压变换电路6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触点5由所述供电触点4采集得到的电流准换为所述音频驱动电路7的工作电流。 其中,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主触点及供电触点4为手持终端主板电路的一部分。 在使用具有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手持终端保护壳的手持终端时,在所述手持终端的发音元件正常发音的同时,所述手持终端的供电触点通过电压变换电路6向所述音频驱动电路7提供驱动电流,所述音频驱动电路7通过所述手持终端的主板电路主触点获取所述电路主板向所述发音元件发送的音频驱动信号,依据所述音频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发音元件同步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持终端的音质,弥补了手持终端自带的发音元件的音质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随之NFC技术的广泛应用,NFC芯片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常用的设备之一,例如食堂饭卡、公交卡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所述手持终端保护壳的功能,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手持终端的保护壳还可以设置有一 NFC线圈9。具体的,所述NFC线圈9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面向手持终端主板一侧、与所述第一触点。需要指出的是,用户可以根基自身需求,赋予所述NFC芯片相关的使用功能,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考虑到所述NFC芯片的干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和所述整流电路内嵌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所述手持终端主板电路充电接口相连,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感应接收线圈生成的感应电流整流成手持终端的额定充电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伟侯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