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天柳茎段组培快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96722 阅读:83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2-04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培领域,公开了一种钻天柳茎段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钻天柳当年生茎段,依次进行1)外植体消毒、2)丛生芽诱导培养、3)丛生芽增殖培养、4)丛生芽生根培养、5)炼苗移栽,得到钻天柳组培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突破了钻天柳只能靠种子繁殖且成活率低的瓶颈,有利于打破钻天柳濒危现状,形成钻天柳批量快速的繁殖局面。同时使用组培快繁技术,培养条件可控,可周年试验或生产,生长快,周期短,重复性强,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一年内可使每株钻天柳繁育成上百万株成品和脱毒苗木,大大提高钻天柳的繁育苗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培领域,公开了,包括如下步骤:采集钻天柳当年生茎段,依次进行1)外植体消毒、2)丛生芽诱导培养、3)丛生芽增殖培养、4)丛生芽生根培养、5)炼苗移栽,得到钻天柳组培苗。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突破了钻天柳只能靠种子繁殖且成活率低的瓶颈,有利于打破钻天柳濒危现状,形成钻天柳批量快速的繁殖局面。同时使用组培快繁技术,培养条件可控,可周年试验或生产,生长快,周期短,重复性强,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一年内可使每株钻天柳繁育成上百万株成品和脱毒苗木,大大提高钻天柳的繁育苗木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培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又名朝鲜柳、红梢柳,是杨柳科钻天柳属落叶大 乔木,单属单种。该种现已濒临灭绝,属易危(V)级别的濒危树种,是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钻天柳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北起自北极圈,向南经东西伯利亚,进人我国境 内。东西分布于俄罗斯东部及其岛屿、中国东北部、日本北部至中部和朝鲜的北部。由于 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些地区仅有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日益缩 减。我国主要产自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东北三省,生于海拔300m?900m的林区河流 两岸排水良好的碎石沙土上。 钻天柳高可达20?30m,胸径达0. 5?lm,树冠圆柱形,树皮褐灰色,小枝无毛,黄 色带红色或紫红色,有白粉,叶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cm,宽1. 5?2. 3cm,先端渐 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上面灰绿色,下面苍白色,常有白粉,边缘稍有锯齿或近全缘,花期 5月,果期6月。钻天柳树干通直,树姿高大挺拔,枝条秋季落叶后色彩鲜红,是三北地区少 有的冬季观枝大乔木,秋季树干高可达30m以上。木材纹理通直,颜色均一,可做建筑用材、 家俱、造纸等用。钻天柳喜阳光,耐寒性强,极耐水淹。钻天柳根系发达,是地上部的3?5 倍,是很好的防风固沙和防洪树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些地区仅有 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日益缩减。 钻天柳人工繁殖十分困难,从60年代初开始,不断有人进行繁殖试验,比如扦插 育苗、药物刺激生根处理、组培育苗等,但一直未能扩大繁育和推广,繁育难得问题一直未 能得到彻底解决。目前采用种子繁殖,扦插枝条不易成活。 目前公开的钻天柳的组织培养中,主要采用了 MS、WPM进行了研究,2006年和2010 年采用了 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了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增殖和愈伤的培养基采用MS,生根 及生根继代培养采用1/2MS,建立起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离体繁殖技术。2013 年发表的陶双勇和张小单的文章采用WPM作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诱导生根率较低。 以上几种配方的生长状况一般,可操作性和重复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钻天柳组织培养方法中存在的生长状况一般、可操作性和重复性不高问 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 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钻天柳当年生茎段,依次进行1)外植体消毒、2)丛生芽诱导培养、3)丛生芽 增殖培养、4)丛生芽生根培养、5)炼苗移栽,得到钻天柳组培苗。 所述采集钻天柳当年生莖段,为在春天采集钻天柳当年生枝条,要求枝条直径3mm 以上,将所采枝条截成3cm的茎段,要求每个茎段都长有一个腋芽。 所述1)外植体消毒,为将外植体以升汞溶液消毒,优选为以质量百分含量0.3% 的升汞溶液消毒7min。 所述2)丛生芽诱导培养,为将消毒后的茎段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使茎段 先萌发新的丛生芽,后展开叶片。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是以DKW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终浓 度,下同)的6_BA(6-节基氨基噪呤,benzylaminmopurine)、0· lmg/L的NAA(萘乙酸, 1-Naphthaleneacetic acid)的培养基,即 DKW+6-BALOmg/L+NAAO. lmg/L 培养基。 所述萌发新的丛生芽,时间为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20天后。 所述展开叶片,时间为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45天后。 所述3)丛生芽增殖培养,为将丛生芽诱导培养所得丛生芽接种到脱分化培养基 上,培养至产生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至产生不定芽。 所述脱分化培养基是以DKW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有2. Omg/L的6-BA、0. Img/ L 的 NAA、4. 5g/L 琼脂、20g/L 葡萄糖的培养基,S卩 DKW+6-BA 2. Omg/L+NAA 0. lmg/L+ 琼脂 4. 5g/L+葡萄糖20g/L的培养基。 所述产生愈伤组织,时间为接种到脱分化培养基上40天后。 所述分化培养基是以1/2NR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有0· 75mg/L的6-BA、0. Img/ L 的 ΝΑΑ、4· 5g/L 琼脂、20g/L 葡萄糖的培养基,S卩 1/2NRM+6-BA 0· 75mg/L+NAA 0· lmg/L+琼 脂4. 5g/L+葡萄糖20g/L的培养基。 所述产生不定芽,时间为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40天后。 所述4)丛生芽生根培养,为将丛生芽增殖培养所得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 培养至得到有根的完整植株。 所述生根培养基是以2/3DKW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有0. 4mg/L的IBA(吲哚丁 酸,Indole-3-Butytric acid)、4. 5g/L 琼脂、15g/L 葡萄糖的培养基,即 2/3DKW+IBA0. 4mg/ L+琼脂4. 5g/L+葡萄糖15g/L的培养基。 所述得到有根的完整植株,时间为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45天后。 所述5)炼苗移栽,为将得到有根的完整植株连瓶放入温室中炼苗2-4天,打开盖 取出苗,洗净杀菌放入基质中栽培。 所述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所得的基质。 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脱分化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pH值优选为 5. 80〇 所述的培养,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IOh?12h,温度为25°C ±2°C。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钻天柳茎段组培快繁的方法在钻天柳繁殖中的应用。 和现有的钻天柳的组织培养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使每株钻天柳在工厂化育苗条件下,一年内繁育成上百万株成 品和脱毒苗木,大大提商钻天柳的繁育苗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所用化学药 品、草炭土、珍珠岩均可市购。 实施例1筛选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分别以WPM、DKW、2/3DKW以及1/2NRM四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筛选适合进行钻 天柳茎段诱导培养的基础培养基。以上述4种基础培养基配制激素种类、浓度相同的培养 基,所用激素为终浓度I. 〇mg/L的6-BA(6-节基氨基噪呤,benzylaminmopurine)加上终浓 度0· lmg/L的NAA(萘乙酸,I-Naphthaleneacetic acid),即配制如下培养基(pH值均为 5.80): I、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天柳茎段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钻天柳当年生茎段,依次进行1)外植体消毒、2)丛生芽诱导培养、3)丛生芽增殖培养、4)丛生芽生根培养、5)炼苗移栽,得到钻天柳组培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萍倩孙振元李振坚韩蕾刘俊祥王正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2月10日 02:43
    钻天柳(学名:Choseniaarbutifolia(Pall.)A.Skv)为杨柳科的单种属植物,由柳属内分出,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无腺体,与杨属相似,是介于杨属与柳属之间的过渡类型,对研究杨柳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