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永专利>正文

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548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纵向进气部和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炉体的一侧部设置有可燃气喷嘴装置,所述纵向进气部、循环水冷进气装置与可燃气喷嘴装置之间相连通设有通风管组件,所述通风管组件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同时与冷却装置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套设有冷却管,进气管与冷却管间流通有循环水用于散热冷却,在实际使用中,能显著降低炉膛的高温对进气管的影响,大大延长了进气装置的寿命,同时利于气化炉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相比以往技术进气装置使用寿命短(一般为数天到数月不等)的问题,该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的使用寿命能长达数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纵向进气部和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炉体的一侧部设置有可燃气喷嘴装置,所述纵向进气部、循环水冷进气装置与可燃气喷嘴装置之间相连通设有通风管组件,所述通风管组件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同时与冷却装置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套设有冷却管,进气管与冷却管间流通有循环水用于散热冷却,在实际使用中,能显著降低炉膛的高温对进气管的影响,大大延长了进气装置的寿命,同时利于气化炉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相比以往技术进气装置使用寿命短(一般为数天到数月不等)的问题,该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的使用寿命能长达数年。【专利说明】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炉具
,具体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生物质气化设备主要有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固定床下吸式和流化床气化炉这三种炉型。在户用型(小型)气化炉中,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具有炉子热效率高;可燃气热值较高和可燃气灰分少等优点。其基本结构和反应过程:一般为两段式结构,物料由炉顶加料口加入炉内,气化剂由炉底的进风口进入炉内参与气化反应;炉体内气体流动方向自下而上,最终可燃气由上部的可燃气喷嘴排出。这过程当中,可燃气经过热分解层和干燥层时将热量传递给物料,自身温度降低,炉子热效率高;可燃气热值较高;热分解层和干燥层对可燃气有过滤作用,使出炉的可燃气灰分少。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炉膛的温度较高,尤其是底部区域温度超过一千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伸入炉膛中的进气管端备受高温的烘烤,进气管端经常发生被“烧坏”的现象。而且,由于进气管为金属材质,炉膛的高温通过进气管快速向相连接的部件传递,造成其他部件的加速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进气组件不易受炉膛内高温影响的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出灰口与炉口的炉体,设于炉体底部的纵向进气部,设于炉体一侧部上连通炉体内空间的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炉体的另一侧部设置有可燃气喷嘴装置,所述纵向进气部、循环水冷进气装置与可燃气喷嘴装置之间相连通设有通风管组件,所述通风管组件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同时与冷却水循环系统连通; 所述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包括固定板、进气管和套设在进气管外的冷却管,进气管的出风口端贯穿固定板并进风口端与固定板固设,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一侧部上,所述出风口端悬空位于纵向进气部的上方,所述冷却管的内管与进气管的外管之间设有冷却水腔,冷却管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腔连通的循环水输入管和循环水输出管,冷却管的两端口为密封设置。 所述炉体包括方形的壳体、设于壳体内表面的保温层,所述出灰口设在壳体的其中一侧面上,位于靠近壳体底部的位置并设有清灰炉门,所述炉口设在壳体的顶端,所述保温层为耐火砖堆砌而成。 所述纵向进气部包括进气连接口和多个贯穿炉体底部的保温层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均匀排列设置。 所述进气管的进风口端部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耐火砖的厚度为12厘米。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构造合理、设计巧妙,设置有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循环水冷进气装置设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套设有冷却管,进气管与冷却管间流通有循环水用于散热冷却,在实际使用中,能显著降低炉膛的高温对进气管的影响,大大延长了进气装置的寿命,同时利于气化炉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相比以往技术进气装置使用寿命短(一般为数天到数月不等)的问题,该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的使用寿命能长达数年。 进气管的出风口端悬空位于纵向进气部的上方,在实际使用中,燃料燃烧后往炉底掉的炉渣不容易堵塞该进气管,通过人为控制清渣周期,杜绝了出风不畅现象,利于可燃气的稳定产生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液冷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标号说明:1-炉体、100-出灰口、101-顶部炉口、2-通气孔、3-液冷进气装置、31 -固定板、32-进气管、33-冷却管、34-冷却液输入管、35-冷却液输出管、4-可燃气喷嘴装置、5-通风管组件、51-四通接头、52-第一连接管、53-第二连接管、54-第三连接管、6-清灰炉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包括设有出灰口12与炉口 13的炉体1,设于炉体I底部的纵向进气部(图中未示),设于炉体I 一侧部上连通炉体内空间的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炉体I的另一侧部设置有可燃气喷嘴装置4,所述纵向进气部、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与可燃气喷嘴装置4之间相连通设有通风管组件5,所述通风管组件5与鼓风机(图中未示)的出风口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同时与冷却水循环系统(图中未示)连通;所述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包括固定板31、进气管32和套设在进气管外的冷却管33,进气管32的出风口端贯穿固定板31并进风口端与固定板31固设,固定板31固定在所述一侧部上,所述出风口端悬空位于纵向进气部的上方,所述冷却管33的内管与进气管32的外管之间设有冷却水腔(图中未示),冷却管33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腔连通的循环水输入管34和循环水输出管35,冷却管33的两端口为密封设置;通风管组件5包括五通接头51、第一连接管52、第二连接管53和第三连接管54,其中,第一连接管52与五通接头51和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第二连接管53使纵向进气部与五通接头51连通,第三连接管54使可燃气喷嘴装置4与五通接头51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管54上设置有可调风门55,用于调节可燃气喷嘴装置4的配风量,为可燃气的燃烧混合足够的氧气量,保证可燃气的稳定燃烧;设有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设有进气管32,进气管32外套设有冷却管33,进气管32与冷却管33间流通有循环水用于散热冷却,在实际使用中,能显著降低炉膛的高温对进气管32的影响,大大延长了进气装置的寿命,同时利于气化炉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相比以往技术进气装置使用寿命短(一般为数天到数月不等)的问题,该循环水冷进气装置3的使用寿命能长达数年。 本实施例中,所述炉体包括方形的壳体11、设于壳体11内表面的保温层14,所述出灰口 12设在壳体11的其中一侧面上,位于靠近壳体11底部的位置并设有清灰炉门6,所述炉口 13设在壳体11的顶端,所述保温层14为耐火砖堆砌而成,保温层14形成于壳体11的四内侧面和底面上。 所述纵向进气部包括进气连接口(图中未示)和多个贯穿炉体I底部的保温层14的通气孔2,所述通气孔2均匀排列设置,进气连接口设置在壳体11底面的位置,通气孔2与进气连接口连通用于炉膛底部进行配风,通风时,在炉膛内形成辅助燃料充分燃烧的纵向风,利于燃料的燃烧充分。 所述进气管32的进风口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外螺纹,进气管32的一端与所述五通接头51螺合,安装灵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出灰口与炉口的炉体,设于炉体底部的纵向进气部,设于炉体一侧部上连通炉体内空间的循环水冷进气装置,炉体的另一侧部设置有可燃气喷嘴装置,所述纵向进气部、循环水冷进气装置与可燃气喷嘴装置之间相连通设有通风管组件,所述通风管组件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同时与冷却水循环系统连通;所述循环水冷进气装置包括固定板、进气管和套设在进气管外的冷却管,进气管的出风口端贯穿固定板并进风口端与固定板固设,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一侧部上,所述出风口端悬空位于纵向进气部的上方,所述冷却管的内管与进气管的外管之间设有冷却水腔,冷却管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腔连通的循环水输入管和循环水输出管,冷却管的两端口为密封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永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