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523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前防护板后方与所述前防护板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和第二防护安装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顶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外支撑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矩形方管钢的截面结构,在抗撞强度增加的情况下,重量减少40%,方管钢的厚度由6毫米减少到3毫米,企业降低采购成本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前防护板后方与所述前防护板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和第二防护安装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顶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外支撑板之间。本技术通过改变矩形方管钢的截面结构,在抗撞强度增加的情况下,重量减少40%,方管钢的厚度由6毫米减少到3毫米,企业降低采购成本30%。【专利说明】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制造
,尤其是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
技术介绍
传统的防护杠,多数是采用矩形方管钢焊接而成,为了增加其强度,不断增加矩形方管钢的厚度,现在多数使用6毫米厚的矩形方钢来制作,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通过改变矩形方管钢的截面结构,在抗撞强度增加的情况下,重量减少40%,方管钢的厚度由6毫米减少到3毫米,企业降低采购成本30%。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前防护板后方与所述前防护板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和第二防护安装板, 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顶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 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外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内支撑板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所述第二内支撑板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的顶部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 在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之间为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支撑板、所述第二外支撑板、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内支撑板均与所述前防护板垂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内支撑板与所述前防护板紧贴的端面上均安装有沿所述前防护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压条,两个所述压条与所述前防护板贴合且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包括中部的主防护杠和位于所述主防护杠两侧向后弯折的两个侧防护杠,两个所述侧防护杠均与所述主防护杠形成钝角。 本技术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通过改变矩形方管钢的截面结构,在抗撞强度增加的情况下,重量减少40%,方管钢的厚度由6毫米减少到3毫米,企业降低采购成本30%。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3所示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凹字形,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1和位于前防护板1后方与前防护板1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3和第二防护安装板9, 还包括连接第一防护安装板3顶部边缘和前防护板1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2、连接第二防护安装板9底部边缘和前防护板1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10, 第一内支撑板5和第二内支撑板8位于第一外支撑板2和第二外支撑板10之间,第一内支撑板5 —侧边缘连接第一防护安装板3底部边缘,另一侧边缘紧贴前防护板1后板面,第二内支撑板8 —侧边缘与第二防护安装板9的顶部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紧贴前防护板1后板面, 在第一内支撑板5和第二内支撑板8之间为凹槽6,在第一防护安装板3和第二防护安装板9设有安装孔4。 第一外支撑板2、第二外支撑板10、第一内支撑板5和第二内支撑板8均与前防护板1垂直。 在第一内支撑板5和第二内支撑板8与前防护板1紧贴的端面上均安装有沿前防护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压条,两个压条与前防护板1贴合且位于凹槽6内。 本技术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通过改变矩形方管钢的截面结构,在抗撞强度增加的情况下,重量减少40%,方管钢的厚度由6毫米减少到3毫米,企业降低采购成本30%。【权利要求】1.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前防护板后方与所述前防护板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和第二防护安装板, 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顶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 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外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内支撑板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所述第二内支撑板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的顶部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 在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之间为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所述第二外支撑板、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内支撑板均与所述前防护板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内支撑板与所述前防护板紧贴的端面上均安装有沿所述前防护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压条,两个所述压条与所述前防护板贴合且位于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的主防护杠和位于所述主防护杠两侧向后弯折的两个侧防护杠,两个所述侧防护杠均与所述主防护杠形成钝角。【文档编号】B60R19/02GK204136913SQ201420641370【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李付生 申请人:北京丰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竖向设置的前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前防护板后方与所述前防护板平行且竖向分布的第一防护安装板和第二防护安装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顶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顶部边缘的第一外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和所述前防护板底部边缘的第二外支撑板,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外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外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内支撑板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安装板底部边缘,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所述第二内支撑板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防护安装板的顶部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紧贴所述前防护板后板面,在所述第一内支撑板和第二内支撑板之间为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