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587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包括环形双层机架,环形双层机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转弯路况模拟装置,环形双层机架的中部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路况模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控方便和结构设计合理等优点,能根据实际测试的需要进行模拟相应路况,利用环形跑道为汽车检测提供场地,实现了循环测试,并且多辆汽车可同时进行测试,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挖坑、修坡的方式,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操作便捷,为汽车检测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测试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
技术介绍
汽车传统的测试手段是通过人工在场地内挖坑、修坡等方式进行测试,场地在经过多次测试后需要及时的进行修复,才能够确保下次测试的正常使用,但是这种方式的维护操作较为繁琐,且多为人工修复,成本相对较高,费时费力。目前,急缺一种能够对路况进行模拟的装置,从而辅助汽车进行测试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操控方便的、结构设计合理的,能根据实际测试的需要进行模拟相应路况的装置,即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包括环形双层机架,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中部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当需要利用本专利技术模拟相应的路况从而对汽车进行模拟测试时,通过转弯路况模拟装置、直线路况模拟装置的执行动作,以实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模拟凸凹不平的路况,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模拟弯道处的坡度,并与环形双层机架配合以构成汽车驾驶用的环形跑道,这样需要测试的汽车驶入到环形双层机架上,即可进行连续的减振测试和转弯测试。 所述环形双层机架包括底板和对称布置的U型转接板,所述U型转接板与底板之间通过顶梁柱相连,所述U型转接板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之间,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的最左端和最右端。 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包括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和铰接块,所述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排开,所述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和四号撑板分别对应分布在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的正上方,所述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的底部均与底板相铰接,所述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的上端分别对应与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相铰接,所述一号撑板与二号撑板之间通过铰接块相铰接,所述二号撑板与三号撑板之间通过铰接块相铰接,所述三号撑板与四号撑板之间通过铰接块相铰接,所述四号撑板与U型转接板之间通过铰接块相铰接。需要模拟时,启动一号推缸、二号推缸、三号推缸、四号推缸,分别对应推动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使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联动并呈现出向外倾斜的斜坡状,以供汽车驶入时为汽车的转弯提供垂直于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构成的斜面的力,达到模拟弯道路况的效果。 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包括外固定装置、内固定装置和沉降装置,所述内固定装置与沉降装置沿着底板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外固定装置对称分布在内固定装置和沉降装置所构成区域的左右两侧,所述沉降装置与外固定装置、内固定装置之间滑动配合。利用沉降装置的沉降并与外固定装置、内固定装置相配合,以模拟凸凹不平的路况,在汽车驶入时,会发生颠簸震荡,从而起到对汽车减振性能测试的作用。 所述外固定装置包括外导板条,所述外导板条的下端设置有外支撑柱,所述外导板条的侧部设置有一号导轨,所述内固定装置包括内导板条,所述内导板条的下端设有内支撑柱,所述内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二号导轨,所述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缸和固定安装在沉降缸上的沉降板,所述沉降缸的下端与底板固连,所述沉降板的左右两侧对应与一号导轨、二号导轨滑动配合。利用沉降缸驱动沉降板,使沉降板在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导向作用下上移或者下移,并与外导板条、内导板条相间的布置,由于存在着高度差,即可形成凸凹不平的路况,在汽车驶入时产生颠簸震荡,以检测汽车的实际减振性能。 所述沉降装置的数量至少为3个,从而可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路面以供汽车检测。 所述一号撑板、二号撑板、三号撑板、四号撑板平铺后呈半圆形结构,以充分的模拟弯道时的路况,为汽车弯道检测提供保障。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控方便和结构设计合理等优点,能根据实际测试的需要进行模拟相应路况,利用环形跑道为汽车检测提供场地,实现了循环测试,并且多辆汽车可同时进行测试,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挖坑、修坡的方式,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操作便捷,为汽车检测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固定装置与沉降装置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弯路况模拟装置与环形双层机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包括环形双层机架,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中部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当需要利用本专利技术模拟相应的路况从而对汽车进行模拟测试时,通过转弯路况模拟装置、直线路况模拟装置的执行动作,以实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模拟凸凹不平的路况,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模拟弯道处的坡度,并与环形双层机架配合以构成汽车驾驶用的环形跑道,这样需要测试的汽车驶入到环形双层机架上,即可进行连续的减振测试和转弯测试。 所述环形双层机架包括底板I和对称布置的U型转接板2,所述U型转接板2与底板I之间通过顶梁柱2a相连,所述U型转接板2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之间,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的最左端和最右端。 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包括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和铰接块15,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排开,所述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和四号撑板10分别对应分布在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正上方,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底部均与底板I相铰接,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上端分别对应与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相铰接,所述一号撑板7与二号撑板8之间通过铰接块15相铰接,所述二号撑板8与三号撑板9之间通过铰接块15相铰接,所述三号撑板9与四号撑板10之间通过铰接块15相铰接,所述四号撑板10与U型转接板2之间通过铰接块15相铰接。需要模拟时,启动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分别对应推动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使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联动并呈现出向外倾斜的斜坡状,以供汽车驶入时为汽车的转弯提供垂直于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构成的斜面的力,达到模拟弯道路况的效果。 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包括外固定装置、内固定装置和沉降装置,所述内固定装置与沉降装置沿着底板I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包括环形双层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中部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路况模拟装置;所述环形双层机架包括底板(1)和对称布置的U型转接板(2),所述U型转接板(2)与底板(1)之间通过顶梁柱(2a)相连,所述U型转接板(2)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之间,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的最左端和最右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包括环形双层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转弯路况模拟装置,所述环形双层机架的中部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直线路况模拟装置; 所述环形双层机架包括底板(I)和对称布置的U型转接板(2),所述U型转接板(2)与底板(I)之间通过顶梁柱(2a)相连,所述U型转接板(2)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直线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之间,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安装在U型转接板(2)的最左端和最右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测试用环形路况模拟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路况模拟装置包括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和铰接块(15),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依次排开,所述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和四号撑板(10)分别对应分布在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正上方,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底部均与底板(I)相铰接,所述一号推缸(3)、二号推缸(4)、三号推缸(5)、四号推缸(6)的上端分别对应与一号撑板(7)、二号撑板(8)、三号撑板(9)、四号撑板(10)相铰接,所述一号撑板(7)与二号撑板(8)之间通过铰接块(15)相铰接,所述二号撑板(8)与三号撑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赛德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