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8539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处理系统,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运行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可提高净化后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通过在处理塔内设置的第一筛板、填料过滤层、沸石流化床层、第二筛板等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同时通过向沸石流化床层送入空气,在提高流化效果的同时还可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另外还可设置溶盐池,方便对沸石进行再生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降低设备占地面积,提高净化后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并且方便运行和维护,简化对沸石的再生操作,提高再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但是电站闸、坝的建设将原有鱼类分隔为上下两个群体,使其不能进行遗传基因的交流,削弱了种群的生存力,另外,在社会各界对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大型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广生的环境和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其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形象,甚至制约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为了保护水生生态,同时也是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目前很多水电工程都要求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其目的是通过增殖放流原有自然河流中的重点、珍稀鱼类,尽可能减小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的破坏。 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采取三种养殖模式,即循环水养殖模式、流水养殖模式和静水池塘养殖模式,由于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工程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由于没有充足的水源,很多鱼类增殖放流站都采用循环水或者流水与循环水结合的运行方式。由于鱼类养殖弃水中有鱼类代谢物质以及饵料等物质的排出,会产生悬浮物(33),化学需氧量((1)0)、氨氮、总磷、细菌、原生/后生动物等污染物质。因此,循环水养殖模式并不是对养鱼弃水进行一个简单的循环回用,而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废水水质进行处理,达到养殖用水可循环利用的半封闭或全封闭、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但是国内针对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分析研究目前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只有专门的渔业养殖废水水质(主要特点是密集型养殖,污染物浓度高)及相关处理工艺的介绍,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多养殖珍稀鱼类和重点经济性鱼类,养殖要求较高,密度低,污染物产生量也较低,有别于普通渔业养殖。这就造成很多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设计工艺也没有实质依据。 目前鱼类增殖放流站多参照渔业废水处理方式,采用多级过滤+多级生物+消毒+温控处理的方法。通过过滤去除悬浮物(33)和较大的原生/后生动物等,通过生物处理去除化学需氧量¢00)、氨氮、总磷等,通过消毒去除细菌,增氧机增氧,最终通过温控处理使水达到一个适合鱼类养殖的温度,返回鱼池循环利用。另外沸石也广泛用于渔业废水处理行业,由于沸石具有较大的表面吸附力和离子交换能力,能有效的去处水中氨氮、总磷等物质,渔业中多采用投加沸石粉或者设置沸石过滤设备的方法改善养殖用水水质。渔业养殖沸石需要定期将沸石取出专门用盐水浸泡再重新投入使用。 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单元较多,每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箱体,占地面积大; (2)多采用多级过滤和多级生物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密度养殖的渔业用水,运行维护较为复杂。对于低污染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养殖用水不需要如此多的处理工序; (3)直接投加沸石粉或设置沸石过滤设备,沸石与水的接触时间较短,反应不充分,污染物去处效果不理想; (4)渔业养殖行业采用渔业养殖沸石再生需要将沸石取出专门用盐水浸泡,需耗费人力,通常要在沸石过滤器旁边,设置专门的溶盐池,增大占地面积; (5)仅采用沸石处理,对化学需氧量((1)0)的去除效率不高; (6)循环净化后的水中溶解氧(00)的含量通常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运行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可提高净化后水中溶解氧(00)的含量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以及采用此处理塔组成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所述处理塔由下至少依次包括泥渣收集区、第一筛板、填料过滤层、沸石流化床层、第二筛板;在第一筛板的下方,并且位于泥渣收集区的上方设置有废水入口 ;在第二筛板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出口 ;在泥渣收集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排放口 ;在沸石流化床层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泥渣收集区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污水排放口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上。 进一步的是:沸石流化床层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空气入口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填料过滤层内的填料为石英砂与沸石组成的混合物料。 进一步的是:沸石流化床层内的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并且在塑料悬浮小球上设置有沸石材料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由多块翅片组成,在每块翅片的内部为塑料层,在塑料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沸石材料层。 进一步的是:在第二筛板的上方设置有溶盐池,在溶盐池内设置有搅拌器;溶盐池的底部设置有配水器;所述配水器的出口穿过第二筛板后与沸石流化床层内的填料对应。 采用上述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组成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集水池、废水泵、鼓风机、消毒器、冷暖型热泵、污水池和鱼池;废水泵的入水口与集水池连通,其出水口与处理塔上的废水入口连通;所述鼓风机与处理塔上的空气入口连通;处理塔上的净水出口依次与消毒器和冷暖型热泵串连,并最终与鱼池连通;所述污水排放口与污水池连通。 进一步的是:在集水池内设置有液位控制仪;所述消毒器为紫外消毒器。 进一步的是:在污水排放口与污水池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级过滤和多级生物处理设备,其整个结构更加简单,占地面积少,同时也可使整个循环水处理系统得到简化,并且其运行和维护也更加方便。另外,采用了流化床工艺使废水与沸石的接触更全面,处理效果更好,同时流化床兼有了曝气增氧作用,可提高净化后的水中溶解氧(00)的含量,可谓一举两得;进一步还通过设置溶盐池等实现沸石的再生措施,使得对沸石的再生操作更加简便;流化床层内的填料还可采用在塑料悬浮小球上设置沸石材料层的结构,其可形成一层生物膜,能有效去除¢:00等有机物,进一步提高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连接关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塑料悬浮小球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塑料悬浮小球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六-八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集水池1、液位控制仪11、废水泵2、废水泵的入水口 21、废水泵的出水口 22、鼓风机3、消毒器4、冷暖型热泵5、处理塔6、废水入口 601、净水出口 602、污水排放口 603、空气入口 604、泥渣收集区61、泥渣收集区底部锥尖611、第一筛板62、填料过滤层63、沸石流化床层64、沸石流化床层底部锥尖641、第二筛板65、溶盐池66、搅拌器67、配水器68、配水器的出口 681、操作台69、楼梯691、塑料悬浮小球7、翅片71、沸石材料层72、塑料层73、阀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所述处理塔由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泥渣收集区(61)、第一筛板(62)、填料过滤层(63)、沸石流化床层(64)、第二筛板(65);在第一筛板(62)的下方,并且位于泥渣收集区(61)的上方设置有废水入口(601);在第二筛板(65)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出口(602);在泥渣收集区(6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排放口(603);在沸石流化床层(64)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604)。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塔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泥渣收集区(61)、第一筛板(62)、填料过滤层(63)、沸石流化床层(64)、第二筛板(65);在第一筛板(62)的下方,并且位于泥渣收集区(61)的上方设置有废水入口(601);在第二筛板出5)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出口(602);在泥渣收集区¢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排放口(603);在沸石流化床层¢4)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 ¢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收集区(61)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污水排放口(603)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611)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沸石流化床层(64)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空气入口(604)连接到上述锥形结构的锥尖(641)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过滤层¢3)内的填料为石英砂与沸石组成的混合物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沸石流化床层¢4)内的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7),并且在塑料悬浮小球(7)上设置有沸石材料层(7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塑料悬浮小球⑵由多块翅片(71)组成,在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典孙大东高峰郎建查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