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天行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167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8:41
一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一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第一挤压软管的下端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第一挤压软管的下部,第一浮力软管的外径比第一挤压软管的内径大,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第一滴斗的内腔,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一浮球的内腔连通,第一浮力软管上部与第一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一浮球的浮力之和比该组合重力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安全性能强、可随意连接多个输液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一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第一挤压软管的下端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第一挤压软管的下部,第一浮力软管的外径比第一挤压软管的内径大,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第一滴斗的内腔,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一浮球的内腔连通,第一浮力软管上部与第一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一浮球的浮力之和比该组合重力大。本技术成本低、安全性能强、可随意连接多个输液瓶。【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液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医疗输液器输液方法是把需输入的液体装在一个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并将其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速的大小由安置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当前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其通过连接多管或利用大气压强进行换瓶输液,更有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过程全自动,其他环节则与传统输液方式类似。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输液,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传统方式,需要输一瓶以上的被输液者需换瓶,而当医疗人员处于繁忙状态之时便无法顾及病人,因此病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2)传统换瓶输液需要经过手工拆卸等繁琐环节,时间上造成浪费;3)对于现今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其多数为定瓶定量,或为装置复杂、不易控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的装置复杂、安全性能低、成本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性能强、可随意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一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一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一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一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二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与第三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部与输液器出口连通; 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三输液瓶连接的第三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二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挤压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二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挤压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二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挤压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二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二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二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二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和第二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二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和第二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按照上述连接关系,如果增加第三滴斗,则可以与第四输液瓶匹配形成下一个级联结构,依次类推,可以形成多个级联结构形式。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所述第二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二流速调节器。 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大气连通。 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挤压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三输液软管的上部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l ;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第二挤压软管,其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所述第一挤压软管和第二挤压软管的中部安装挤压气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流速调节器可调整流出药液的速率,而可挤压软管可产生足够的压力,使得浮力软管手动可以脱落,所述可拆卸的第二滴斗可以不止一个,可在此基础上连接多个以符合病人所需;浮力软管与药液面的配合有效的控制了药液的先后流出,浮力软管也可自动脱落,实现了自动换瓶的作用;另一方面,此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输液器的不足之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可拆卸的滴斗(第二滴斗)结构图,其中(a)为滴斗示意图,(b)为可拆卸接口示意图。 图3是挤压软管与浮力软管的结构图,其中,(a)为挤压软管,(b)为浮力软管。 图4是在滴斗中换瓶实现的功能图,其中分为(a) (b) (C)。 图5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其余组合方法,其中分为(a)为瓶塞穿刺头的示意图,(b)为通气孔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5,—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一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一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一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小,使得在使用之前第一浮力软管能够附着在第一挤压软管内壁上,所述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一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二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与第三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部与输液器出口连通; 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三输液瓶连接的第三瓶塞穿刺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自动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一挤压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挤压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的下部与第一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一挤压软管下部相互产生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药液对第一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一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榛冯艺潇谷天行
申请(专利权)人:谷天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