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天行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864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3:07
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与第一容器的内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本低、安全性能强、且可随意连接多个输液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瓶输液器。
技术介绍
现今传统使用的医疗输液器输液方法是把需输入的液体装在一个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并将其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速的大小由安置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对于现今专利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其通过连接多瓶、多管进行换瓶输液,而其他环节则与传统输液方式类似。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输液,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传统方式,需要输一瓶以上的被输液者需换瓶,而当医疗人员处于繁忙状态之时便无法顾及病人,因此病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2)传统换瓶输液需要经过手工拆卸等繁琐环节,时间上造成浪费;3)对于现今自动换瓶输液器,其多数为定瓶定量,或为装置复杂、不易控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的装置复杂、安全性能低、成本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性能强、且可随意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与第一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二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所述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第一容器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进一步,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出口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四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四输液软管的下部与输液器出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三输液瓶连接的第三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三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二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二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二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二软管的下部与第二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三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二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二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所述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二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二容器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第二容器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二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二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按照上述连接关系,如果增加第三滴斗,则可以与第四输液瓶匹配形成下一个级联结构,依次类推,可以形成多个级联结构形式。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之间、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四输液软管的上部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的内部为空心,在容器底部隔离为真空。所述第一软管的直径设为R1,长度为Hl ;所述第一容器的直径设为R2,高度为H2 ;所述第一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3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4,高度为H3,其中,R3<R1<R2<R4。控制R3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时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与容器一起向下脱落,而当药液流入软管之后,软管将药液运输至容器,由于容器内部空心,可储存一定溶液。当软管、容器以及所储存的溶液到达一定重量,且由于药液流过Rl与R3的间隙而使得其无吸附作用时,容器与所连接的软管便向下脱落。R2与R4的绝对差值稍大,可保证流入滴斗的药液流速正常。所述容器与软管向下脱落时,滴斗的内部已经有一部分药液,在此设药液高度为H4。其中,由于容器的底部有一部分隔离出来为真空,所以药液对容器的作用使得容器浮在药液上,软管的小部分仍在其所连接的输液软管里,Rl与R3的间隙不足以使其连接的药瓶中的药液正常流出,此时有:H1+H2>H3-H4。而当滴斗中的药液少于某高度H5时,软管与容器便完全脱落,此时有:H1+H2〈H3-H5,原被容器与软管所堵住的药液便顺利流出,又由于软管很软,当完全脱落时便无法直立,这便保证了当药液流出后,在滴斗中的药液高度增高时不会堵住输出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可拆卸的第二滴斗的连接作用,以及利用容器与软管的配合、容器浮在药液面上控制药液的流入。首先由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通气管分别与外接输液瓶A,B,C相连,A,B,C中的药液流出,又由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作用控制A,B,C中的药液先后流出,最后为人体输入药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可拆卸的第二滴斗可以不止一个,可在此基础上连接多个以符合病人所需;容器与软管的配合使得有效的控制了药液的先后流出,使得实现了自动换瓶的作用;另一方面,此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输液器的不足之处。【附图说明】图1是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的结构图。图2是可拆卸滴斗结构图,其中(a)为滴斗示意图,(b)为可拆卸接口示意图。图3是容器与软管的配合结构图。图4是在滴斗中的容器、软管实现功能图,其中分为(a) (b) (C)。图5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其余组合方法,其中分为(a)为瓶塞穿刺头的示意图,(b)为通气孔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5, —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与第一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二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所述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第一容器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进一步,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出口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四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四输液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与第一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二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所述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第一容器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二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一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二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与第一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二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所述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第一容器的浮力之和比所述第一软管和内腔储存液体的第一容器的组合重力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自动换瓶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滴斗的下部出口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滴斗的下部出口与第四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四输液软管的下部与输液器出口连通; 所述输液器还包括与第三输液瓶连接的第三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三输液软管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第二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第二软管的外径比所述第三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第二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二滴斗的内腔,所述第二软管的下部与第二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软管上部与所述第三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第二软管和内腔未储存液体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榛冯艺潇谷天行
申请(专利权)人:谷天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