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102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包括联轮摇杆、主调连杆、主变幅油缸、主调摇杆、副变幅油缸、多个随动连杆;联轮摇杆与车轮铰接,副变幅油缸和主调摇杆与车体铰接;主变幅油缸和副变幅油缸分别与主调摇杆铰接,主调摇杆与主调连杆铰接;主调摇杆和主调连杆通过多个随动连杆与联轮摇杆铰接,构成二自由度变幅驱动机构,通过变幅驱动机构的运动控制使车轮重心实现复杂的机构轨迹,使得车辆对地形的适应性增强,同时由于该机构对地面高度的实时响应,还起到减震、提高舒适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变幅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在进行作业时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当车辆通过崎岖不平路面时,需要要求车辆能保持作业重心的稳定。现有技术中的工程机械底盘很难达到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该机构能够减小车轮所受冲击力,保证工作底盘姿态稳定,增强通过性能和越障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包括联轮摇杆、主调连杆、主变幅油缸、主调摇杆、副变幅油缸、第一随动连杆、第二随动连杆和第三随动连杆;所述联轮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与车轮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的缸体与车体铰接,所述主调摇杆的后端与车体通过第五铰接点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的缸杆与主调摇杆的中前部通过第七铰接点铰接,所述主调摇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的缸杆与主调摇杆的中部通过第六铰接点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的缸体与主调连杆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点铰接;所述主调连杆的下端与联轮摇杆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后端与所述联轮摇杆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随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中部和所述主调连杆的中下部铰接。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由于通过变幅驱动机构及其运动控制,使车轮重心实现更为复杂的机构轨迹,使调节范围增大,使得车辆对地形的适应性增强。同时由于该机构对地面高度的实时响应,还起到减震、提高舒适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的越障状态示意图。图中:1、联轮摇杆,2、主调连杆,3、主变幅油缸,4、主调摇杆,5、副变幅油缸,6、第一随动连杆,7、第二随动连杆,8、第三随动连杆,9、车轮,10、车体,11、地面障碍;A、第一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C、第三铰接点,D、第四铰接点,E、第五铰接点,F、第六铰接点,G、第七铰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包括联轮摇杆、主调连杆、主变幅油缸、主调摇杆、副变幅油缸、第一随动连杆、第二随动连杆和第三随动连杆;所述联轮摇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与车轮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的缸体与车体铰接,所述主调摇杆的后端与车体通过第五铰接点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的缸杆与主调摇杆的中前部通过第七铰接点铰接,所述主调摇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的缸杆与主调摇杆的中部通过第六铰接点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的缸体与主调连杆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点铰接;所述主调连杆的下端与联轮摇杆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后端与所述联轮摇杆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随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随动连杆的中部和所述主调连杆的中下部铰接。所述工程车辆包括林业车辆、轮式装载机或轮式运输机等。本专利技术的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能够应用在林业车辆底盘、轮式装载机底盘以及其他轮式工程机械底盘上,主要作用是实现车辆底盘主动越障以及林间灵活行驶的功能。能够减小车轮所受冲击力,保证工作底盘姿态稳定,增强通过性能和越障能力。本专利技术中,两个液压缸的伸缩分别可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当车辆遇到不同路面时,该机构的两个液压缸同时动作,使得平面连杆机构实现更为复杂的运动轨迹,从而增加了轮心驱动动力通过发动机输出给液压泵,驱动液压马达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桥。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联轮摇杆1、主调连杆2、主变幅油缸3、主调摇杆4、副变幅油缸5、随动连杆6、随动连杆7及随动连杆8。副变幅油缸5和主调摇杆4通过铰接点G进行铰接,主变幅油缸3和主调摇杆4通过铰接点F进行铰接,变幅油缸3和主调连杆2通过铰接点D进行铰接,随动连杆7和联轮摇杆1通过铰接点B进行铰接,主调连杆2与联轮摇杆1通过铰接点C进行铰接。其动作原理是:如图2所示,当车轮9遇到地面11所示路况时,设当主变幅油缸3固定时,则其与主调连杆2、主调摇杆4构成三角形结构,相当于一个组合杆,设其为第一组合杆,则第一组合杆和联轮摇杆1、随动连杆6、7、8构成平面连杆机构,且主铰接点为第五铰接点E,当副变幅油缸5进行伸缩时,可实现联轮摇杆1的铰接点A按轨迹x进行摆动;设当副变幅油缸5进行固定时,主调摇杆4、副变幅油缸5相当于一个组合杆,设其为第二组合杆,则第二组合杆、联轮摇杆1、主调连杆2、随动连杆6、7、8组成平面连杆结构,且主铰接点为第五铰接点E,此连杆机构的功能类似于鹤式起重机的双摇杆机构,通过主变幅油缸3的伸缩,可使联轮摇杆1的铰接点A实现轨迹y的运动(近似平移式地上升);当车轮9遇到地面11所示路况时,主变幅油缸3和副变幅油缸5同时作用时,则可实现对主调摇杆1的铰接点A或者说轮心的调节范围增加到轨迹y沿轨迹x所扫过的面积那么大,大大增加了调节幅度,增强了车辆对路面的适应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联轮摇杆(1)、主调连杆(2)、主变幅油缸(3)、主调摇杆(4)、副变幅油缸(5)、第一随动连杆(6)、第二随动连杆(7)和第三随动连杆(8);所述联轮摇杆(1)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轮(9)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5)的缸体与车体铰接,所述主调摇杆(4)的后端与车体(10)通过第五铰接点(E)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5)的缸杆与主调摇杆(4)的中前部通过第七铰接点(G)铰接,所述主调摇杆(4)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6)的上端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3)的缸杆与主调摇杆(4)的中部通过第六铰接点(F)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3)的缸体与主调连杆(2)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点(D)铰接;所述主调连杆(2)的下端与联轮摇杆(1)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点(C)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7)的后端与所述联轮摇杆(1)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所述第二随动连杆(7)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6)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随动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随动连杆(7)的中部和所述主调连杆(2)的中下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变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联轮摇杆(1)、主调连杆(2)、主变幅油缸(3)、主调摇杆(4)、副变幅油缸(5)、第一随动连杆(6)、第二随动连杆(7)和第三随动连杆(8);所述联轮摇杆(1)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与车轮(9)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5)的缸体与车体铰接,所述主调摇杆(4)的后端与车体(10)通过第五铰接点(E)铰接;所述副变幅油缸(5)的缸杆与主调摇杆(4)的中前部通过第七铰接点(G)铰接,所述主调摇杆(4)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随动连杆(6)的上端铰接;所述主变幅油缸(3)的缸杆与主调摇杆(4)的中部通过第六铰接点(F)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江明刘晋浩黄青青王典王建利唐伟国孙治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