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中空楼板空气层中,部分模板封闭在其内无法取出,导致中空楼板隔声降噪性能降低的问题。它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块底板;间隔设置于两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梁;上方底板由间隔排列的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组成,预制部分的两端搭接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后浇部分连接在相邻两预制部分之间,后浇部分、预制部分及横梁连为一体。施工方法:一、制备预制部分;二、浇筑下层底板及横梁;三、拆除模板,并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搭设预制部分,封闭空腔;四、在相邻两个预制部分与横梁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后浇部分与预制部分连为一体得到中空混凝土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其中,良好的室内声环境,是保证高质量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楼板传声是室内噪声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楼板的隔声降噪性能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中,建筑物隔声降噪较多是从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的角度入手,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承重楼板上铺设弹性材料,例如塑料橡胶、地毯等软质弹性材料,对于改善楼板隔绝中、高频撞击声有显著效果;2、在楼板的承重结构层与面层之间设置弹性层(即浮动楼面),以减弱振动;3、在楼板下面加设吊顶,对改善楼板隔绝空气噪声和撞击噪声的性能都有明显改善。然而,上述隔声降噪措施均是在施工完成后的建筑物内,附加于楼板上的结构,这不但增加了后期装饰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隔声结构还占用了部分室内空间。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双层中空楼板来改善室内声环境的措施,利用设置在双层楼板中的空气层实现隔声降噪的功能,由于双层中空楼板与周围的梁及墙体构成一个封闭空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被包围在该封闭空间内的模板将无法取出,这部分模板包括上层楼板的底模和侧模,梁或墙体的侧模,而这些模板必然会成为传递声音的声桥,导致双层中空楼板的隔声降噪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双层中空楼板的空气层中,部分模板封闭在其内无法取出,导致双层中空楼板的隔声降噪性能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分步施工的方式来施工上层底板,上层底板采用无模板施工方法,免去了拆除底模的步骤,有效解决了传统中空混凝土底板内因空腔狭小而导致模板体系不易拆除的问题,避免可能导致固体传声的物件遗留于空腔内,杜绝产生可以传递声音的声桥,保证混凝土板隔声降噪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块底板;间隔设置于两块所述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梁;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底板由间隔排列的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组成,所述预制部分的两端搭接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后浇部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部分之间,且所述后浇部分、预制部分及所述横梁均连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顶端固定有牛腿,所述预制部分搁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牛腿上。 优选的,所述牛腿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所述牛腿内的钢筋与埋设于所述横梁端部的预埋件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牛腿的宽度为5cm?10cm,相邻两根所述横梁上的牛腿的最短距离D小于所述预制部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顶端设有槽口,所述预制部分搁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槽口内。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位于上层的所述底板的预制部分; 步骤二:浇筑位于下层的所述底板及所述横梁; 步骤三:拆除下层所述底板及所述横梁的模板,并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搭设所述预制部分,使得所述预制部分能够封闭相邻两根所述横梁之间的空腔; 步骤四: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部分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制得所述后浇部分,所述后浇部分与所述预制部分连为一体得到所述中空混凝土板。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还包括,拆除所述横梁的模板后,在所述横梁顶端的两侧安装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牛腿,所述牛腿内的钢筋与所述横梁内的预埋件焊接连接,所述预制部分搁置在相邻两根横梁上的牛腿之间。 优选的,所述牛腿的宽度为5cm?10cm,相邻两根横梁上的牛腿的最短距离D小于所述预制部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还包括,浇筑所述横梁的混凝土时,在所述横梁顶端的两侧设置槽口,使得所述预制部分的两端能够搁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槽口内。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 一、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在保证混凝土板设计要求厚度的前提下,从混凝土板自身结构的角度解决隔声降噪,在相互平行的下层底板和上层底板之间设置横梁,使得混凝土板内形成若干空腔,两个互不连接的底板之间的空腔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阻断声波和振源的传播,进而实现混凝土板的隔声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利用预制部分封闭空腔的顶部,再在相邻两块预制部分之间浇筑后浇部分,使得预制部分与后浇部分连为一个整体的上层底板,且上层底板与横梁连为一体,免去了拆除底模的工作,避免钢模板、连接件等可能导致固体传声的物件遗留于空腔内,杜绝产生可以传递声音的声桥(声桥即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固体的刚性连接),以保证混凝土板隔声降噪的效果。 二、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的专利技术要旨是,在建筑结构施工阶段,先浇筑下层底板及横梁,形成若干空腔,再将预制部分架设在相邻的横梁之间并封闭空腔的顶部,最后,在相邻的预制部分之间的凹槽内浇筑后浇部分,制得连为一体的上层底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使得上层底板与牛腿、横梁连为一体,本专利技术以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分步施工的方式来施工上层底板,即上层底板采用无模板的施工方法,免去了拆除底模的步骤,有效解决了传统中空混凝土底板内,因空腔狭小而导致模板体系不易拆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可以保证双层底板之间空腔的完整性,即空腔之间不会遗留任何可能导致固体传声的物件,避免产生可以传递声音的声桥,能够有效阻断声波和振源的传播,以保证混凝土板的隔声效果;而且,混凝土板的各组成构件,即预制部分等均采用混凝土构件,相比钢模板、钢牛腿等金属构件的传声强度低,各组成构件材料相一致也使得混凝土板在力学及声学上的性质能够完美结合。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各步骤的示意图; 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各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本实施例以楼板的施工为例,楼板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块底板,分别为下层底板I和上层底板4,间隔设置于下层底板I和上层底板4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梁2 ;其中,上层底板4由间隔排列的预制部分4-1和后浇部分4-2组成,预制部分4-1的两端搭接在相邻的两根横梁2之间,后浇部分4-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预制部分4-1之间,且后浇部分4-2、预制部分4-1和横梁2均连为一体。 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在保证混凝土板设计要求厚度的前提下,从混凝土板自身结构的角度解决隔声降噪,在相互平行的下层底板I和上层底板4之间设置横梁2,使得混凝土板内形成若干空腔5,两个互不连接的底板之间的空腔5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阻断声波和振源的传播,进而实现混凝土板的隔声性能;尤为重要的是,利用预制部分4-1封闭空腔5的顶部,再在相邻两块预制部分4-1之间浇筑后浇部分4-2,使得预制部分4-1与后烧部分4-2连为一个整体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块底板;间隔设置于两块所述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梁;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底板由间隔排列的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组成,所述预制部分的两端搭接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后浇部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部分之间,且所述后浇部分、预制部分及所述横梁均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块底板; 间隔设置于两块所述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根横梁; 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底板由间隔排列的预制部分和后浇部分组成,所述预制部分的两端搭接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后浇部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部分之间,且所述后浇部分、预制部分及所述横梁均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端固定有牛腿,所述预制部分搁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牛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所述牛腿内的钢筋与埋设于所述横梁端部的预埋件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的宽度为5cm?10cm,相邻两根所述横梁上的牛腿的最短距离D小于所述预制部分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音效果的中空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端设有槽口,所述预制部分搁置在相邻两根所述横梁的槽口内。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隔音效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红飞,谷志旺,陈雪峡,邢文杰,曹文根,张铭,周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