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光放大器的改进。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光纤出入口,壳体的顶部边沿上开设有一圈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厚度大于凹槽深度的密封圈,盖板通过其边角处的四个螺钉与壳体连接,螺钉位于密封圈的外侧,光纤出入口为锥形孔,光纤出入口设置有锥形防水塞,所述锥形防水塞由同轴设置的圆锥部、过渡部和圆盘部组成,锥形防水塞上具有贯穿锥形防水塞的光纤容纳孔,所述光纤容纳孔为与锥形防水塞同轴的圆孔,锥形防水塞径向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塞体,光纤容纳孔被分割成两个半塞体上的两个半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或露水进入光放大器内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具体涉及光放大器的改进。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光纤出入口,壳体的顶部边沿上开设有一圈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厚度大于凹槽深度的密封圈,盖板通过其边角处的四个螺钉与壳体连接,螺钉位于密封圈的外侧,光纤出入口为锥形孔,光纤出入口设置有锥形防水塞,所述锥形防水塞由同轴设置的圆锥部、过渡部和圆盘部组成,锥形防水塞上具有贯穿锥形防水塞的光纤容纳孔,所述光纤容纳孔为与锥形防水塞同轴的圆孔,锥形防水塞径向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塞体,光纤容纳孔被分割成两个半塞体上的两个半圆槽。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或露水进入光放大器内部。【专利说明】防水型光放大器
本技术属于光放大器,具体涉及光放大器壳体的改进。
技术介绍
光放大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产品,根据通信环境的不同,光放大器可能被安装到各种环境中。现有的光放大器的结构大多针对室内安装环境进行设计,但是在通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根据通信的需要,必须设计出适用于安装在户外的光放大器,由于户外环境较为复杂,雨水以及露水一旦进入光放大器内部,将造成内部器件的损坏,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光放大器的防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或露水进入光放大器内部。 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包括顶部敞口的壳体和对壳体顶部进行封闭的盖板,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光纤出入口,所述盖板形状大小与壳体的顶部相匹配,所述壳体的顶面上沿其侧壁开设有一圈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厚度大于凹槽深度的密封圈,所述盖板通过其边角处的四个螺钉与壳体连接,所述螺钉位于密封圈的外侧,所述光纤出入口为位于壳体内侧一端的孔径大于位于壳体外侧一端的孔径的圆锥形孔,光纤出入口设置有锥形防水塞,所述锥形防水塞由同轴设置的圆锥部、过渡部和圆盘部组成,圆锥部的锥度与光纤出入口的锥度相同且其大端的直径大于光纤出入口的大端直径,过渡部为锥度大于圆锥部的锥度的圆锥形且其小端与圆锥部的大端相接,过渡部的大端与圆盘部相接,过渡部的小端直径与圆锥部的大端直径相同,过渡部的大端直径小于圆盘部的直径,锥形防水塞上具有贯穿锥形防水塞的光纤容纳孔,所述光纤容纳孔为与锥形防水塞同轴的圆孔,锥形防水塞径向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塞体,光纤容纳孔被分割成两个半塞体上的两个半圆槽。 优选的:所述半塞体的内部具有密封空腔。 优选的:所述密封空腔位于锥形防水塞的圆锥部和过渡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空腔远离过渡部的一端采用圆弧倒角。 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两个半塞体的相对平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件与卡槽。 优选的:每个半塞体上同时设置数量相同的卡件和卡槽,同一个半塞体上的卡件和卡槽以锥形防水塞的轴线为中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每个半塞体上的卡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半塞体的两端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供螺钉旋入的自攻螺钉孔,自动螺钉孔的内壁具有防裂槽。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面具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壳体和盖板之间的空隙处采用密封圈结构进行密封防水,在光纤出入口处采用锥形防水塞进行密封防水,使本技术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或露水进入光放大器内部。其中,锥形防水塞采用两个半塞体拼合而成,适用于壳体上呈整体结构的光纤出入口,能够有效地对光纤与光纤出入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雨水或者露水从光纤出入口与光纤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光放大器内部,有效地实现了光放大器的光纤出入口处的防水,保护光放大器内部的元器件不会因为进水而受到损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中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中壳体的光纤出入口所在侧壁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图6为本技术中半塞体的主视图; 图7为本技术中半塞体的左视图; 图8为本技术中半塞体的仰视图; 图9为本技术中半塞体的主剖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半塞体的主视图;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半塞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包括壳体I和盖板2,所述壳体I呈顶部敞口的矩形,所述盖板2呈与壳体I顶部匹配的矩形板状,盖板2对壳体I顶部进行封闭。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I的顶面上沿其侧壁开设有一圈凹槽11,在凹槽11内设置有厚度大于凹槽11深度的密封圈4。在壳体I的顶面的四个边角处还分别设置有四个自攻螺钉孔12,四个自攻螺钉孔12均位于凹槽11的外侧,在自动螺钉3孔的内壁具有防裂槽13,防裂槽13为四个,均布于自动螺钉3孔的侧壁。在螺钉3旋入自攻螺钉孔12时,防裂槽13可以缓解螺钉3对壳体I造成的挤压力,避免壳体I由于螺钉3的旋入挤压导致壳体I破裂。 所述盖板2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与自攻螺钉孔12对应的通孔,盖板2通过穿过通孔旋入自攻螺钉孔12内的螺钉3与壳体I形成连接。盖板2与壳体I连接后对密封圈4进行压紧,而且螺钉3位于密封圈4的外侧,保证了密封圈4对盖板2和壳体I之间的完全密封,防止水从盖板2和壳体I的连接处进入壳体I内部,对壳体I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害。 在盖板2的顶面具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21,一方面可以增强盖板2的结构强度,使盖板2不易形变翘起,影响对密封圈4的压紧效果,另一方面,加强筋21可以增大盖板2外侧的表面积,更加利于光放大器的散热。 所述密封圈4为中空结构,更利于其产生弹性形变,保证其对盖板2与壳体I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所述壳体I的侧壁设置有光纤出入口 14,如图4所示,所述光纤出入口 14为圆锥形孔,光纤出入口 14位于壳体I内侧一端的为大端,光纤出入口 14位于壳体I外侧一端的为小端,光纤出入口 14设置有锥形防水塞。 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锥形防水塞由同轴设置的圆锥部、过渡部和圆盘部组成,圆锥部的锥度与光纤出入口 14的锥度相同且其大端的直径大于光纤出入口 14的大端直径,过渡部为锥度大于圆锥部的锥度的圆锥形且其小端与圆锥部的大端相接,过渡部的大端与圆盘部相接,过渡部的小端直径与圆锥部的大端直径相同,过渡部的大端直径小于圆盘部的直径。圆盘部为安装时的手持部,过渡部使安装后的壳体I与圆盘部之间具有间隙,便于维修时更易将锥形防水塞从光纤出入口 14中拔出。 锥形防水塞上具有贯穿锥形防水塞的光纤容纳孔6,所述光纤容纳孔6为与锥形防水塞同轴的圆孔,锥形防水塞径向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塞体5,光纤容纳孔6被分割成两个半塞体5上的两个半圆槽61,圆锥部被分割成两个半锥部51,过渡部被分割成两个半过渡部52,圆盘部被分割成两个半圆部53。即每个半塞体5由半锥部51、半过渡部52和半圆部53组成。 如图6至8所示,两个半塞体5的相对平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件与卡槽,每个半塞体5上同时设置数量相同的卡件和卡槽,同一个半塞体5上的卡件和卡槽以锥形防水塞的轴线为中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型光放大器,包括顶部敞口的壳体和对壳体顶部进行封闭的盖板,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光纤出入口,所述盖板形状大小与壳体的顶部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上沿其侧壁开设有一圈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厚度大于凹槽深度的密封圈,所述盖板通过其边角处的四个螺钉与壳体连接,所述螺钉位于密封圈的外侧,所述光纤出入口为位于壳体内侧一端的孔径大于位于壳体外侧一端的孔径的圆锥形孔,光纤出入口设置有锥形防水塞,所述锥形防水塞由同轴设置的圆锥部、过渡部和圆盘部组成,圆锥部的锥度与光纤出入口的锥度相同且其大端的直径大于光纤出入口的大端直径,过渡部为锥度大于圆锥部的锥度的圆锥形且其小端与圆锥部的大端相接,过渡部的大端与圆盘部相接,过渡部的小端直径与圆锥部的大端直径相同,过渡部的大端直径小于圆盘部的直径,锥形防水塞上具有贯穿锥形防水塞的光纤容纳孔,所述光纤容纳孔为与锥形防水塞同轴的圆孔,锥形防水塞径向分割成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塞体,光纤容纳孔被分割成两个半塞体上的两个半圆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王星翔,马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华视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