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908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其包括铸造而成的机壳本体,机壳本体的壁内一体铸造有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液冷导管由一体依次设置的进液管、导流管和出液管组成,进液管的进液口与进液液冷接头连接,出液管的出液口与出液液冷接头连接,导流管沿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优点是机壳本体、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一次性铸造完成,结构简单且加工工序少;冷却液在液冷导管内流通,避免了冷却液泄漏隐患的发生;可根据机壳本体的壁厚选择大直径液冷导管,导热效果好;液冷导管的导流管沿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当使用该机壳的电机在高温状态运行时,可保证电机的轴向两端部位置的温差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壳,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
技术介绍
目前,最常用的液冷电机机壳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的液冷电机机壳如图6所不,其包括内壳61和外壳62,内壳61的外壁上与电机的定子铁芯的位置相对应处对称车削有冷却液槽63,并沿周向车削有螺旋型的冷却液通道64,冷却液通道64的轴线与电机机壳的中心轴线一致,冷却液通道64与冷却液槽63连通,外壳62包覆于冷却液通道64外,外壳62的轴端端部通过焊接或橡胶密封圈与内壳61的外壁密封连接,外壳62上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冷却液槽连通的用于输入冷却液的进液液冷接头65及与另一个冷却液槽连通的用于输出冷却液的出液液冷接头66。这种液冷电机机壳存在以下问题:1)由内、外壳组成,并需在内壳的外壁上车削冷却液槽和冷却液通道,不仅结构复杂、加工过程也复杂,而且耗材多;2)内、外壳是通过焊接或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的,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冷却液泄漏隐患;3)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安装于外壳上,位于电机机壳的径向方向上,增加了电机机壳的安装外径。 第二种结构的液冷电机机壳包括实心的机壳本体,机壳本体的内壁上与电机的定子铁芯的位置相对应处沿周向紧贴设置有冷却液管道,这种结构要求电机的定子铁芯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冷却液管道相适配的凹槽,冷却液管道的一端连接的进液液冷接头与另一端连接的出液液冷接头位于机壳本体的一轴端端面外。这种液冷电机机壳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在电机的定子铁芯的外壁上开设用于与冷却液管道相适配的凹槽,工艺复杂;2)固定冷却液管道的过程麻烦;3)由于电机的定子铁芯上开设的凹槽限于空间问题不能太大,因此只能使用直径较小的冷却液管道,而小直径的冷却液管道的导热效果相对较差;4)为方便使冷却液管道容纳于凹槽内,必然要求凹槽略大于冷却液管道,而这样冷却液管道与凹槽之间必然存在间隙,间隙减少了冷却液管道与凹槽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了冷却液管道的导热效果;5)冷却液管道的一端连接的进液液冷接头与另一端连接的出液液冷接头需通过其他设备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导热效果好,且冷却液不会发生泄漏的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包括铸造而成的机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壁内一体铸造有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所述的液冷导管由一体依次设置的进液管、导流管和出液管组成,所述的进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的进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出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的出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导流管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 所述的导流管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周向呈S型迂回分布;在此,使导流管呈S型迂回分布,这样当使用该机壳的电机在高温状态运行时,可保证电机的轴向两端部位置的温差较小。 所述的进液液冷接头的外端端面和所述的出液液冷接头的外端端面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一轴端端面齐平;在此,使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位于机壳本体的壁内,而不是安装于机壳本体的外壁上,且接头的外端端面与机壳本体的轴端端面齐平,减小了整机的安装外径。 所述的导流管包括多根直管和多根折弯管,所述的折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的直管,所述的直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在此,折弯管可采用现有的U型管。 所述的进液管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的出液管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实施时进液管与其中一根直管连接,出液管也与其中一根直管连接。 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外壁上沿轴向车削有长条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空间位置位于相邻两根所述的直管之间;在此,设置凹槽不仅可以减少机壳的重量,而且可以增加机壳的置放稳定性。 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外壁上一体铸造有接线盒安装平台;在此,接线盒安装平台的设置方便了接线盒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I)机壳本体、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一次性精密铸造完成,结构简单,且制造简单容易、加工工序少。 2)冷却液在液冷导管内流通,有效避免了冷却液泄漏隐患的发生。 3 )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一体铸造于机壳本体的壁内,而不是安装于机壳本体的外壁上,不仅减小了机壳的安装外径,而且无需其他设备进行固定。 4)可根据机壳本体的壁厚选择直径较大的液冷导管,大直径的液冷导管的导热效果好。 5)液冷导管的导流管沿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这样当使用该机壳的电机在高温状态运行时,可保证电机的轴向两端部位置的温差较小。 6)该机壳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负载、高强度工作的电机如伺服电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液冷电机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液冷导管以虚线形式给出); 图2为本技术的液冷电机机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液冷电机机壳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液冷电机机壳的剖视图(液冷导管以虚线形式给出); 图5为本技术的液冷电机机壳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液冷电机机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铸造而成的整体呈圆柱型的机壳本体I,机壳本体I的壁内一体铸造有液冷导管2、进液液冷接头3和出液液冷接头4,液冷导管2由一体依次设置的进液管21、导流管22和出液管23组成,进液管21的进液口与进液液冷接头3连接,出液管23的出液口与出液液冷接头4连接,进液液冷接头3的外端端面和出液液冷接头4的外端端面与机壳本体I的一轴端端面齐平,导流管22沿机壳本体I的周向呈S型迂回分布,使导流管22呈S型迂回分布,这样当使用该机壳的电机在高温状态运行时,可保证电机的轴向两端部位置的温差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22包括多根直管221和多根折弯管222,折弯管2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直管,直管的中心轴线与机壳本体I的中心轴线平行,进液管21的中心轴线和出液管23的中心轴线均与机壳本体I的中心轴线平行,实施时进液管21与其中一根直管连接,出液管23也与其中一根直管连接。在此,折弯管222可采用现有的U型管。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本体I的外壁上沿轴向车削有长条形的凹槽11,凹槽11的空间位置位于相邻两根直管之间,设置凹槽11不仅可以减少机壳的重量,而且可以增加机壳的置放稳定性;机壳本体I的外壁上一体铸造有接线盒安装平台12。 在本实施例中,液冷导管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铜材料制成;进液液冷接头3和出液液冷接头4可直接采用现有的水冷接头。 图5给出了在该机壳内安装电机后的结构示意图,电机通过前法兰和后法兰安装于该机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包括铸造而成的机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壁内一体铸造有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所述的液冷导管由一体依次设置的进液管、导流管和出液管组成,所述的进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的进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出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的出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导流管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包括铸造而成的机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壁内一体铸造有液冷导管、进液液冷接头和出液液冷接头,所述的液冷导管由一体依次设置的进液管、导流管和出液管组成,所述的进液管的进液口与所述的进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出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的出液液冷接头连接,所述的导流管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周向迂回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沿所述的机壳本体的周向呈S型迂回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液冷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液冷接头的外端端面和所述的出液液冷接头的外端端面与所述的机壳本体的一轴端端面齐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华王必生黄立波褚先章金阳洋陈旭凯吴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