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519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至第九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其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控制电压。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其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压。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且第二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其第一端耦接第二直流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第四晶体管以避免寄生电容所造成的电压降低,还可通过该第二直流源抑制晶体管的漏电流,延长节点的高电位持续时间。如此一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省去电路中的大电容,缩减电路所占用的布板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至第九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其第二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控制电压。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其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压。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且第二端连接第一直流源。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其第一端耦接第二直流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设置第四晶体管以避免寄生电容所造成的电压降低,还可通过该第二直流源抑制晶体管的漏电流,延长节点的高电位持续时间。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可省去电路中的大电容,缩减电路所占用的布板空间。【专利说明】—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器(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 TFT-1XD)中,每个像素具有一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水平方向的扫描线,漏极电性连接至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而源极电性连接至一像素电极。若在水平方向的某一条扫描线施加足够的正电压,会使得该条扫描线上的所有TFT打开,此时该条扫描线对应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数据线连接,从而将数据线的视讯信号电压写入像素,进而控制不同液晶的透光度以达到控制色彩的效果O 当前,现有的很多驱动电路主要是由液晶面板外黏接集成电路(例如,栅极驱动IC或源极驱动IC)来完成。相比之下,阵列基板行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 GOA)技术是直接将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驱动电路制作在阵列基板上,以代替由外接硅芯片制作的驱动芯片。由于GOA电路可直接制作于液晶面板周围,不仅简化了制程工艺,而且还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TFT-LCD面板的集成度,使面板趋向于更加薄型化。 通常来说,现有的栅极驱动电路往往需设置稳压模块,利用该稳压模块将当前级的输出信号稳定至低电位。例如,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时钟脉冲信号对电容进行耦合,使得与电容一端相连接的节点电压抬升到高电位,然后将该高电位的电压节点作为晶体管的控制端,当晶体管开通时,低电位的直流源与当前级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电性连通,从而能够将该输出端子稳定至低电位。然而,上述稳压模块通过电容耦合效应产生高电位的节点电压时,还会受到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or)的影响,导致当前级的输出信号的低电位不够稳定。若要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必须使用较大尺寸的耦合电容来维持上述节点的高电位,但是大电容会占用较大的布板空间,使得栅极驱动电路不利于窄边框化的设计趋势。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栅极驱动电路架构或对现有驱动电路进行改进,以改善或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栅极驱动电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η-1)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公共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控制电压;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二控制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公共节点; 一第三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直流源; 一第四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直流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该第二直流源大于该第一直流源; 一第五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该公共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该第一直流源; 一第六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该公共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直流源; 一第七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η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该第一直流源; 一第八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该公共节点,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以及 一第九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直流源,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藉由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的极性匹配来实现信号双向传输,并且透过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直流源使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各自的控制端具有稳定的高电压电位,以增强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电容,其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公共节点,另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当栅极驱动电路进行正向信号传输时,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等于所述第二直流源,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等于所述第一直流源;当栅极驱动电路进行反向信号传输时,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等于所述第一直流源,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等于所述第二直流源。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公共节点具有不同于低电位的两阶段电压电位,其中第一电压电位的持续期间对应于第(η-1)级栅极驱动信号的高电平起始时刻至第η级栅极驱动信号的高电平起始时刻,以及对应于第η级栅极驱动信号的高电平结束时刻至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的高电平起始时刻。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公共节点的第二电压电位的持续期间对应于第η级栅极驱动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期间,且第二电压高于第一电压。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公共节点为第二电压电位时,所述第一时钟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时钟脉冲信号为高电平。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一第一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n-2)级输出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公共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η-1)级栅极驱动信号; 一第二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n+2)级输出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公共节点; 一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增强电路驱动能力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公共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控制电压;一第二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n+1)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二控制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公共节点;一第三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一第一直流源;一第四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一第二直流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该第二直流源大于该第一直流源;一第五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该公共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该第一直流源;一第六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该公共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直流源;一第七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至该第一直流源;一第八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耦接至该公共节点,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九晶体管,具有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时钟脉冲信号,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直流源,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藉由所述第一控制电压和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的极性匹配来实现信号双向传输,并且透过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二直流源使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各自的控制端具有稳定的高电压电位,以增强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驱动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隆吴佳恩陈福星塗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