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999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该蜗壳包括:蜗壳外壁(1);蜗壳内壁(2),套设在蜗壳外壁(1)内,并与蜗壳外壁(1)之间形成吸声腔(3),蜗壳内壁(2)上设置有吸声孔(4),吸声孔(4)连通吸声腔(3)和蜗壳内腔(6)。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蜗壳,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出流噪音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噪音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风机由于结构、工况等各类原因,其流动腔内流动均匀性难以保证,流动不均所带来的分离流、叶间涡与回流等问题均在此列,这对风机出流噪音有较大影响,会造成较大的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出流噪音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蜗壳,包括:蜗壳外壁;蜗壳内壁,套设在蜗壳外壁内,并与蜗壳外壁之间形成吸声腔,蜗壳内壁上设置有吸声孔,吸声孔连通吸声腔和蜗壳内腔。作为优选,蜗壳内壁的内壁面上贴设有滤网,滤网覆盖蜗壳内壁的内壁面。作为优选,蜗壳内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滑槽,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滑槽内。作为优选,蜗壳内壁和蜗壳外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板,至少一个间隔板将吸声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至少一个间隔板上设置有将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的连通孔。作为优选,第一腔和第二腔的深度不同。作为优选,蜗壳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吸声孔,吸声孔的孔隙率为σ≤2%,吸声孔的孔径为1.5mm至4mm。作为优选,吸声孔的孔径为2mm至3mm。作为优选,吸声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作为优选,蜗壳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吸声孔,吸声孔的孔隙率为5%≤σ<50%,吸声孔的孔径为2mm至15mm。作为优选,吸声孔的孔径为3mm至8mm。作为优选,吸声腔的壁面为刚性壁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蜗壳,该蜗壳为上述的蜗壳。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蜗壳包括:蜗壳外壁;蜗壳内壁,套设在蜗壳外壁内,并与蜗壳外壁之间形成吸声腔,蜗壳内壁上设置有吸声孔,吸声孔连通吸声腔和蜗壳内腔。通过在蜗壳内壁上设置吸声孔,并使蜗壳内壁和蜗壳外壁之间形成吸声腔,可以形成微穿孔消声结构,能够有效吸收蜗壳内部流所产生的湍流噪声,降低风机出流时所产生的噪音,改善噪音品质,提高风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蜗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的蜗壳的第一实施例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1的蜗壳的第二实施例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1的蜗壳的第三实施例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蜗壳外壁;2、蜗壳内壁;3、吸声腔;4、吸声孔;5、滤网;6、蜗壳内腔;7、滑槽;8、间隔板;9、连通孔;10、吸声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至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蜗壳包括蜗壳外壁1和蜗壳内壁2,蜗壳内壁2套设在蜗壳外壁1内,并与蜗壳外壁1之间形成吸声腔3,蜗壳内壁2上设置有吸声孔4,吸声孔4连通吸声腔3和蜗壳内腔6。通过在蜗壳内壁2上设置吸声孔4,并使蜗壳内壁2和蜗壳外壁1之间形成吸声腔3,可以形成微穿孔消声结构,能够有效吸收蜗壳内部流所产生的湍流噪声,降低风机出流时所产生的噪音,改善噪音品质,提高风机性能。优选地,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上贴设有滤网5,滤网5覆盖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能够避免蜗壳内壁2上的吸声孔4由于被灰尘等杂质堵塞而失效,有效提高蜗壳内壁2上的吸声孔4的抗失效性能。此处的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是指蜗壳内壁2的与蜗壳内腔6相接触的面。为了便于拆装,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滑槽7,滤网5可拆卸地设置在滑槽7内。滤网5可以沿滑槽7滑入蜗壳内壁2上,以便对吸声孔4形成较好防护。滑槽7可以为T型槽等能够对滤网形成压紧结构的槽,以便可以使滤网5贴紧在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上,使得滤网5可以在不影响空气流动与噪声的前提下提高微穿孔结构的抗失效性。滤网5的孔径需略小于吸声孔4的孔径,以便能够起到有效的过滤阻挡效果。结合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蜗壳主要通过吸声腔3与吸声孔4配合进行噪音消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微穿孔消声结构,在蜗壳内壁2上进行穿孔处理,蜗壳内壁2后为吸声腔3,吸声腔3为空腔。声波在通过蜗壳内壁2时,由吸声孔4进入吸声腔3,在吸声腔3内不断振荡耗散,使反射声波大大减弱。一般而言,通过合理设计空腔,综合考虑壁面厚度、壁面材料、孔间距及空腔深度等参数,使最大消声频率与异常噪声频率相重合,此时可实现最优降噪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吸声孔4的孔隙率需要设置的较小,以保证吸声腔3内的共振腔结构的消声效果,一般吸声孔4的孔隙率σ≤2%,孔径取为1.5mm-4mm。优选地,孔径取为2mm-3mm,可以降低开模加工难度。吸声腔3的空腔深度与消声频率相关,须结合实际测量所得峰值噪音频率进行确定,同时综合考虑壁面厚度、壁面材料、孔间距及空腔形状等参数使该吸声腔3的吸声系数α>0.9,以便保证吸声腔3能够达到较好的吸声效果。优选地,吸声腔3的壁面采用刚性材料制作,从而形成刚性壁面,使吸声腔3的壁面不会因气流作用产生较大振动噪音而增大出流噪声。吸声腔3的刚性壁面一般选用ABS塑料或铝板。结合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吸声腔3内填充有吸声材料10。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需要在蜗壳内壁2上进行穿孔处理,但由于有填充物的存在,吸声孔4的孔隙率可以设置的较高。由于吸声腔3内设置有吸声材料10所形成的填充物,使得声波经吸声孔4进入吸声腔3内后,能量在耗散同时部分被吸声材料10所吸收,从而实现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主要利用吸声材料10的阻尼作用对传入吸声腔3内的声波进行消声。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内壁2上设置有多个吸声孔4,吸声孔4的孔隙率为5%≤σ<50%,吸声孔4的孔径为2mm至15mm。优选地,吸声孔4的孔径为3mm至8mm,从而使风机性能保持在一较优水准,空腔深度同第一实施例类似,其内腔需填满吸声材料10,一般选用吸声海绵或吸音棉等多孔材料作为填充物,该方案吸声腔3的吸声系数同样需满足吸声系数α>0.9。结合参见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内壁2和蜗壳外壁1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板8,间隔板8将吸声腔3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间隔板8上设置有将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的连通孔9。连通孔9可以采用与吸声孔4相同的规格和设置方式。间隔板8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从而形成多层穿孔结构。各层吸声腔3的深度相同则较有利于某一频段附近湍流噪声的降低,各层吸声腔3采用不同深度,则能大大拓宽蜗壳的降噪频段,提高蜗壳的降噪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和第二腔的深度不同。第一腔的深度是指蜗壳内壁2与间隔板8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二腔的深度是指蜗壳外壁1与间隔板8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风机包括蜗壳,该蜗壳为上述的蜗壳。当然,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蜗壳及包含该蜗壳的风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外壁(1);蜗壳内壁(2),套设在所述蜗壳外壁(1)内,并与所述蜗壳外壁(1)之间形成吸声腔(3),所述蜗壳内壁(2)上设置有吸声孔(4),所述吸声孔(4)连通所述吸声腔(3)和蜗壳内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外壁(1);蜗壳内壁(2),套设在所述蜗壳外壁(1)内,并与所述蜗壳外壁(1)之间形成吸声腔(3),所述蜗壳内壁(2)上设置有吸声孔(4),所述吸声孔(4)连通所述吸声腔(3)和蜗壳内腔(6),其中,所述吸声腔(3)的壁面为刚性材料,所述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上贴设有滤网(5),所述滤网(5)覆盖所述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所述蜗壳内壁(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为对滤网形成压紧结构的T型槽,所述滤网(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滑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壁(2)和所述蜗壳外壁(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板(8),所述至少一个间隔板(8)将所述吸声腔(3)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至少一个间隔板(8)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的连通孔(9)。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杰熊军彭勃刘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