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672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4 19:46
一种换热器板片,包括隔板和位于所述隔板四周的框体,所述隔板设置有进流孔和出流孔,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周围与所述隔板一体冲压成型有导流元件,所述隔板上设有所述导流元件的区域为导流区,所述隔板上未设置所述导流元件的区域为换热区,所述导流区与所述换热区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器板片的隔板上一体设置导流元件形成导流区,使得导流元件制造工艺简单,同时流体能够均匀的流到翅片所在的换热区,降低了换热区流体的流阻,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为板翅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翅式换热器是由板片和翅片等部件组成的换热器。相对于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具有二次表面,结构十分紧凑;多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十分轻巧;翅片对流体的扰动使得流体的边界层不断破裂,同时由于隔板和翅片的高导热性,使得板翅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板翅式换热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和制冷等领域,因其紧凑结构(即传热面积与体积之比)所带来的热工性能正是这些行业发展所需求的,而且还减少了安装空间、重量、支撑结构、占地面积、能源需求和制造成本。现有的板翅式换热器如图1、图2所示,主要是由顶板I '、底板2'、第一板片3 ;、第二板片4'和翅片5'组成。第一板片3'和第二板片4'相互叠加形成换热器换热单元,在所述流体通道单元中都设置有翅片5 '以增加流体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但是这种换热器由于流体在进入翅片5 '所在的区域流动不均匀,使得流体的流阻增力口,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翅片的限位是通过在翅片上设置的孔,所以需要对翅片进行打孔,但是这样导致翅片材料浪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板片,包括隔板和位于所述隔板四周的框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框体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进流孔和出流孔,所述隔板在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导流元件,所述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导流元件的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导流元件的换热区,所述导流元件形成若干流体导流通道,所述导流区与所述换热区通过所述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孔周围的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出流孔周围的出流导流区。进一步,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内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的多个条状凸起块,所述条状凸起块间隔排布以在所述条状凸起块之间的凹谷部分形成所述流体导流通道。进一步,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内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的多个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间隔排布以形成所述流体导流通道。进一步,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均为低于所述隔板内表面的凹面孔,所述隔板内表面还设有贯穿于所述隔板的第一平面孔和第二平面孔,所述第一平面孔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所述第二平面孔位于所述出流导流区,所述导流元件连续设置和/或间断设置。进一步,所述导流元件沿所述隔板的纵向间隔排布,所述进流孔与所述第一平面孔之间且在垂直所述纵向的横向上设有部分所述导流元件,所述出流孔与所述第二平面孔之间且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上也设有部分所述导流元件。进一步,所述导流元件沿所述隔板的纵向等间距排布,形成等间距的流体导流通道。进一步,所述导流元件在所述进流导流区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大致呈V形,所述V形的开口同时朝向或背离所述换热区;或者其中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换热区另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背离所述换热区。进一步,所述流体的通道还设有安装于所述换热区的翅片,所述翅片未设置对应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的通孔。进一步,所述流体的通道还设有安装于所述换热区的翅片,所述翅片通过所述条状凸起块或条状凹槽限位,所述翅片及所述换热区均为矩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单元,包括相邻叠加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片内的第一翅片和位于所述第二板片内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一板片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板片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流孔和第一出流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进流孔和第二出流孔;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一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元件的第一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元件的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形成若干第一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区和所述第一换热区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孔周围的第一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出流孔周围的第一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进流孔和所述第二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第二导流元件,所述第二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第二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翅片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形成若干第二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流孔周围的第二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第二出流孔周围的第二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与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二进流孔和所述第二出流孔相错开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导流区和第一出流导流区的多个第一条状凸起块,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块间隔排布以在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块之间的第一凹谷部分形成所述第一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流导流区和第二出流导流区的多个第二条状凸起块,所述第二条状凸起块间隔排布以在所述第二条状凸起块之间的第二凹谷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流体导流通道。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导流区和第一出流导流区的多个第一条状凹槽,所述第一条状凹槽间隔排布以形成所述第一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流导流区和第二出流导流区的多个第二条状凹槽,所述第二条状凹槽间隔排布以形成所述第二流体导流通道。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均为低于所述第一隔板内表面的凹面孔,所述第一隔板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贯穿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平面孔和第二平面孔,所述第一平面孔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导流区,所述第二平面孔位于所述第二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一导流元件连续设置和/或间断设置;所述第二进流孔和所述第二出流孔均为低于所述第二隔板内表面的第二凹面孔,所述第二隔板内表面还设置有贯穿于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三平面孔和第四平面孔,所述第三平面孔位于所述第二进流导流区,所述第四平面孔位于所述第二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二导流元件连续设置和/或间断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与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第三平面孔和所述第四平面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第一平面孔和所述第二平面孔与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第二进流孔和所述第二出流孔对应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元件沿所述第一隔板的纵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进流孔与所述第一平面孔之间且在垂直所述纵向的横向上设有部分所述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一出流孔与所述第二平面孔之间且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上也设有部分所述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二导流元件沿所述第二隔板的纵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进流孔与所述第三平面孔之间且在垂直所述纵向的横向上设有部分所述第二导流元件,所述第二出流孔与所述第四平面孔之间且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上也设有部分所述第二导流元件。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在所述第一进流导流区和所述第一出流导流区内大致呈V形,所述V形的开口同时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换热区,或者其中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区另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板片,包括隔板和位于所述隔板四周的框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框体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进流孔和出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导流元件,所述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导流元件的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导流元件的换热区,所述导流元件形成若干流体导流通道,所述导流区与所述换热区通过所述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孔周围的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出流孔周围的出流导流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板片,包括隔板和位于所述隔板四周的框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框体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进流孔和出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在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导流元件,所述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导流元件的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导流元件的换热区,所述导流元件形成若干流体导流通道,所述导流区与所述换热区通过所述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孔周围的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出流孔周围的出流导流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内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的多个条状凸起块,所述条状凸起块间隔排布以在所述条状凸起块之间的凹谷部分形成所述流体导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内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的多个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间隔排布以形成所述流体导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均为低于所述隔板内表面的凹面孔,所述隔板内表面还设有贯穿于所述隔板的第一平面孔和第二平面孔,所述第一平面孔位于所述进流导流区,所述第二平面孔位于所述出流导流区,所述导流元件连续设置和/或间断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元件沿所述隔板的纵向间隔排布,所述进流孔与所述第一平面孔之间且在垂直所述纵向的横向上设有部分所述导流元件,所述出流孔与所述第二平面孔之间且垂直于所述纵向的横向上也设有部分所述导流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元件沿所述隔板的纵向等间距排布,形成等间距的所述流体导流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元件在所述进流导流区和所述出流导流区内大致呈V形,所述V形的开口同时朝向或背离所述换热区;或者其中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换热区另一个所述V形的开口背离所述换热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内还设有安装于所述换热区的翅片,所述翅片未设置对应所述进流孔和所述出流孔的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器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内还设有安装于所述换热区的翅片,所述翅片通过所述条状凸起块或条状凹槽限位,所述翅片及所述换热区均为矩形。10.一种换热器换热单兀,包括相邻叠加的第一板片、第二板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片内的第一翅片和位于所述第二板片内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一板片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板片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流孔和第一出流孔,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进流孔和第二出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一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流元件的第一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元件的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翅片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形成若干第一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区和所述第一换热区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孔周围的第一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出流孔周围的第一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二进流孔和所述第二出流孔周围一体冲压成型有第二导流元件,所述第二隔板分为设置有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第二导流区和未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翅片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形成若干第二流体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导流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流孔周围的第二进流导流区和位于所述第二出流孔周围的第二出流导流区,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进流孔和所述第一出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