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层叠型集管,已知有具备第一板状体和第二板状体的层叠型集管,在第一板状体形成有多个出口流路,第二板状体层叠于第一板状体,且形成有将从入口流路流入的制冷剂朝形成于第一板状体的多个出口流路分配并使其流出的分配流路。分配流路包括具有与制冷剂的流入方向垂直的多个槽的分支流路。从入口流路朝分支流路流入的制冷剂通过该多个槽而分支成多个,并通过形成于第一板状体的多个出口流路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1818号公报(段落[0012]~段落[0020],图1、图2)在这样的层叠型集管中,当在朝分支流路流入的制冷剂的流入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平行的状况下使用时,受到重力的影响,会在分支方向的任一方向上产生制冷剂的不足或者过剩。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层叠型集管中,存在制冷剂的分配的均匀性低这样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型集管具备:第一板状体,在该第一板状体形成有多个第一出口流路;以及第二板状体,该第二板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状体,在该第二板状体形成有将从第一入口流路流入的制冷剂朝所述多个第一出口流路分配并使其流出的分配流路,所述第一板状体和所述第二板状体钎焊接合,所述分配流路包括分支流路,所述分支流路具有:开口部;第一直线部,该第一直线部与重力方向平行,且下端经由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开口部连通;以及第二直线部,该第二直线部与重力方向平行,且上端经由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重力方向不平行,在所述分支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5 JP PCT/JP2013/063607;2014.05.13 JP PCT/1.一种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型集管具备:
第一板状体,在该第一板状体形成有多个第一出口流路;以及
第二板状体,该第二板状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状体,在该第二板状
体形成有将从第一入口流路流入的制冷剂朝所述多个第一出口流路分
配并使其流出的分配流路,
所述第一板状体和所述第二板状体钎焊接合,
所述分配流路包括分支流路,
所述分支流路具有:
开口部;
第一直线部,该第一直线部与重力方向平行,且下端经由第一连接
部与所述开口部连通;以及
第二直线部,该第二直线部与重力方向平行,且上端经由第二连接
部与所述开口部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
与重力方向不平行,
在所述分支流路中,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开口部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部
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朝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
上端流入,并从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下端流
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线部以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各自的从所述上端到所述
下端为止的流路的长度与该流路的水力相当直径相比较为3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流路具有与重力方向垂直的第三直线部,
所述开口部是所述第三直线部的两端之间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直线部的从所述开口部的中心分别到该第三直线部的所
述两端为止的流路的长度与该流路的水力相当直径相比较为1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状体具有形成有流路的至少一个板状部件,
所述分支流路的形成于所述板状部件的流路的、除了所述制冷剂流
入的区域以及所述制冷剂流出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由与所述板状部件邻
\t接地安装的部件堵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线部的所述上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所述下端的排
列方向沿着所述多个第一出口流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拓也,石桥晃,冈崎多佳志,松井繁佳,东井上真哉,伊东大辅,望月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