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439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即由涂装后的钢板(21)成形容器半体(10)的方法。在第一拉深工序中所成形的第一成形体(26)的外周部上形成第一平坦部(27),在第二拉深工序中用压边器(33)按压第一平坦部(27)的同时,形成剖面L字状部(36),因此在纵部(38)上不发生折皱。由于在修整工序中切除凸缘部(46)的外侧的不用部分(44),所以凸缘部的宽度变窄。由于在弯曲工序中对宽度狭窄的凸缘部进行弯曲,使得其与上述纵部共面,因此不会产生折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涂装后的钢板成形由燃料箱的上半体构成的容器半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图9表示以往的普通的燃料箱100。该燃料箱100是这样一体化的容器:将底箱101、内底箱102和顶箱103相互重合,对该接合部分104进行卷边接缝加工。如图10所示,在接合部分104中,底箱101的外周端部105呈仅朝直径外方弯曲的凸缘状。另一方面,在将顶箱103的外周端部107卷在内底箱102的外周端部106上的状态下,成为两外周端部106、107卷在底箱101的外周端部105上的结构。因此,顶箱103的外周端部107比其他的外周端部105、106都长。接着,根据图11A和图11B,对用于形成如图10所示的接合部分104的卷边接缝加工进行说明。另外,加工是在上下颠倒、即顶箱103在下而底箱101在上的状态下实施。在图11A中,在模具111上放置着顶箱103的外周端部107,在该外周端部107上放置着内底箱102的外周端部106,此外,在该外周端部106上放置着底箱101的外周端部105,并且如箭头A所示使冲头112下降。利用设在冲头112的下底面的凹部113使顶箱103的外周端部107如箭头B所示弯曲。在图11B中,将半成品放置在另一模具114上,然后使另一冲头115如箭头C所示下降,将外周端部105~107像箭头D那样加固弯曲。接着上下颠倒过来,从而得到图10的接合部分104。此后,将半成品移向涂装生产线,实施涂装,成为成品。即,由于-->按照卷边接缝加工→涂装工序的顺序进行作业,所以工序数变多。此外,容器的移动时间是不可或缺的。即,如果按照卷边接缝加工→涂装工序的顺序进行作业则加工成本提高。降低加工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已公知的这样的技术:将预先在钢板上实施了涂装的涂装钢板作为初始原料,通过对该涂装后的材料进行塑性加工来制造容器。但是,如果涂装后的钢板在塑性加工中出现大的折皱,则有时涂膜会发生龟裂,涂装会剥落。作为其对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298906中已公知了这样的方法:为使涂装不剥落而对涂装钢板将要进行塑性加工之类的涂装金属板实施的拉深加工方法。关于上述拉深加工方法,预先在各种条件下对涂装钢板进行拉深加工并且确认涂膜剥离状态,同时以涂装前的原金属板作为坯料在与所述加工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实施成形模拟试验,根据两结果推断发生涂膜剥落的最小变形,在涂装金属板拉深加工时,通过调节切角量和拉深加工条件来使涂膜容易剥离处的变形达不到所述发生涂膜剥落的最小变形,从而防止涂膜剥落。在上述成形模拟试验中,在对未形成涂膜的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时,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的模拟试验、具体而言进行CAE(computer 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解析,从而对在各部位产生的变形进行推断。但是,在上述加工方法中,首先,由于需要进行原金属板的模拟试验(CAE模拟试验),所以发生了解析成本。此外,由于对拉深加工的条件进行调整,以便达不到发生涂膜剥离的最小变形,所以每次的拉深量必然变小,可能导致拉深工序数显著增加。其结果是加工时间和加工工时增大。就是说,在上述加工方法中,由于解析成本和加工工时增大,存在导致加工成本增大的问题。因此,期待一种能够以低成本由涂装钢板成形容器半体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是由涂装钢板来成形容器半体的方法,该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在一面或者两面实施了涂装的平板状的涂装钢板的工序;第一拉深工序,用第一压边器按压所述涂装钢板的外周部分,同时拉深所述涂装钢板的中央部,从而得到包含在所述外周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平坦部的第一成形体;第二拉深工序,用第二压边器按压位于所述第一平坦部的外侧的周缘部,同时将位于第一平坦部内侧的部分拉深成剖面L字状部,从而得到具有在该剖面L字状部的外侧所残留的第二平坦部的第二成形体;修整工序,在所述第二平坦部内将位于外侧的不用部分切除,得到第三成形体;以及弯曲工序,对由所述不用部分被切除的第二平坦部的残部所构成的凸缘部进行弯曲,使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剖面L字状部的纵部共面。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剖面L字状部中的纵部是在第二拉深工序中用压边器按压涂装钢板的同时形成的。因此,在纵部上不会发生折皱。并且,凸缘部的宽度狭窄。在弯曲工序中对宽度狭窄的凸缘部进行弯曲的那部分上不会发生折皱。因此,不需要复杂的模拟试验,且工序数也不会显著增加。另外,由于在修整工序中切除第二平坦部的不用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工序中的变形量,能够减小残余应力,且能够得到无变形的优质容器半体。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以低成本由涂装钢板成形容器半体。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成形的燃料箱的上半体构成的容器半体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容器半体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准备工序和第一拉深工序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第二拉深工序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修整工序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弯曲工序的图,图7A~图7D是表示在容器半体的四个拐角部上的弯曲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在拐角部的剖面L字状部的纵部的半径Rr和凸缘部的宽度W的关系的坐标图,图9是现有的燃料箱的剖面图,图10是图9的10部分的放大图,图11A和图11B是表示现有的卷边接缝加工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容器半体与种类无关,本专利技术是以燃料箱的上半体为例进行以下说明的。图1和图2表示由燃料箱的上半体所构成的容器半体10。该容器半体10是投入卷边接缝工序前的塑性加工品,在弯曲主体部11的下端部上具有锷部12和从该锷部12向下方下降的下降部13(相当于图11A的参考编号107)。参考编号14是进油口。如图2所示,燃料箱的容器半体10是矩形容器的上半体,四角具有圆弧部15。接着,基于图3~图6对由涂装后的钢板成形所述容器半体1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3表示准备工序和第一拉深工序。预先准备在一面或两面上进行了涂装的钢板21。将该涂装钢板21切割为适当的大小。涂装钢板21一般由制钢厂等的钢材制造生产线制造而成,在其厚度为0.4~2.0mm的碳素钢钢板的两面(或者一面)上形成有厚度为10~100μm的涂膜。为了进行第一拉深工序,准备第一拉深加工装置25,该第一拉深加工装置25具有第一凹模(雌型)22、第一凸模(雄型)23和第一压边器24。-->利用第一压边器24和第一凹模22将平板状的涂装钢板21强力挟持。接着,使涂装钢板21与第一凹模22一起向下,通过第一凸模23拉深涂装钢板21的中央部分(位于靠第一压边器24内侧的部分)。将以上的工序称为第一拉深工序。实施该第一拉深工序的结果是得到由虚线表示的第一成形体26。将由于第一压边器24按压而成的平坦的部位称为第一平坦部27。该第一成形体26呈帽子形状。包含上述第一平坦部27的第一成形体26从第一拉深加工装置25取下,向接下来说明的第二拉深加工装置移动。图4表示第二拉深工序。准备第二拉深装置30,该第二拉深装置30具有第二凹模31、第二凸模32和第二压边器33。并且,将第一凸模26设置在第二凸模32上,利用第二压边器32和第二凹模31将第一平坦部27的周缘部34强力挟持。接着,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是由涂装钢板来成形容器半体的方法,该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在一面或者两面实施了涂装的平板状的涂装钢板的工序;第一拉深工序,用第一压边器按压所述涂装钢板的外周部分,同时拉深所述涂装钢板的中央部,从而得到包含在所述外周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平坦部的第一成形体;第二拉深工序,用第二压边器按压位于所述第一平坦部的外侧的周缘部,同时将位于第一平坦部内侧的部分拉深成剖面L字状部,从而得到具有在该剖面L字状部的外侧所残留的第二平坦部的第二成形体;修整工序,在所述第二平坦部内将位于外侧的不用部分切除,得到第三成形体;以及弯曲工序,对由所述不用部分被切除的第二平坦部的残部所构成的凸缘部进行弯曲,使得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剖面L字状部的纵部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2-4 029327/20051.一种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是由涂装钢板来成形容器半体的方法,该涂装钢板的成形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在一面或者两面实施了涂装的平板状的涂装钢板的工序;第一拉深工序,用第一压边器按压所述涂装钢板的外周部分,同时拉深所述涂装钢板的中央部,从而得到包含在所述外周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平坦部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静雄神山史朗藤田健作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