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通过特制的土工格室产品实现了土工格室技术与植物纤维毯技术的优势互补、组合施工工艺创新,通过土工格室在高陡边坡上形成的蜂巢骨架实现厚客土层基础稳固,通过植物纤维毯在客土表层形成的雀巢骨架实现植物种子与表土流失防护,通过土工格室外向面尖状突起结构弱化与纤维毯的刚性接触,从而部分消除纤维毯与表层土壤的间隙,同时尖状突起穿插透过纤维毯可实现纤维毯与土工格室的结合,防止顺坡向错动下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土工格室是由高强度的HDPE或PP共聚料宽带,经过强力焊接或铆接而形成的一片网状格室结构。它伸缩自如,运输时可缩叠起来,使用时张开并又充填土石或混凝土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体。它可用来做为垫层,处理软弱地基增大地基的承载能力,也可铺设在坡面上构成坡面防护结构,还可以用来建造支挡结构等。目前,普通的土工格室用于高陡边坡生态防护时,虽然土工格室的侧向限制力保障了坡面加厚客土层的基本稳固,但是,在施工完成初期,外开口的表层种子和土壤易受风雨侵蚀流失,产生片状秃斑和鱼鳞坑状凹穴。并且,植物根、茎木质化程度较低,枝叶覆盖度不高时水土流失会加剧,使生态护坡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格室外侧的网格平面不利于采取其它水土保持措施。另一方面,植物纤维毯可以显著降低坡面的表层土壤侵蚀强度,改善坡面景观,促进植被恢复,在25度以上陡坡可以减少水土流失70%以上。在原理上,该技术是本着叶落归根、秸秆还田的理念,充分利用植物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有机质与微生物对土壤的活化能力来改善植物种苗的生存条件,保墒衡温。但是,植物纤维毯力学强度较低,无法承受厚客土层在坡面沉降的下坠力,导致植物纤维毯易于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在取得更好的生态防护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解决植物纤维毯易于破损的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所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沿边坡铺设的土工格室以及覆盖在所述土工格室上的纤维毯,所述土工格室包括至少部分的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的下部至少部分为锯齿形,中部开有根孔,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的上部连续设有尖状突起,所述尖状突起刺入所述纤维毯内。优选地,所述锯齿形下端相邻两个锯齿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地,所述鱼刺栅栏形上端相邻两个栅栏之间的夹角为10°~30°。优选地,相邻土工格室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铆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特制的土工格室产品实现了土工格室技术与植物纤维毯技术的优势互补、组合施工工艺创新,通过土工格室在高陡边坡上形成的蜂巢骨架实现厚客土层基础稳固,通过植物纤维毯在客土表层形成的雀巢骨架实现植物种子与表土流失防护,通过土工格室外向面尖状突起结构弱化与纤维毯的刚性接触,从而部分消除纤维毯与表层土壤的间隙,同时尖状突起穿插透过纤维毯可实现纤维毯与土工格室的结合,防止顺坡向错动下滑。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土工格室示意图;图3为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示意图;其中,1~土工格室;2~纤维毯;3~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4~根孔;5~尖状突起;α~锯齿间的夹角;β~尖状突起间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所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沿边坡铺设的土工格室1以及覆盖在所述土工格室1上的纤维毯2。本技术将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技术与纤维毯生态护坡技术的优势互补组合,成功创造出一种上表面为仿植物枯落层的半封闭格室,既可稳固厚层客土又可保持表层种子及土层不流失的高陡岩质边坡厚层客土植被防护技术。具体地,所述土工格室包括至少部分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相邻土工格室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者铆接,使得所有土工格室片材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下部至少部分为锯齿形,在土工格室片材的锯齿形下部中,相邻两个锯齿间的夹角α为30°~60°,这种结构可以适应较粗糙的坡面且易于增加格室底面的抗滑力,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并且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中部开有根孔4,种植植物的根系通过根孔4使得所有土工格室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有效地增大了采用土工格室1护坡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上部连续设有尖状突起5,相邻两个所述尖状突起5之间的夹角β为10°~30°,所述尖状突起5刺入所述纤维毯2内。所述尖状突起5可局部穿透纤维毯2,使得土工格室1易于抓握纤维毯2,避免在纤维毯2与客土表面产生阻隔间隙,有效保障种子着床、植物生根发芽,从而提高存活率。本技术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土工格室片材的中部有根孔4,而一个侧边为锯齿状结构,另一侧为尖状突起5,由此组合而成的土工格室1下部为锯齿状结合面易于增加坡面抗滑力,上部为尖状突起5结合面易于抓握纤维毯。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沿边坡铺设的土工格室(1)以及覆盖在所述土工格室(1)上的纤维毯(2),所述土工格室包括至少部分的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下部至少部分为锯齿形,中部开有根孔(4),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上部连续设有尖状突起(5),所述尖状突起(5)刺入所述纤维毯(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工格室与纤维毯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沿边坡铺设的土工格室(1)以及覆盖在所述土工
格室(1)上的纤维毯(2),所述土工格室包括至少部分的鱼刺栅栏
形土工格室片材(3),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3)的下部至
少部分为锯齿形,中部开有根孔(4),所述鱼刺栅栏形土工格室片材
(3)的上部连续设有尖状突起(5),所述尖状突起(5)刺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英,赵平,史常青,赵廷宁,杨阳,岳桓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