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541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包括底盘、车厢,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纵向支架;底盘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一横向支架;车厢的底部与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相连接;纵向支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上支撑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车厢底部与固定孔相连接;上支撑板上设有连接孔;下支撑板的中部连接有无缝钢管;无缝钢管内连接有减震器;减震器上穿设有芯棒;上支撑板设于下支撑板上,横向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固定板设有固定孔;车厢底部与固定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连接可靠性,减小振动,改善乘员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厢与底盘连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车厢与底盘连接,通常采用副车架进行刚性连接。此连接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刚性连接造成应力集中,可靠性较差;2、刚性连接无法减少震动,造成货物损坏或乘员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震动,实用的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 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包括底盘1、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纵向支架2 ;所述底盘I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一横向支架3 ;所述车厢的底部与纵向支架2和横向支架3相连接; 所述纵向支架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所述上支撑板21顶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板211,所述固定板211上设有固定孔212 ;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212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板21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中部连接有无缝钢管23 ;所述无缝钢管23内连接有减震器24 ;所述减震器24上穿设有芯棒25 ;所述上支撑板211设于下支撑板22上,使上支撑板21上的连接孔与芯棒25相连接,上支撑板21位于下支撑板22的正上方; 所述横向支架3包括上支架31、下支架32,所述上支架31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311 ;所述固定板311设有固定孔312 ;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312相连接;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一上半圆凹槽313 ;所述上半圆凹槽313内壁设有上减震橡胶33 ;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上螺栓孔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两侧;所述下支架32上设有下半圆凹槽321 ;所述下半圆凹槽321的内壁设有下减震橡胶34 ;所述下支架32上设有下螺栓孔,下螺栓孔位于下半圆凹槽321的两侧;所述下螺栓孔与上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下半圆凹槽321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下方,所述上支架31与下支架32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块35。 所述下支撑板22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一下安装垫块26。 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上安装垫块27。 所述下安装垫块26上设有下缓冲橡胶28。 [0011 ] 所述上安装垫块27上设有上缓冲橡胶29。 所述上缓冲橡胶29位于下缓冲橡胶28的下方。 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上表面设有上缓冲橡胶块210,缓冲橡胶块210位于上支撑板21的下方。 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下表面设有下缓冲橡胶块213。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提高车厢与底盘的连接可靠性,减小振动,改善乘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纵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纵向支架结构剖视图; 图4本技术横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本技术横向支架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包括底盘1、车厢,底盘I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纵向支架2 ;底盘I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一横向支架3 ;车厢的底部与纵向支架2和横向支架3相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纵向支架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上支撑板21顶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板211,固定板211上设有固定孔212,用于与车厢底部相连接;上支撑板21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显示);下支撑板22的中部连接有无缝钢管23 ;无缝钢管23内连接有减震器24 ;减震器24上穿设有芯棒25,三者形成减震系统,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上支撑板21设于下支撑板22上,使上支撑板21上的连接孔与芯棒25相连接,上支撑板21位于下支撑板22的正上方。 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横向支架3包括上支架31、下支架32,上支架I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311,固定板311设有固定孔312,用于与车厢底部相连接;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一上半圆凹槽313 ;上半圆凹槽313内壁设有上减震橡胶33,上减震橡胶33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上螺栓孔,上螺栓孔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两侧;下支架32上设有下半圆凹槽321 ;下半圆凹槽321的内壁设有下减震橡胶34,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下支架32上设有下螺栓孔,下螺栓孔位于下半圆凹槽321的两侧;下螺栓孔与上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下半圆凹槽321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下方,形成一个安装固定孔,固定在底盘I上;上支架31与下支架32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块35,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 本技术下支撑板22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一下安装垫块26,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 本技术下支撑板22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上安装垫块27,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 本技术下安装垫块26上设有下缓冲橡胶28,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 本技术上安装垫块27上设有上缓冲橡胶29,上缓冲橡胶29位于下缓冲橡胶28的下方,用于降低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 本技术下支撑板22的上表面设有上缓冲橡胶块210,缓冲橡胶块210位于上支撑板21的下方,用于减少下支撑板22与上支撑板21之间的摩擦。 本技术下支撑板22的下表面设有下缓冲橡胶块213,用于减少下支撑板22与底盘I之间的摩擦。 使用时,将固定板211与车厢底部相连接,将下安装垫块26连接于底盘上,通过无缝钢管23、减震器24、芯棒25,三者形成减震系统,降低行驶过程中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将上支架31与下支架32之间的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之间螺栓旋开,然后将下支架32的下半圆凹槽321连接于底盘I上的固定轴上,旋转上支架31,将上半圆凹槽313与下半圆凹槽321相对,使得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相对,然后在将螺栓锁紧;上支架32上的固定板311上在连接车厢,上支架31上的上减震橡胶33和下支架32上的下减震橡胶34及上支架31与下支架32的连接处的橡胶垫块35,都是用来降低行驶过程中车厢与底盘I之间的震动,以提闻适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包括底盘(1)、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纵向支架(2);所述底盘(1)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一横向支架(3);所述车厢的底部与纵向支架(2)和横向支架(3)相连接; 所述纵向支架(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所述上支撑板(21)顶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板(211),所述固定板(211)上设有固定孔(212);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212)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板(21)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中部连接有无缝钢管(23);所述无缝钢管(23)内连接有减震器(24);所述减震器(24)上穿设有芯棒(25);所述上支撑板(211)设于下支撑板(22)上,使上支撑板(21)上的连接孔与芯棒(25)相连接,上支撑板(21)位于下支撑板(22)的正上方; 所述横向支架(3)包括上支架(31)、下支架(32),所述上支架(31)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311);所述固定板(311)设有固定孔(312);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312)相连接;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一上半圆凹槽(313);所述上半圆凹槽(313)内壁设有上减震橡胶(33);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上螺栓孔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两侧;所述下支架(32)上设有下半圆凹槽(321);所述下半圆凹槽(321)的内壁设有下减震橡胶(34);所述下支架(32)上设有下螺栓孔,下螺栓孔位于下半圆凹槽(321)的两侧;所述下螺栓孔与上螺栓孔通过 螺栓连接,下半圆凹槽(321)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下方,所述上支架(31)与下支架(32)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块(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厢与底盘柔性连接的机构,包括底盘(I)、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纵向支架(2);所述底盘(I)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一横向支架(3);所述车厢的底部与纵向支架⑵和横向支架⑶相连接; 所述纵向支架(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所述上支撑板(21)顶部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板(211),所述固定板(211)上设有固定孔(212);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212)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板(21)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下支撑板(22)的中部连接有无缝钢管(23);所述无缝钢管(23)内连接有减震器(24);所述减震器(24)上穿设有芯棒(25);所述上支撑板(211)设于下支撑板(22)上,使上支撑板(21)上的连接孔与芯棒(25)相连接,上支撑板(21)位于下支撑板(22)的正上方; 所述横向支架(3)包括上支架(31)、下支架(32),所述上支架(31)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板(311);所述固定板(311)设有固定孔(312);所述车厢底部与固定孔(312)相连接;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一上半圆凹槽(313);所述上半圆凹槽(313)内壁设有上减震橡胶(33);所述上支架(31)的底部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上螺栓孔位于上半圆凹槽(313)的两侧;所述下支架(32)上设有下半圆凹槽(321);所述下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常春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