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2632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显示面板和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固定连接,所述前框包括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的承载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使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正常情况下此间隙值保证暗态L0下不会出现前框对显示面板的压迫而造成的漏光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保证前框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的稳定性,减少前框对显示面板造成压迫的情况发生,从而防止前框与显示面板之间无间隙而产生的暗态L0压迫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显示面板和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固定连接,所述前框包括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所述液晶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液晶面板的承载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使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正常情况下此间隙值保证暗态L0下不会出现前框对显示面板的压迫而造成的漏光现象。本专利技术可以保证前框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的稳定性,减少前框对显示面板造成压迫的情况发生,从而防止前框与显示面板之间无间隙而产生的暗态L0压迫漏光。【专利说明】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yquid Cristal Display, LCD)因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功耗低等优点作为多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块。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面板1、背光源和前框2,前框2设置在液晶面板I的边缘,与液晶面板I有部分交叠区域,通常在液晶模组的设计时,在前框和液晶面板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但是生产过程中该间隙值不易保证,一旦前框2出现变形就很容易压迫液晶面板1,造成液晶面板I在暗态(L0灰阶)下发生漏光。如图2所示,在暗态下可以明显地看出液晶面板I上的漏光区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减少前框对液晶面板的压迫,从而减少液晶面板因变形而出现在暗态下漏光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显示面板和前框,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固定连接,所述前框包括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承载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使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形成间隙。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上,所述胶框包括从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朝向所述遮挡部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支撑柱共同支撑所述遮挡部。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封框胶外围。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的四个边缘分别为依次相连的第一阵列基板边缘、第二阵列基板边缘、第三阵列基板边缘和第四阵列基板边缘,所述对盒基板的四个边缘分别为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边缘同侧的第一对盒基板边缘、与所述第二阵列基板边缘同侧的第二对盒基板边缘、与所述第三阵列基板边缘同侧的第三对盒基板边缘和与所述第四阵列基板边缘同侧的第四对盒基板边缘,所述第一阵列基板边缘超过所述第一对盒基板边缘,所述第二阵列基板边缘超过所述第二对盒基板边缘, 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边缘侧的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阵列基板边缘超出所述第一对盒基板边缘的部分上;位于所述第二阵列基板边缘侧的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阵列基板边缘超出所述第二对盒基板边缘的部分上;位于所述第三阵列基板边缘侧和位于所述第四阵列基板边缘侧的通孔贯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在0.8?I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在0.8?Imm之间,所述显示面板的四个边缘与所述封框胶之间的距离均在2.8?3.2_之间。 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显示模组。 在本专利技术中,前框的遮挡部和显示面板之间形成有间隙,前框发生变形时所述间隙可以减小前框对显示面板的压迫,从而减少因显示面板变形而发生的漏光现象;胶框的承载部上设置有支撑柱,用于支撑前框,从而形成保证间隙宽度的稳定,同时支撑柱对显示面板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减少显示面板因受挤压或自身性质而导致的变形的发生,从而减少显示面板漏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显示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发生漏光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剖视图; 图6是图4中C-C方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液晶面板;11、阵列基板;12、对盒基板;13、封框I父;14、液晶;2、前框;21、遮挡部;22、固定部;3、漏光区;4、胶框;41、承载部;42、凸出部;5、支撑柱;6、通孔;7、栅极驱动电路;8、源极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背光源、显示面板和前框2,前框2环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固定连接,前框2包括遮挡部21,该遮挡部21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框4,胶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承载部41,遮挡部21与承载部41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使遮挡部21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其他需要背光的显示面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 1 前框2还可以包括与遮挡部21相连的固定部22,当液晶面板I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上时,固定部22环绕在所述背光源的侧面。由于遮挡部21与承载部41的承载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使得遮挡部与液晶面板I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在支撑结构的支撑作用下使得所述间隙更加稳定,因而可以减少前框的变形对液晶面板I的压迫,从而减少液晶面板I出现的漏光现象。 所述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承载部41的承载面上,也可以设置在遮挡部21的朝向承载部41的底面上,为了便于所述支撑结构的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承载部41的承载面上。 所述支撑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包括多个板型结构或柱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5,多个支撑柱5均匀地设置在承载部41的承载面上。 如图3所示,胶框4还可以包括从承载部41的边缘朝向遮挡部凸出的凸出部42,当支撑柱5设置在承载部41的承载面上时,凸出部42与支撑柱5共同支撑遮挡部21,从而使得前框的遮挡部21与液晶面板I之间的间隙宽度保持稳定。 支撑柱5可以与胶框4 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制作后通过粘合剂等连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承载部41的承载面上。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液晶面板I上的边缘(即,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通孔6,支撑柱5穿过通孔6。这种设置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显示面板和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环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源固定连接,所述前框包括遮挡部,该遮挡部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源包括胶框,所述胶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承载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使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形成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静宋冠男田超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