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847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其易于实现、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制造、以紧凑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安装。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所述再生燃烧器设有外壳4,所述外壳4将蓄热元件3容纳在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1中,在所述气体通道1中燃烧空气和废气交替地流动,所述蓄热元件用从自废气收集到的热量加热燃烧气体,所述蓄热部件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搁板14,所述搁板形成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蓄热元件的中心区域CA和围绕中心区域的外周区域OA,所述外周区域阻止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位于外壳的内表面9a附近的蓄热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其易于实现、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制造、以紧凑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安装。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所述再生燃烧器设有外壳4,所述外壳4将蓄热元件3容纳在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1中,在所述气体通道1中燃烧空气和废气交替地流动,所述蓄热元件用从自废气收集到的热量加热燃烧气体,所述蓄热部件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搁板14,所述搁板形成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蓄热元件的中心区域CA和围绕中心区域的外周区域OA,所述外周区域阻止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位于外壳的内表面9a附近的蓄热元件。【专利说明】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所述再生燃烧器在用于燃烧器的气 体通道中设有蓄热元件,燃烧空气和废气交替地流过所述气体通道,所述蓄热元件收集来 自废气的热量并且用所收集的热量加热燃烧气体。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再生燃烧器中的燃料预热机构"采用了如下构造:其中,从 燃料供给源延伸至再生燃烧器的燃料注射部的燃料路径穿过一热交换部分,该热交换部分 被构造在由蓄热器组成的蓄热部件中,并且来自燃料供给源的燃料被蓄热部件的热交换部 分预热并随后从燃料注射部分注射。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的"蓄热设备和再生燃烧器"是一种用以改善熔炉的热 交换效率的蓄热设备,包括位于容纳蓄热器的蓄热器容器的废气容纳空间中的阻断块,和 位于废气排放空间中的空气供给喷嘴,其中阻断块分散燃烧废气并且将分散开的燃烧废气 供给至蓄热器,并且空气供给喷嘴通过部分地集中燃料气体的方式将燃料气体供给至蓄热 器。 第2000-97427号日本专利公开案 第9-178162号日本专利公开案
技术实现思路
用再生燃烧器的燃烧火焰加热的熔炉内部温度高达约1300°C。蓄热部件抽吸来自 熔炉内的高温废气。为此原因,蓄热部件需要用足够厚的以承受废气的温度的耐火材料遮 盖容纳在蓄热部件中的蓄热元件的外侧,以提供与熔炉内部相同方式的耐火性。 当用普通无定形耐火材料遮盖蓄热元件时,诸如模型制备、耐火材料的熔铸、以及 烘干等多个工艺是必须的,并且操作复杂,所产生的问题是执行过程耗时并且操作成本增 力口。而且,耐火材料需要足够厚以耐受废气的温度,这导致的问题是蓄热部件的尺寸增加, 因此需要更宽阔的安装空间。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实 现、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制造、以紧凑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安装的用 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是这样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 热部件结构,其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将蓄热元件容纳在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中,燃烧空气 和废气在所述气体通道中交替地流动,所述蓄热元件用从废气中收集的热量加热所述燃烧 气体,所述蓄热部件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阻断构件,所述阻断构件形成燃烧气体和废 气流过蓄热元件的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周区域,所述外周区域阻止燃烧气体 和废气流过位于外壳的内表面附近的蓄热元件。 蓄热元件具有多个球状物的形式,所述外壳装填有所述多个球状物,所述外壳在 与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连通的两端具有开口,栅板设有所述开口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栅 板将所述球状物容纳在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阻断构件具有多个搁板的形式,所述多个搁 板在开口之间从外壳的内表面突出进入外壳的内部并且将所述球状物保持在外周区域中。 所述蓄热元件为蜂窝体的形式,所述蜂窝体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沿燃烧 气体和废气的流动方向对齐,并且所述阻断构件为搁板的形式,所述搁板在蜂窝体的两端 处从外壳的内表面突出进入外壳的内部并且封闭位于外周区域处的通孔。 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是这样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 的蓄热部件结构,其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将蓄热元件容纳在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中,燃烧 空气和废气在所述气体通道中交替地流动,所述蓄热元件用从废气中收集的热量加热所述 燃烧气体,所述蓄热部件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开口,燃烧气体和废气通过所述开口进 入外壳;和阻断部分,所述阻断部分位于外壳的开口的外周处并收窄所述开口的孔径,从而 形成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蓄热元件的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周区域,所述外周 区域阻止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位于外壳的内表面附近的蓄热元件。 所述阻断部分为将具有厚度的通道限定部分固定至外壳的开口的外周的形式,其 中,所述通道限定部分用于形成气体通道。 所述阻断部分具有位于外壳的开口的外周处的栅板的装填孔的形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易于实现、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 本制造、以紧凑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安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纵向 横截面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中的装填有球状蓄热元件的 蓄热部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一个变型示例的纵向横 截面视图; 图4是设置在图3所示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中的蓄热部件中的由蜂 窝体构成的蓄热元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另一个变化示例的纵向 横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又一个变化示例的纵向 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还一个变化示例的纵向 横截面视图;和 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再一个变化示例的纵向 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优选 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根据 本实施例的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被构建在用于燃烧器1的气体通道中,该气体 通道设置在再生燃烧器B中以联通熔炉的内部与外部,并且该气体通道被设置用于蓄热部 件2,用于在熔炉内生成燃烧火焰的混有燃料的燃烧气体与从熔炉内部排放的废气交替地 在该气体通道中流动。蓄热部件2将球状蓄热元件(以下称为"球状蓄热元件")3容纳在 外壳4中,球状蓄热元件3用从熔炉内部排放的废气收集到的热量加热燃烧气体。 如图1中所示的,蓄热部件2设有外壳4,外壳4固定至连接管5,连接管5形成连 接至熔炉的再生燃烧器B的用于燃烧器1的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外壳4装填有多个球状蓄 热元件3,以及,形成有多个孔的耐热栅板6将多个球状蓄热元件3容纳在外壳4中,同时确 保气体流。栅板6的多个孔小于球状蓄热元件3的外径。 在熔炉的情况下,连接管5采用无定形耐火材料形成用于燃烧器1的气体通道。连 接管5设有燃料供给口 7以将燃料从外部供给至用于燃烧器1的气体通道。由连接管5的 无定形耐火材料形成的通道限定部分8足够厚以耐受由熔炉排放的高温废气的温度并且 其端部向下打开。燃料供给口 7的位置以示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再生燃烧器的蓄热部件结构,所述再生燃烧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将蓄热元件容纳在用于燃烧器的气体通道中,燃烧空气和废气在所述气体通道中交替地流动,所述蓄热元件用从废气中收集的热量加热所述燃烧气体,所述蓄热部件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中的阻断构件,所述阻断构件形成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蓄热元件的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周区域,所述外周区域阻止燃烧气体和废气流过位于外壳的内表面附近的蓄热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祐作片山智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