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580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分瓶装置,包括:一输送线,输送线由第一输送线段、过渡输送线段以及第二输送线段组成;一固定设置在过渡输送线段的一侧且位于贴标机前方的分瓶支架;以及一水平轴设在所述分瓶支架上的分瓶滚轮,分瓶滚轮的部分轮体位于过渡输送线段中,分瓶滚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分瓶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分瓶滚轮自动旋转能很好地控制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避免了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太过于接近,有效地避免了漏标、标签歪斜等情况,保证了容器瓶的贴标质量,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瓶装置的分瓶滚轮不需要单独的驱动机构提供其转动的动力,结构更加简单,实用性能强,确保整个生产流程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分瓶装置,包括:一输送线,输送线由第一输送线段、过渡输送线段以及第二输送线段组成;一固定设置在过渡输送线段的一侧且位于贴标机前方的分瓶支架;以及一水平轴设在所述分瓶支架上的分瓶滚轮,分瓶滚轮的部分轮体位于过渡输送线段中,分瓶滚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分瓶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分瓶滚轮自动旋转能很好地控制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避免了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太过于接近,有效地避免了漏标、标签歪斜等情况,保证了容器瓶的贴标质量,并且本技术的分瓶装置的分瓶滚轮不需要单独的驱动机构提供其转动的动力,结构更加简单,实用性能强,确保整个生产流程正常运行。【专利说明】一种分瓶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装设备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灌装机或贴标机内紧靠在一起传输的容器瓶,需将其按规律依次分隔开,因此,在灌装机或贴标机内设置分瓶装置,以保证容器瓶按规律依次有序地进行下一道工序。常见的分瓶装置基本都需要动力单独进行驱动,例如,在贴标机中安装螺杆分瓶系统,主要用以控制进瓶位置和间距进行贴标。然而,如果容器瓶在进入贴标机前没有很好地进行分开,会直接影响贴标机贴标的整体效果,会出现漏标、标签歪斜的情况。 专利号为201320667682.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I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 2,所述分瓶口 2位于分瓶轮I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I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但是,该分瓶装置中的分瓶轮I是依靠其下端的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获取其转动的动力,需要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其结构依然复杂。再者,如果驱动机构出现故障,必然会影响到分瓶轮I正常工作,使得整条输送线无法正常运动。 为此, 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动力驱动、实用性能强的分瓶装置。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瓶装置,包括: 一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由第一输送线段、过渡输送线段以及第二输送线段组成,所述第一、第二输送线段相互平行设置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段的后端、所述第二输送线段的前端;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一侧且位于贴标机前方的分瓶支架;以及 一水平轴设在所述分瓶支架上的分瓶滚轮,所述分瓶滚轮的部分轮体位于所述过渡输送线段中,所述分瓶滚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分瓶凹槽。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分瓶滚轮自动旋转能很好地控制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避免了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太过于接近,有效地避免了漏标、标签歪斜等情况,保证了容器瓶的贴标质量,并且本技术的分瓶装置的分瓶滚轮不需要单独的驱动机构提供其转动的动力,结构更加简单,技术能强,确保整个生产流程正常运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分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敬请参见图2,图中给出的额一种分瓶装置,包括输送线100、分瓶支架200以及分瓶滚轮300。 输送线100由第一输送线段110、过渡输送线段120以及第二输送线段130组成,第一、第二输送线段110、130相互平行设置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过渡输送线段120的前、后端121、122分别连接第一输送线段110的后端111、第二输送线段130的前端131。分瓶支架200固定设置在过渡输送线段120的一侧,并且位于贴标机(图中未示出)的前方,这里所述的前方是相对于输送线100的输送方向来说的。分瓶滚轮300水平轴设在分瓶支架200的一端上,分瓶滚轮300可在分瓶支架200上自由转动,并且分瓶滚轮300的部分轮体位于过渡输送线段120中,上述的部分轮体约占分瓶滚轮300总体的一半,分瓶滚轮300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六个分瓶凹槽310,分瓶凹槽310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于容器瓶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稍微大于容器瓶的横截面形状,以使得当容器瓶进入分瓶凹槽310中时较好地容纳容器瓶。当然,分瓶滚轮300上设置的分瓶凹槽310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分瓶滚轮300的直径、容器瓶的大小、容器瓶之间的间距等因素而定。 容器瓶沿着输送线100的第一输送线段110进入输送线100的过渡输送线段120中,容器瓶在通过分瓶滚轮300时,容器瓶先进入分瓶滚轮300上的其中一个分瓶凹槽310内,与此同时,在容器瓶的推力作用下,分瓶滚轮300会被带动旋转,当然,已进入分瓶凹槽310内的容器瓶也会跟着分瓶滚轮300旋转,随着分瓶滚轮300旋转,容器瓶在分瓶滚轮300的另一侧被传送出去,继而经过第二输送线段120后进入贴标机贴标。分瓶滚轮300自动旋转能很好地控制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避免了相邻两个容器瓶之间的间距太过于接近,有效地避免了漏标、标签歪斜等情况,保证了容器瓶的贴标质量,确保整个生产流程正常运行,并且本技术的分瓶装置不需要单独的驱动机构提供分瓶滚轮旋转的动力,结构更加简单,技术能强。本技术的分瓶装置的输送线100并未采用现有的直线型输送线的设计,而是通过过渡输送线段120连接第一、第二输送线段110、130,使得分瓶滚轮300的分瓶效果更佳,防止发生卡瓶的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由第一输送线段、过渡输送线段以及第二输送线段组成,所述第一、第二输送线段相互平行设置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段的后端、所述第二输送线段的前端; 一固定设置在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一侧且位于贴标机前方的分瓶支架;以及一水平轴设在所述分瓶支架上的分瓶滚轮,所述分瓶滚轮的部分轮体位于所述过渡输送线段中,所述分瓶滚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分瓶凹槽。【文档编号】B65G47/30GK204096605SQ2014204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由第一输送线段、过渡输送线段以及第二输送线段组成,所述第一、第二输送线段相互平行设置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段的后端、所述第二输送线段的前端;一固定设置在所述过渡输送线段的一侧且位于贴标机前方的分瓶支架;以及一水平轴设在所述分瓶支架上的分瓶滚轮,所述分瓶滚轮的部分轮体位于所述过渡输送线段中,所述分瓶滚轮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分瓶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海袁同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