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礼智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345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48
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矩形框架、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设置于导轨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所述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旋转件的旋转带动两个牵引件相对运动,当两牵引件接触时,则表示牵引结束。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矩形框架、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设置于导轨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所述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本技术通过螺旋旋转件的旋转带动两个牵引件相对运动,当两牵引件接触时,则表示牵引结束。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专利说明】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控制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控制装置是各类数控机床、进给设备等必不可少的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机械手臂或者各类气缸、导杆、导柱等的运动行程。 现有的控制装置一般采用电气控制手段,例如设置行程开关、霍尔开关、拨动开关等方式控制各类元件的行程,然而此类控制手段对环境要求高且稳定性较差,当电子元件失效后,则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对环境要求低且可根据行程自适应控制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其包括矩形框架、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设置于导轨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所述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框体端面还设置有牵引针。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架两侧面形成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架前端面还设置有带动导柱旋转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圆柱本体,由圆柱本体底面向外凸伸的导柱接头,设置于圆柱本体顶面的固定孔以及支撑件,设置于圆柱本体侧面的动力接头;所述支撑件成圆弧状,所述支撑件外侧弧边与圆柱本体顶面边沿重合,所述支撑件厚度由末端向首端逐渐增厚。 本技术自适应控制装置通过螺旋旋转件的旋转带动两个牵引件相对运动,当两牵引件接触时,则表示牵引结束。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自适应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自适应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旋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技术自适应控制装置,其包括矩形框架100、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200、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300、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400,设置于导轨400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500和第二牵引件600。 所述第一牵引件500和第二牵引件600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510、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520,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530和第二上导轮540,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550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530和第二上导轮540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560和第二下导轮570,所述第一下导轮560和第二下导轮570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 当导柱200带动旋转体300旋转时,旋转体300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带动第一下导轮560和第二下导轮570运动从而使得两个牵引件相对运动直至二者接触,此时牵引动作结束。可通过改变导轨的长度来改变牵引长度,通过改变旋转体螺旋面的角度来改变牵引速度。 所述牵引框体端面还设置有牵引针580。 通过牵引针580带动需要牵引的部件运动。 所述矩形框架两侧面形成开口 110。 该开口 110便于观察旋转体的运动状态,且可通过该开头110检修或者更换旋转体。 矩形框架前端面还设置有带动导柱200旋转的旋转接头700。所述旋转接头700包括圆柱本体710,由圆柱本体710底面向外凸伸的导柱接头720,设置于圆柱本体顶面的固定孔730以及支撑件740,设置于圆柱本体侧面的动力接头750。 所述支撑件740成圆弧状,所述支撑件外侧弧边与圆柱本体顶面边沿重合,所述支撑件厚度由末端向首端逐渐增厚。 支撑件740能有效减轻动力接头750通入动力时产生的惯性力,减少该惯性力对旋转接头本体的冲击,使得旋转接头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设置于导轨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所述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框体端面还设置有牵引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两侧面形成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前端面还设置有带动导柱旋转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圆柱本体,由圆柱本体底面向外凸伸的导柱接头,设置于圆柱本体顶面的固定孔以及支撑件,设置于圆柱本体侧面的动力接头;所述支撑件成圆弧状,所述支撑件外侧弧边与圆柱本体顶面边沿重合,所述支撑件厚度由末端向首端逐渐增厚。【文档编号】G05B13/04GK204101907SQ201420606132【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专利技术者】易礼智 申请人:易礼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横穿于矩形框架内的导柱、设置于导柱外表面且呈螺旋状的旋转体、设置于矩形框架顶部的导轨,设置于导轨上且可在导轨上相对运动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结构相同且以导轨中心线为对称线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框体、所述牵引框体中部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可在条形槽内表面移动的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上导轮和第二上导轮下还分别固连有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所述第一下导轮和第二下导轮分别与旋转体的内螺旋面和外螺旋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礼智
申请(专利权)人:易礼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