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的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197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空压机、真空泵、水槽、搅拌装置和滤网,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外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滤网,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不锈钢管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通过PLC可实现对真空泵和空压机的控制,进而可调节进料时间和进料量,节省人力,效率高,实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来完成投加料,其进料量和速度也可通过鼓气量来调节,能够有效的克服操作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空压机、真空泵、水槽、搅拌装置和滤网,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外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滤网,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不锈钢管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通过PLC可实现对真空泵和空压机的控制,进而可调节进料时间和进料量,节省人力,效率高,实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来完成投加料,其进料量和速度也可通过鼓气量来调节,能够有效的克服操作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等缺点。【专利说明】树脂的加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树脂加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平时用的树脂吸附脱附实验一般是手动加料,人工树脂加料过程繁琐,体力劳动量比较大,成本也比较高,速度比较的缓慢,且加料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复杂且不易控制。 采用连续离子交换设备操作,交换速度快,产品质量均匀、连续化生产、便于自动控制,其进料量和速度可通过鼓气量来调节,能够有效的克服操作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空压机、真空泵、水槽、搅拌装置和滤网,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外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滤网,且所述滤网的边缘与所述反应釜相连接,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不锈钢管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中连接有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悬挂在所述水槽的上部。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槽中设置有水和树脂。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反应釜之间为树脂储存槽。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机。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和空压机通过PLC控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树脂的加料装置,通过PLC可实现对真空泵和空压机的控制,进而可调节进料时间和进料量,节省人力,效率高,实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来完成投加料,其进料量和速度也可通过鼓气量来调节,能够有效的克服操作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等缺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技术树脂的加料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反应釜,2、空压机,3、真空泵,4、不锈钢管,5、滤网,6、树脂储存槽,7、搅拌装置,8、水槽,9、出水管,10、第一传输管,11、第二传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树脂的加料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所述树脂的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1、空压机2、真空泵3、水槽8、搅拌装置7和滤网5,所述反应釜I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7,且所述搅拌装置7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I外部,所述搅拌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机,所述搅拌装置7的下部设置有滤网5,且所述滤网5的边缘与所述反应釜I相连接,所述反应釜I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11和不锈钢管4,所述第二传输管11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3,所述不锈钢管4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8,所述水槽8中连接有第一传输管10,所述第一传输管10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2,由真空泵3将反应釜I中抽成负压,空压机2在水槽8底部曝气,以实现水和树脂的充分混合,这样树脂将通过不锈钢管4进入反应釜1,搅拌装置7的顶部的电机和减速机带动搅拌装置7运动,搅动树脂和水,水经过滤网5可实现对树脂和水的分离,滤网为65目,水经由反应釜I底部的出水管9重新流到水槽8中。 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I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且所述出水管9悬挂在所述水槽8的上部,水从反应釜I中流出,经由出水管9流入到水槽8中。 优选的,所述水槽8中设置有水和树脂,空压机2向树水槽8中曝气,使得水和树脂充分混合,将树脂扬起。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7与所述反应釜I之间为树脂储存槽6,树脂经过不锈钢管4进入到树脂储存槽6中进行搅拌。 优选的,所述真空泵3和空压机2通过PLC控制,真空泵3和空压机2通过PLC控制,进而可调节进料时间和进料量,节省人力,效率高,实用方便。 本技术树脂的加料装置,解决了技术方案的缺陷,通过PLC可实现对真空泵和空压机的控制,进而可调节进料时间和进料量,节省人力,效率高,实用方便,不需要人工来完成投加料,其进料量和速度也可通过鼓气量来调节,能够有效的克服操作过程中树脂破坏大,设备及操作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等缺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空压机、真空泵、水槽、搅拌装置和滤网,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外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滤网,且所述滤网的边缘与所述反应釜相连接,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不锈钢管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中连接有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悬挂在所述水槽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反应釜之间为树脂储存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和空压机通过PLC控制。【文档编号】B01J47/10GK204093087SQ201420362039【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专利技术者】钱洪明, 曹寿杰, 石洪雁, 朱志荣 申请人:江苏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空压机、真空泵、水槽、搅拌装置和滤网,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垂直安装有搅拌装置,且所述搅拌装置的一侧延伸至反应釜外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滤网,且所述滤网的边缘与所述反应釜相连接,所述反应釜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传输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不锈钢管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中连接有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侧连接有空压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洪明曹寿杰石洪雁朱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