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710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机,包括支架、竖直驱动单元以及工件输送机构;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工件放置部,竖直驱动单元固定于支架上,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本体、水平驱动单元以及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输送架由所述水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工件放置部,当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竖直运动行程上具有一高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和一低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机,工件在输送过程中不与传输装置发生动摩擦,由此降低了工件磕碰损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机,包括支架、竖直驱动单元以及工件输送机构;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工件放置部,竖直驱动单元固定于支架上,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本体、水平驱动单元以及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输送架由所述水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工件放置部,当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竖直运动行程上具有一高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和一低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输送机,工件在输送过程中不与传输装置发生动摩擦,由此降低了工件磕碰损伤的概率。【专利说明】输送机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
技术介绍
输送装置是汽车、电子、食品等众多加工制造业的必要装置,最常见的输送装置包括滚筒传送装置。滚筒传送装置由并列设置的一系列滚子构成输送带,通过电机驱动滚子旋转,当被传送工件放置到滚子上时,依靠滚子旋转产生的动摩擦力驱动工件运动以达到输送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滚子和工件之间存在动摩擦,输送过程中滚子与工件之间会发生磕碰问题,由此有可能磕伤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机,以在输送过程中降低磕伤工件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机,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工件放置部; 竖直驱动单元,竖直驱动单元固定于支架上;以及 工件输送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 其中,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 本体,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 水平驱动单元,固定于本体上; 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输送架由所述水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工件放置部,当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竖直运动行程上具有一高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和一低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为凹槽。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凹槽为倒梯形槽。 上述的输送机,还包括多个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第一工件放置部的外侧。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上述的输送机,还包括导杆和导套,所述导杆竖直的固定于本体上,所述导套固定于竖直驱动单元或支架上,所述导杆插于所述导套中。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竖直驱动单元包括竖直气缸、固定板以及安装板,所述竖直气缸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支架上,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竖直气缸的活塞杆上。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输送架搭接于所述滚轮上以形成所述滑动连接。 上述的输送机,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限位板,各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输送架的滑动行程的两侧。 上述的输送机,各所述限位板设置于各所述滚轮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输送机,被输送工件首先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工件放置部处,竖直驱动单元驱动工件输送机构升起,此时工件由输送架上的第二工件放置部顶起并离开支架,然后水平驱动单元驱动输送架往前移动到下一位置,最后竖直驱动单元复位带动工件输送机构落下,工件在落下过程中被支架顶住,由此工件完成了位置的前移,重复以上运动即可完成工件的输送。由上述过程可知,工件在输送过程中不与传输装置发生动摩擦,由此降低了工件磕碰损伤的概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的轴测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的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输送第一步时的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输送第二步时的状态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输送第三步时的状态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输送第四步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输送第五步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竖直驱动单元;21、固定板;22、竖直气缸;3、工件输送机构;31、本体;32、水平驱动单元;33、输送架;4、限位板;5、定位件;6、导杆;7、导套;8、滚轮;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机,包括支架1、竖直驱动单元2以及工件9输送机构3,支架I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工件放置部,竖直驱动单元2固定于支架I上,工件9输送机构3由竖直驱动单元2驱动;工件9输送机构3包括本体31、水平驱动单元32以及输送架33,本体31由竖直驱动单元2驱动,水平驱动单元32固定于本体31上,输送架33与本体31滑动连接,输送架33由水平驱动单元32驱动,输送架3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工件放置部,当工件9输送机构3由竖直驱动单元2驱动时,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竖直运动行程上具有一高于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和一低于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 具体的,支架I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为整个输送机提供支撑基础,二是给竖直驱动单元2提供安装点,三是设置第一工件放置部供工件9放置,满足上述三个功能的结构均可作为支架I。第一工件放置部和第二工件放置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以仅为一个平面,如图1中的支架I的顶部为两个横梁,两个横梁的顶部平面即为第一工件放置部,但优选的,第一工件放置部为凹槽,工件9由凹槽的槽壁限制于凹槽中,以防止工件9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滑动。进一步的,凹槽为倒梯形槽,工件9在放置到倒梯形槽的过程中若发生位置偏差,倒梯形槽的斜边具有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竖直驱动单元2固定于支架I上,优选的,竖直驱动单元2包括竖直气缸22、固定板21以及安装板,竖直气缸22的缸体固定于固定板21上,固定板21固定于支架I上,安装板的一部固定于竖直气缸22的活塞杆上,安装板的另一部固定于本体31上。 竖直驱动单元2用于驱动工件9输送机构3整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工件9输送机构3固定于竖直驱动单元2的运动件上,如气缸的活塞杆上。工件9输送机构3包括本体31、水平驱动单元32以及输送架33,本体31固定于竖直驱动单元2上,水平驱动单元32固定于本体31上,输送架33与本体31滑动连接,水平驱动单元32驱动输送架33在水平方向运动,如此,输送架33就有了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运动轨迹,竖直方向上跟随本体31由竖直驱动单元2驱动,水平方向山由水平驱动单元32驱动。输送架33上的第二工件放置部与支架I上的第一工件放置部相同,用于放置工件9,结构也相似,可以为平面,优选为凹槽或其它具有限位措施的结构。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由竖直驱动单元2驱动的竖直行程上,最高点高于第一工件放置部,最低点低于第一工件放置部。 工件9输送机构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工件放置部;竖直驱动单元,竖直驱动单元固定于支架上;以及工件输送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其中,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本体,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水平驱动单元,固定于本体上;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与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输送架由所述水平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输送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工件放置部,当所述工件输送机构由所述竖直驱动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二工件放置部在竖直运动行程上具有一高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和一低于所述第一工件放置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明梅勇张承军谢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