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轮廓部分的侧窗遮光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016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角形窗所用的侧窗遮光帘包括一带有一位于其尖端上的轮廓部分的条形遮光帘。轮廓部分按照可枢轴转动方式设置于一滑块上并且能够在遮光帘收缩时使其自身与卷轴对齐。在拉出位置上,轮廓部分被推入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其背离卷轴绕枢轴转动一定距离,以便尽可能完全地覆盖着窗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在四门机动车中,例如轿车和旅行车中,后门中的侧窗通常按照分段方式实现。侧窗包括一基本为矩形的部段和一与矩形部段相邻位于其后面的近似为三角形的部段。这两个部段通过一用于引导可动窗玻璃的导柱互相分离。三角形部段相对于分离导柱具有一显著曲率。这个窗区域的下边缘开始时按照有些直形的方式背离开分离导柱延伸,然后或多或少倾斜地向着窗部段的尖角后端延伸。尽管为矩形部段设计窗遮光帘比较简单,但如果也要求充分遮住三角形部段的话,实现三角形部段所用的窗遮光帘却很成问题。在两门轿车上,也会发现按照类似方式带尖角的后侧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窗通常不会被分成两段。专利EP 1 129 871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侧门窗的后区域的侧窗遮光帘。这种窗遮光帘包括一卷轴,该卷轴设置于分离导柱的区域中并且由一弹簧驱动器沿条形遮光帘的卷起方向预加应力。条形遮光帘的前边缘包括一孔眼,一致动杆铰接于该孔眼上。致动杆被沿着两个导轨在窗边缘下方按照受约束的方式受到引导。在收缩位置上,致动杆近似地平行于卷轴和分离窗单元的导轨,同时在其它位置上,致动杆沿三角形窗部段的尖端的方向绕枢轴转动。在这个位置上,杆横向地位于条形遮光帘的前面,并且因而可以看到。根据以上这些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机动车辆所用的侧窗遮光帘,其中致动机构比较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利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侧窗遮光帘来实现。在这种新侧窗遮光帘中,卷轴位于与侧窗的显著弯曲边缘区域相对的位置处。卷绕于卷轴上的条形遮光帘的轮廓与窗的轮廓相对应。条型遮光帘的一个边缘固定于卷轴上,而条形遮光帘离卷轴较远的边缘则带有一轮廓部分。这个轮廓部分的实现方式使得其自身与显著弯曲边缘部段相适配并且当条形遮光帘被拉出时,很紧地邻接着这个边缘部段。一铰链用于将轮廓部分铰接于一滑块上,滑块在车辆内例如门内在一位于窗下方的导轨结构中受到引导。铰链使得轮廓部分在条形遮光帘收回时可以充分地邻接着卷轴,以便实现轮廓部分可能的凸出最小。当条形遮光帘拉出时,轮廓部分可前进至侧窗的显著弯曲区域而同时使得条形遮光帘在其整个表面上受到张力。使用一扁平轮廓部分足以实现这个目的。在这种新侧窗遮光帘中,轮廓部分同时形成了致动或驱动装置的部分和条形遮光帘的部分以便在较大的表面上覆盖着窗。这样就消除了能清楚看到现有技术中所需的杆的问题,并且在条型遮光帘的前面延伸。轮廓部分实际上代替了致动杆。如果只提供了单个铰链来将轮廓部分连接于滑块上,则可以实现新侧窗遮光帘的一种特别简单的设计。如果轮廓部分为椭圆形并且例如由按照圆弧的形状弯曲并从滑块出发会聚的两个边缘限制,则就可以实现一种特别节省空间并且美观的结构。为了实现轮廓部分的所需枢轴运动,轮廓部分可带有一位于轮廓部分相对于铰链轴的相对侧上的驱动器。这个驱动器可与一设置于侧窗遮光帘的拉出路径的端部处的限位挡块配合工作。如果限位挡块按照弹性地屈服的方式实现,则门上的制造公差可以得到补偿。这种新侧窗遮光帘特别适用于具有一直形下边缘的侧窗。此类窗可见于通过一分离柱被分成两段的机动车辆窗上,其中一个窗部段基本上为矩形,而另一个窗部段至少近似为三角形。如果卷轴垂直地对齐,则其可以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容放。卷轴可设置于例如分离柱中。如果条形遮光帘具有一直边缘,则滑块所用的引导结构可大部分位于窗下壁的下方。如果条形遮光帘利用平行于卷轴的轴线延伸的杆加强,则可以只在一侧上引导条形遮光帘。这样就防止了条形遮光帘的在轮廓部段上方延伸并且具有一弧形边缘的部段由于在这个位置上实际上不存在张力而向内下垂于车辆内。如果一连接于滑块上的致动元件在导轨内运动,则就可以实现非常简单的致动方式。这种致动元件可包括例如一按照防弯曲方式被引导于导轨内的柔性推力元件。然而,还可以设想使用牵索来实现条形遮光帘的运动。作为使用一与滑块配合工作的致动元件的替代方案,还可以设想致动元件接合于轮廓部分上以便实现所需的枢轴运动。新侧窗遮光帘的驱动装置可包括一电机和一弹簧。弹簧可以弹簧驱动器的形式实现并且可与卷轴配合工作,同时电机分别接合于轮廓部分和滑块上。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发展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在阅读了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后,读者就应当清楚可以有许多改型。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所示包括图1为沿右后门的内侧方向观察时的机动车辆的敞开后部段;图2为图1中所示的门的敞开部段,以示意图的形式阐明了侧窗遮光帘的设计;以及图3为图1中所示的侧窗遮光帘的轮廓部分,以放大示意图的形式阐明了枢轴运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一种客车的部分敞开后部段。本图特别示出了右内侧的视图,其按照图中未示出的左内侧的镜像的形式来实现。在本图示出的示意图中,车身的内部结构例如加强和安装装置并未示出,因为它们对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来说并非必需。所示的车身部段1包括一顶部2,一B柱3沿侧向从顶部2向下延伸至一图中未示出的底板组。一相应的B柱自然地也设置于本图的机动车辆的未示出侧上。顶部2在其后边缘上过渡为一后窗4。后窗4沿侧向结束于一与B柱3相隔开的C柱5上。C柱承载着内衬6。在B柱与C柱之间,一右后门按照常规方式铰接于B柱上。包括一座9和一靠背11的后长椅8设置于右后门的高度处。后座9位于一形成了底板组的部分的基座表面12上,在其前面形成了一定的腿部空间13。一后窗搁架14在靠背11的上边缘的高度处延伸至后窗4的下边缘。轿车的右后门7按照常规方式带有一侧窗14。侧窗14被分成一第一窗部段15和一第二后窗部段16。第一窗部段15基本上为矩形并且在后方由一导柱17限定边界,导柱17同时代表着第二窗部段16的一个边缘。第二窗部段16在导柱17的相对端处由一门框18限定边界,其中所述门框与导柱17一起限定了第二窗部段16的形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窗部段近似为三角形,其中由标号19标示的边缘具有一显著的曲率。这个弯曲边缘与导柱17相对。一侧窗遮光帘20设置于第二窗部段16上。侧窗遮光帘20的基本设计在图2中进行了详细示出。侧窗遮光帘20基本上包括上述导柱17、一卷轴21、一条形遮光帘22、一轮廓部分23、一导轨24和一滑块25。在其朝向第一窗部段15的一侧上,导柱17承载着两根导条26,导条26平行延伸并且在其间限定了一U形凹槽。在图中只能看到一个导条26。可垂直运动的窗玻璃27在形成于两个导条之间的凹槽内运动。导柱17同时形成了一壳体。这就是背部28同时代表着壳体的后壁的原因,而导条26开始于后部28处,图中只能看到壳体的一个侧壁29。另一侧壁在图中看不到。两个侧壁29结束于一狭槽处,狭槽的边缘由标号31标示。卷轴21可转动地支承于如此形成的壳体内,即支承于导柱17内。卷轴21的轴线平行于导柱17因而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在其下端上,卷轴借助于一轴颈32可转动地支承于一未示出的轴承中。一上轴承33设置于门框18上。一呈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弹簧驱动器34形式的驱动装置的部分位于管状卷轴21内,其中所述弹簧驱动器在一端处按照不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门框18上而在另一端35处固定于卷轴21上。弹簧驱动器34沿条形遮光帘22的卷起方向对卷轴21预加应力。条形遮光帘22的形状近似地与由门框18和导柱17限定的开口相对应。这意味着条形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辆()所用的侧窗遮光帘(20),其中侧窗(14)的一个边缘区域(19)具有一显著曲率(),可转动地支承的卷轴(21),其位于与具有显著曲率()的边缘区域(19)相对的位置处,条形遮光帘(22),其利用一个边缘()[原文如此;59]固定于卷轴(21)上,轮廓部分(23),其安装于条形遮光帘(22)上,以及一边缘部分(59),其具有与侧窗(14)的位于与卷轴(21)相对的位置处的弯曲区域(19)相对应的轮廓(),导轨(24),其设置于邻近拉出的条形遮光帘(22)的位置,滑块(25),其由导轨(24)引导,以及铰链(46),用于将轮廓部分(23)连接于滑块(25)上,其中所述铰链(46)的轴线垂直于一由拉出的条形遮光帘(22)所限定的平面()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艾兰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