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869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2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插秧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包括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所述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另一端不连接;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易加工,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中间设置的凹槽面有效保证在插秧过程中不损伤秧苗,提高分秧、插秧效率的同时提高秧苗成活率;2、本插秧针的多种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多种插秧机插秧工况;3、整体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制得,强度大、耐磨性及韧性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插秧机应用
,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包括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所述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另一端不连接;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易加工,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中间设置的凹槽面有效保证在插秧过程中不损伤秧苗,提高分秧、插秧效率的同时提高秧苗成活率;2、本插秧针的多种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多种插秧机插秧工况;3、整体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制得,强度大、耐磨性及韧性强,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
本技术属于插秧机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
技术介绍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以提高插秧的工作效率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原理为: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插秧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其中插秧机的插秧结构是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插秧机插秧针在插秧过程中直接与秧苗接触将秧苗快速、精准的插入水田中,所以合理结构的插秧针结构直接影响到插秧的效率与插秧质量;而现有的插秧针其一方面耐磨性及耐冲击性差、易损坏,在水田中工作难免会打到石头等杂物,所以需要插秧针具有相当强的耐磨性及耐冲击性,另一方面结构复杂,生产、组装维护较繁琐及易损伤秧苗,加大了使用及维护时间成本,导致插秧机整体插秧效率降低。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解决现有传统插秧针耐磨性、耐冲击性差、韧性差及结构复杂,生产、组装维护较繁琐等问题,延长插秧机插针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及维护,提高插秧机插秧效率及秧苗成活率。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包括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所述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的另一端不连接;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所述安装槽孔设置在第一插秧针、第二插秧针对称中心点;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上分别设置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一端设置为“剑头”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一端还可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安装槽孔设置三个且位于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的另一端对称中心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另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易加工,第一插秧针和第二插秧针中间设置的凹槽面有效保证在插秧过程中不损伤秩苗,提闻分秩、插秩效率的同时提闻秩苗成活率;2、本插秩针的多种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多种插秧机插秧工况;3、整体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制得,强度大、耐磨性及韧性强,使用寿命长。同时本技术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易推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_第一插秧针、2-第二插秧针、3-凹槽面、4-安装槽孔、5-定位凸起、6-加强筋、7-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包括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的另一端不连接;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3 ;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5 ;安装槽孔4设置在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对称中心点;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上分别设置加强筋6。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端设置为“剑头”形,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端还可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安装槽孔4设置三个且位于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另一端对称中心点,“剑头”形或“直角三角形”可有效保证插秧针插苗分苗时阻力小,效率高且不损伤秧苗;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另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凹槽7,用于安装紧固插秧针。 实施例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此种结构的插秧机插秧针结构,通过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端连接面中间空隙进行插秧,同时凹槽面3可保证插秧时秧苗的安全,整体结构另一端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及韧性强,设置的加强筋6有效延长整体插秧针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同时本插秧针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满足插秧机各种插秧环境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所述第一插秧针(I)、第二插秧针(2)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I)、第二插秧针(2)的另一端不连接;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3);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5);所述第一插秧针(I)、第二插秧针(2)的一端对称中心点设置安装槽孔(4);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上分别设置加强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 一端设置为“剑头”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端还可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安装槽孔(4)设置三个且位于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的另一端对称中心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秧针(I)和第二插秧针(2 )另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凹槽(7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4069721SQ201420475327【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专利技术者】潘为国 申请人:江苏隆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插秧机的耐磨插秧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秧针(1)和第二插秧针(2),所述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的一端采用整体连接结构,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的另一端不连接;所述第一插秧针(1)和第二插秧针(2)的三分之一位置连接面设置为凹槽面(3);所述第一插秧针(1)和第二插秧针(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定位凸起(5);所述第一插秧针(1)、第二插秧针(2)的一端对称中心点设置安装槽孔(4);所述第一插秧针(1)和第二插秧针(2)上分别设置加强筋(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