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7584 阅读:5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包括前伸大臂、门架结构、梯形架以及一端铰接于梯形架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前伸大臂的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还包括位于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之间的中双拉杆,中双拉杆一端铰接于梯形架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前伸大臂上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铰接位置之间的位置,中双拉杆与左双拉杆、右双拉杆共同形成对前伸大臂的三点支撑结构,从而减少了前伸大臂支撑点跨中的挠度,从而在无需增加前伸大臂的高度的情况下即可保证前伸大臂在装卸作业时的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能够满足岸桥前伸大臂前伸距要超过80米的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装卸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
技术介绍
岸桥是港口使用的主要装卸工具,在港口的集装箱装卸过程中岸桥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随之不断的加大,这对我国的港口的吞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装卸岸桥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必须对集装箱岸桥进行改进。 传统的港口集装箱的卸船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传统岸桥上的单起吊小车将集装箱吊起,起吊小车沿着轨道将集装箱从岸桥的一端吊运到岸桥另一端的集卡的上方,然后将集装箱安放在集卡上,放箱完毕后,起吊小车返回岸桥海测集装箱船上方进行下一集装箱的吊装。传统岸桥采用单小车作业,效率一直无法有效得到提升,尽管采用了提高设备运行参数、加大起升重量、采用双吊具等技术手段,岸桥装卸效率始终得不到质的提高。随着载箱量18000TEU甚至24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出现,其高载运量与低燃油消耗低排放的优势,使各大船运公司争相采购并投入运营,超大型集装箱船对港口装卸设备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船时效率不低于300TEU/h,而现有的传统岸桥无法达到该船时效率,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岸桥来满足18000TEU集装箱船的装卸需求。 18000TEU集装箱船型宽近60米,因此岸桥前伸大臂前伸距要超过80米,现有岸桥多采用双双拉杆结构,以提高岸桥前伸大臂的刚度,但对于大臂前伸距超过80米的岸桥,现有的双双拉杆结构对岸桥前伸大臂只有两点支撑,从而导致前伸大臂跨中挠度增大,无法保证前伸大臂在装卸作业时的刚度。为了达到规范要求,可以采用增加前伸大臂的高度的措施,然而增加前伸大臂的高度直接导致前伸大臂的重量增大,进而导致岸桥立柱等结构的重量也随之增加,最终导致岸桥整机重量增加,对码头轮压增加,造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岸桥的双双拉杆结构无法保证前伸距达80米岸桥前伸大臂在装卸作业时刚度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前伸大臂高度即可保证前伸大臂在装卸作业时刚度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 进一步提高一种在前伸大臂收起时,三幅拉杆之间互不干涉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包括位于岸桥前侧的前伸大臂; 位于所述前伸大臂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前伸大臂的门架结构;固设于所述前伸大臂上方的梯形架;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的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双拉杆和所述右双拉杆之间的中双拉杆,所述中双拉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上所述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铰接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中双拉杆与所述左双拉杆、右双拉杆共同形成对所述前伸大臂的三点支撑结构。 所述前伸大臂在邻近所述门架结构位置处设置有铰点,以使所述前伸大臂能够在其平放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转动切换;所述左双拉杆、所述中双拉杆以及所述右双拉杆在拉杆中部适当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可折弯的节点;所述前伸大臂由所述平放位置绕所述铰点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带动所述左、中、右双拉杆沿所述节点折弯收起。 所述左、中、右双拉杆中其中之一与另外两所述双拉杆空间错开布置于不同平面内,以使所述前伸大臂绕所述铰点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的所述节点相互不干涉。 所述左双拉杆和所述右双拉杆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中双拉杆与所述左双拉杆、所述右双拉杆所处的平面空间错开布置,以使所述前伸大臂绕所述铰点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中双拉杆的所述节点与所述左双拉杆和所述右双拉杆的所述节点相互不干涉O 所述中双拉杆沿横向错开所述左双拉杆与所述右双拉杆形成的平面的位移范围为 400-600mm。 所述中双拉杆沿横向错开所述左双拉杆与所述右双拉杆形成的平面的位移范围为 500mm。 所述左、中、右双拉杆三者相互空间错开布置于不同平面内,以使所述前伸大臂绕所述铰点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的所述节点相互不干涉。 收起的所述右双拉杆的所述节点位于最上端,收起后的所述中双拉杆的所述节点位于中间,收起后的所述左双拉杆的所述节点位于最下端。 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前伸大臂能够收起或平放的俯仰结构。 所述俯仰结构包括驱动卷筒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卷筒、所述梯形架以及所述前伸大臂之间的俯仰缠绕系统。 所述俯仰缠绕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梯形架顶端的改向滑轮组、固定在所述前伸大臂上并与所述改向滑轮组具有相同数目滑轮的固定滑轮组以及一端缠绕在所述驱动卷筒上,另一端在所述改向滑轮组和所述固定滑轮组之间回旋缠绕的钢丝绳。 所述改向滑轮组和所述固定滑轮组分别具有四个并排设置的滑轮。 所述俯仰缠绕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梯形架顶端的改向滑轮组、固定在所述前伸大臂上的固定滑轮组以及一端缠绕在所述驱动卷筒上,另一端在所述改向滑轮组和所述固定滑轮组之间回旋缠绕的钢丝绳;所述俯仰缠绕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前伸大臂上的单片滑轮,所述钢丝绳由所述驱动卷筒起,先经过所述改向滑轮组的第一片滑轮后改绕到所述单片滑轮,而后再改绕到所述改向滑轮组的第二片滑轮,继而绕到所述固定滑轮组的第一片滑轮上,依次缠绕。 所述改向滑轮组包括五个并排设置的滑轮,所述固定滑轮组包括四个并排设置的滑轮。 所述梯形架与所述门架结构设置于同一纵向平面内并成型为一体结构。 还包括后伸大臂,所述驱动卷筒设置于所述后伸大臂上设置的司机室内。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梯形架顶端的前伸大臂锁定结构,所述前伸大臂锁定结构具有在所述前伸大臂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后锁定所述前伸大臂的挂钩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左双拉杆和所述右双拉杆之间的中双拉杆,所述中双拉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上所述左双拉杆和右双拉杆铰接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中双拉杆与所述左双拉杆、右双拉杆共同形成对所述前伸大臂的三点支撑结构,从而减少了前伸大臂支撑点跨中的挠度,从而在无需增加前伸大臂的高度的情况下即可保证前伸大臂在装卸作业时的刚度,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能够满足岸桥前伸大臂前伸距要超过80米的刚度要求。 2.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中其中之一与另外两所述双拉杆空间错开布置于不同平面内,通过该种设置使得所述前伸大臂绕所述铰点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的所述节点相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使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在前伸大臂收起位置状态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在前伸大臂平放位置状态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中俯仰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Cl-前伸大臂,c2-门架结构,c3-梯形架,c4_左双拉杆,c5_右双拉杆,c6_右双拉杆,c7-铰点,c8-驱动卷筒,c9-改向滑轮组,ClO-固定滑轮组,cll-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包括位于岸桥前侧的前伸大臂(c1);位于所述前伸大臂(c1)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前伸大臂(c1)的门架结构(c2);固设于所述前伸大臂(c1)上方的梯形架(c3);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c3)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c1)的左双拉杆(c4)和右双拉杆(c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双拉杆(c4)和所述右双拉杆(c5)之间的中双拉杆(c6),所述中双拉杆(c6)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c3)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c1)上所述左双拉杆(c4)和右双拉杆(c5)铰接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中双拉杆(c6)与所述左双拉杆(c4)、右双拉杆(c5)共同形成对所述前伸大臂(c1)的三点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包括 位于岸桥前侧的前伸大臂(Cl); 位于所述前伸大臂(Cl)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前伸大臂(Cl)的门架结构(c2); 固设于所述前伸大臂(Cl)上方的梯形架(c3); 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c3)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Cl)的左双拉杆(c4)和右双拉杆(c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左双拉杆(c4)和所述右双拉杆(c5)之间的中双拉杆(c6),所述中双拉杆(c6) 一端铰接于所述梯形架(c3)的顶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伸大臂(Cl)上所述左双拉杆(c4)和右双拉杆(c5)铰接位置之间的位置,所述中双拉杆(c6)与所述左双拉杆(c4)、右双拉杆(c5)共同形成对所述前伸大臂(Cl)的三点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大臂(Cl)在邻近所述门架结构(c2)位置处设置有铰点(c7),以使所述前伸大臂(Cl)能够在其平放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转动切换;所述左双拉杆(c4)、所述中双拉杆(c6)以及所述右双拉杆(c5)在拉杆中部适当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可折弯的节点(c41 ;c61 ;c51);所述前伸大臂(Cl)由所述平放位置绕所述铰点(c7)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带动所述左、中、右双拉杆(c5)沿所述节点(c41 ;c61 ;c51)折弯收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右双拉杆(c5)中其中之一与另外两所述双拉杆空间错开布置于不同平面内,以使所述前伸大臂(Cl)绕所述铰点(c7)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c5)的所述节点(c41 ;c61 ;c51)相互不干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双拉杆(c4)和所述右双拉杆(c6)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中双拉杆(c5)与所述左双拉杆(c4)、所述右双拉杆(c6)所处的平面空间错开布置,以使所述前伸大臂(Cl)绕所述铰点(c7)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中双拉杆(c5)的所述节点(c51)与所述左双拉杆(c4)和所述右双拉杆(c6)的所述节点(c41 ;c61)相互不干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双拉杆(c5)沿横向错开所述左双拉杆(c4)与所述右双拉杆(c6)形成的平面的位移范围为400-600_。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双拉杆(c5)沿横向错开所述左双拉杆(c4)与所述右双拉杆(c6)形成的平面的位移范围为500_。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双三拉杆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右双拉杆(c5)三者相互空间错开布置于不同平面内,以使所述前伸大臂(Cl)绕所述铰点(c7)转动至所述收起位置时,收起的所述左、中、右双拉杆(c5)的所述节点(c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九郑雪峰肖强倪华杜蔚琼刘长虹黄福安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