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技术_技高网

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1309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施工洞(28)、灌浆平洞(29)和边坡清理面(30)时,在施工洞(28)和灌浆平洞(29)中安装拱架(1),相邻拱架(1)间设置拉筋(2)和钢筋网(3);S2,通过锚杆(6)对拱架(1)进一步固定;S3,将混凝土在钢筋网(3)表面喷浆施工,形成第一混凝土层(4),将混凝土分层灌注在钢筋网(3)内,形成第二混凝土层(5);S4,对边坡清理面(30)进行清理,并对边坡清理面(30)进行整平;S5,在边坡清理面(30)上设置钢支撑。它可以对开挖山体进行可靠支护,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特别是一种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重力坝坝肩是指重力坝上游和下游两侧的边坡部分,它们起到支撑和稳定重力坝的作用。重力坝的设计目的是利用自身的重量来抵抗坝后水压力,因此坝肩的稳定性对于整个重力坝的安全非常重要。常规拱坝坝肩开挖均采用明挖,对于两岸山体较陡峭的地形,存在如下缺陷:边坡开挖高度和范围较大,边坡安全风险较高,开挖及支护工程量较大。

2、现为了减小对边坡的影响,如申请号为202320354667.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陡地形重力坝坝肩开挖结构,该装置包括坝肩施工洞,坝肩施工洞为窑洞式结构,坝肩施工洞一侧设置有灌浆交通洞,所述坝肩施工洞底部两侧均设置为向内侧弯曲的弧形结构,且坝肩施工洞底部内侧设置有凸台结构,该技术坝肩施工洞为窑洞式结构,将重力坝基础处理和坝肩边坡稳定的要求与坝体体型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巧妙结合,减少了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修建时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容易导致土层掉落,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它可以对开挖山体进行可靠支护,稳定性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以及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3、s1,开挖施工洞、灌浆平洞和边坡清理面时,在施工洞和灌浆平洞中安装拱架,相邻拱架间设置拉筋和钢筋网;

4、s2,通过锚杆对拱架进一步固定;

5、s3,将混凝土在钢筋网表面喷浆施工,形成第一混凝土层,将混凝土分层灌注在钢筋网内,形成第二混凝土层;

6、s4,对边坡清理面进行清理,并对边坡清理面进行整平;

7、s5,在边坡清理面上设置钢支撑。

8、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中,所述的施工洞底面高度与大坝顶面在同一高度。

9、一种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包括设于边坡清理面的钢支撑及设于施工洞和灌浆平洞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

10、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包括沿施工洞和灌浆平洞深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拼接式的拱架,相邻拱架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拉筋,拉筋内设有钢筋网,钢筋网表层设有第一混凝土层,钢筋网内侧设有第二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中设有垂直径向设置的锚杆。

11、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拱架包括两端的支脚,支脚中设有可相对支脚移动的拱节。

12、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支脚包括底部的底板,底板上设有可相对底板转动的套筒,套筒底部内侧设有转轴,套筒中部设有限位轴,限位轴端部设有限位螺母,底板上设有与转轴相对应的固定座,底板上设有分设于套筒两侧的限位板,限位板中设有与限位轴相对应的限位槽,限位板一侧设有用于底板与套筒角度相对调节的楔块机构。

13、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楔块机构包括设于底板中的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上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楔块,底板上设有与移动块相对应的限位槽。

14、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拱节一端设有榫块,拱节另一端设有与榫块相对应的榫槽,榫块与榫槽上设有定位孔,拱节外设有加强筋。

15、前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中,所述的套筒中设有与拱节相对应的连接槽,连接槽一侧设有与加强筋相对应的导向槽,连接槽一侧设有锁定螺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申请针对窑洞式开挖重力坝,通过钢支撑和挂网锚喷支护结构对重力坝坝肩形成支护,对开挖山体形成可靠支护,通过拱架、拉筋和钢筋网配合,实现对拱顶软弱土层的初步支护,锚杆可以提升支护效果,形成整体的支护效果,支护强度高,钢支撑可以防止山体落石,安全性好;

18、2、本申请的拱节可相对支脚运动,从而减小拱架整体尺寸,便于送入施工洞和灌浆平洞,施工更为方便;

19、3、本申请的拱节通过榫块与榫槽相互配合实现连接,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进一步压紧,稳定性好,支脚下部的底板可相对套筒转动,使两底板始终处于同一平面上,便于搬运,不易倾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洞(28)底面高度与大坝顶面在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边坡清理面(30)的钢支撑及设于施工洞(28)和灌浆平洞(29)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包括沿施工洞(28)和灌浆平洞(29)深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拼接式的拱架(1),相邻拱架(1)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拉筋(2),拉筋(2)内设有钢筋网(3),钢筋网(3)表层设有第一混凝土层(4),钢筋网(3)内侧设有第二混凝土层(5),第一混凝土层(4)和第二混凝土层(5)中设有垂直径向设置的锚杆(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架(1)包括两端的支脚(7),支脚(7)中设有可相对支脚(7)移动的拱节(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7)包括底部的底板(9),底板(9)上设有可相对底板(9)转动的套筒(10),套筒(10)底部内侧设有转轴(11),套筒(10)中部设有限位轴(13),限位轴(13)端部设有限位螺母(15),底板(9)上设有与转轴(11)相对应的固定座(27),底板(9)上设有分设于套筒(10)两侧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中设有与限位轴(13)相对应的限位槽(14),限位板(12)一侧设有用于底板(9)与套筒(10)角度相对调节的楔块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块机构包括设于底板(9)中的双向丝杆(16),双向丝杆(16)上设有移动块(17),移动块(17)上设有楔块(18),底板(9)上设有与移动块(17)相对应的限位槽(1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节(8)一端设有榫块(20),拱节(8)另一端设有与榫块(20)相对应的榫槽(21),榫块(20)与榫槽(21)上设有定位孔(22),拱节(8)外设有加强筋(2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10)中设有与拱节(8)相对应的连接槽(24),连接槽(24)一侧设有与加强筋(23)相对应的导向槽(25),连接槽(24)一侧设有锁定螺杆(26)。

...

【技术特征摘要】

1.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洞(28)底面高度与大坝顶面在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边坡清理面(30)的钢支撑及设于施工洞(28)和灌浆平洞(29)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网锚喷支护结构包括沿施工洞(28)和灌浆平洞(29)深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拼接式的拱架(1),相邻拱架(1)间设有水平设置的拉筋(2),拉筋(2)内设有钢筋网(3),钢筋网(3)表层设有第一混凝土层(4),钢筋网(3)内侧设有第二混凝土层(5),第一混凝土层(4)和第二混凝土层(5)中设有垂直径向设置的锚杆(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架(1)包括两端的支脚(7),支脚(7)中设有可相对支脚(7)移动的拱节(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窑洞式开挖重力坝的支护方法相应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7)包括底部的底板(9),底板(9)上设有可相对底板(9)转动的套筒(10),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赵迎九马骁柴少泰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