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334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具外壳和与所述模具外壳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通过在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通过通孔、腔室、抽气口的设置,开启抽真空组件使腔室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薄膜可以牢牢地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内胆内壁能够很好的与绝热层分离而不损坏绝热层,且使绝热层的表面厚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具外壳和与所述模具外壳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通过在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通过通孔、腔室、抽气口的设置,开启抽真空组件使腔室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薄膜可以牢牢地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内胆内壁能够很好的与绝热层分离而不损坏绝热层,且使绝热层的表面厚度更加均匀。【专利说明】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属于模具

技术介绍
在集中供热、供冷以及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介质输送管道一般采用绝热管道,其结构包括介质输送管、外壳体以及位于介质输送管和外壳体之间的绝热层。其中,介质输送管和外壳体一般采用聚合物或金属制成,绝热层一般采用单层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绝热层还可以是不同绝热材料形成的单层绝热层,或不同绝热材料形成的多个单层复合形成的复合绝热层。 绝热层性能的好坏是影响绝热管道绝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模具发泡的形式形成绝热层。中国专利文献CN202656378U公开了一种发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两个相邻的圆弧空间,所述下模具有和所述上模相对应的两个相邻的圆弧空间,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对扣在一起,且所述上模和下模通过锁紧装置紧固在一起。 利用上述模具制造绝热层的过程中,首先介质输送管被置于模具的中央,在介质输送管的外表面与模具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型腔,然后通过端部密封工具将型腔的两端密封,再通过注射的方式将液态绝热材料注射到模具型腔中。液态绝热材料膨胀,直到其达到模具型腔的内壁为止,并且随后凝固,形成绝热层,在凝固之后,上模具和下模具被打开,与绝热层分离。 由于绝热材料有粘附至模具型腔内壁的倾向性,因此,在打开模具时,绝热层的一部分会粘附在模具型腔内壁上而对绝热层造成损坏;而利用该模具进行新一轮模制之前,还需要将粘附在模具型腔内壁上的绝热材料去除,造成工序繁琐。 现有技术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模具型腔上涂覆脱模剂,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514133A中所述,在模具型腔的壁面上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但是,人工涂覆不但难以保证均匀的涂覆质量;并且,在每次模制绝热层时,都需要人工重复涂覆脱模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下降。 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025499A所述,先使用袋状薄膜覆盖介质输送管,再将液态绝热材料注入到介质输送管与袋状薄膜之间,液态绝热材料在膨胀过程中将袋状薄膜撑起,进而通过袋状薄膜隔离绝热层与模具内壁,避免模具内壁上残存绝热材料,使模具打开时不会损坏绝热层。但是该文献中公开的绝热管的制造方法,采用通用模具,在绝热材料注射后,流动的带有一定粘性的绝热材料无法让袋状薄膜与模具内胆内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容易产生褶皱,甚至在某些区域还会在袋状薄膜与模具内壁之间产生空腔,从而导致最终制造出的绝热层厚度不均匀,影响绝热管道整体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绝热管道绝热层的生产模具不能很好地与绝热层分离而造成绝热层损坏,或者容易造成绝热层表面厚度不均匀的技术缺陷,从而提出一种能够很好的与绝热层分离且能保证绝热层表面厚度均匀性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具有模具外壳和与所述模具外壳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 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在轴向上由若干子模段密封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抽气口,以及连通所述通孔和所述抽气口的所述腔室。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通孔可以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所述模具内胆上。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周向均匀设置的通孔成型部,所述通孔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成型模具,每个所述子模段的所述模具内胆上都设置有通孔成型部,若干个所述子模段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成型部轴向均匀设置,所述通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通孔成型部上。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具内胆内壁处,且覆盖所述通孔的滤网。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下模两侧设置有,在所述模具本体合模后,使介质输送管和所述模具内胆的圆柱形空腔保持同心设置的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本体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端部密封装置并使所述端部密封装置与所述模具本体实现紧固密封的对顶装置。 所述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卡入所述环形空腔两端的环形端部本体,所述端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液态绝热材料的注料孔和至少一个用于使环形空腔内气体流出的通气口。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成型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接触面上的使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密封对接的密封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上模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以及与上模接触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相对应的成型在下模接触面上的与所述凸起和/或凹陷。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与下模侧面上还设置有紧固卡子。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伴热装置,伴热装置可以是伴热带,伴热电缆,或者是伴热管。 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还包括薄膜辅助安装工具,所述薄膜辅助安装工具具有与所述模具内胆内壁相配合的半圆柱形表面,和固定支撑所述半圆柱形表面的安装底板。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内胆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模具内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模具外壳上成型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模具内胆内壁上,开启抽真空组件时,通过通孔、腔室、抽气口的设置,使腔室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薄膜吸附在内胆内壁上,然后再向薄膜与介质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腔注射液态绝热材料,通过薄膜很好地隔绝了绝热材料和模具内胆的内壁,使模具内胆与绝热材料固化形成的绝热层分离时不会损坏绝热层。另外,由于薄膜牢牢地被吸附在模具内胆内壁上,在随后的绝热材料注入过程中,薄膜不产生褶皱,也不会因为与模具内胆内壁分离而产生空腔,使绝热层的表面厚度变得非常均匀。 (2)本专利技术的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热管道绝热层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组成对开式模具,所述上模(1)和下模(2)分别具有模具外壳(11、21)和与所述模具外壳(11、21)对应安装的内部具有半圆形空腔的模具内胆(12、2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21、221),所述模具内胆(12、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腔室(122、222),所述模具外壳上(11、21)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腔室与所述通孔(121、221)连通的抽气口(13、23),所述抽气口(13、23)与模具外部抽真空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抗冰蔡能韩成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