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043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它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1)、纤维层(2)、机织物层(3)、聚氨酯薄膜层(5)和针织物层(4);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不仅具有防晒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抗热性、保暖性及凉爽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它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1)、纤维层(2)、机织物层(3)、聚氨酯薄膜层(5)和针织物层(4);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不仅具有防晒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抗热性、保暖性及凉爽效应。【专利说明】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属于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纺织用品是人们休闲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伴随着各种使用的需求,这些物品会被使用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当然包括户外,由于传统的户外纺织用品日晒牢度不够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洗涤后会出现泛黄、褪色的现象,会影响这些纺织用品的使用和外观,重则作废,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一种户外防晒的面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现有的防晒面料透气效果差,因此人们穿上这种面料后,容易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另外,传统的制作服装本体的面料不具有调温导湿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此面料不仅具有防晒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点是:所述面料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纤维层、机织物层、聚氨酯薄膜层和针织物层,所述防晒层与纤维层、纤维层与机织物层互相编织连接,所述防晒层为纳米竹炭纤维层,纤维层由丙纶经纱和丙纶纬纱平纹组织而成,所述聚氨酯薄膜层含有微孔且位于机织物层与针织物层之间,聚氨酯薄膜层分别与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通过聚氨酯树脂胶点粘合,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内含有咖啡碳颗粒;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 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防晒层的厚度为1(Γ50μπι。 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聚氨酯树脂胶点的面积为4.5飞mm2,所述咖啡碳颗粒的平均直径为0.5^1 μ m。 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聚氨酯薄膜层、机织物层和针织物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5:10?20:2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面料的防晒层为纳米竹炭纤维层,其具有很好的阻隔紫外线的效果,丙纶质地轻,强度高,初始模量较高,几乎不吸湿,丙纶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光性,因此面料具有很好的防晒功能。 2、纤维层由丙纶经纱和丙纶纬纱平纹组织而成,同时机织物层与针织物层之间设置有含有微孔的聚氨酯薄膜层,且由于热熔胶是以点状的方式将两层面料粘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很好的透气性;由于添加了咖啡碳颗粒,使其具有除臭的功能,因此人们在穿着时不会产生异味,本专利技术的咖啡碳颗粒为0.5^1 μ m,因此加入咖啡碳颗粒后不会影响两层面料之间的粘合牢度。 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调温导湿面料,涤纶长丝珊瑚绒层与人体皮肤接触,能够将人体的显汗快速通过空隙导入到面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同时又可以保持人体皮肤与面料之间微气候的干爽;面层采用空调纤维混纺纱具有高吸湿性,能使导入到面层的显汗快速蒸发,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热性、保暖性及凉爽效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剖面图。 图中:防晒层1,纤维层2, 丙纶经纱2.1, 丙纶纬纱2.2,机织物层3,针织物层4,聚氨酯薄膜层5,微孔6,聚氨酯树脂胶点7,咖啡碳颗粒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它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1、纤维层2、机织物层3、聚氨酯薄膜层5和针织物层4,所述防晒层I与纤维层2、纤维层2与机织物层3互相编织连接,防晒层I在最外层,防晒层I为纳米竹炭纤维层,防晒层I的厚度为1(Γ50 μ m,纤维层2所采用的纤维为丙纶,它包括丙纶经纱2.1和丙纶纬纱2.2,所述丙纶经纱2.1和丙纶纬纱2.2相互交错,紧密编制,而且丙纶本身质地轻,强度高,伸长大,初始模量较高,弹性优良,几乎不吸湿,另外丙纶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光性。 所述聚氨酯薄膜层5含有微孔6且位于机织物层3与针织物层4之间,聚氨酯薄膜层5分别与机织物层3和针织物层4通过聚氨酯树脂胶点7粘合,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7内含有咖啡碳颗粒8。 此咖啡碳颗粒8通过将咖啡渣在40(T450°C的温度保持20min,使得咖啡渣中的有机物得到预碳化从而获得具有蜂窝状多孔结构的咖啡碳颗粒8。 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7的面积为4.5飞mm2,所述咖啡碳颗粒8的平均直径为 0.5?I μ m0 所述聚氨酯薄膜层5、机织物层3和针织物层4之间的厚度比为15:10^20:20?35。 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1)、纤维层(2)、机织物层(3)、聚氨酯薄膜层(5)和针织物层(4),所述防晒层(1)与纤维层(2)、纤维层(2)与机织物层(3)互相编织连接,所述防晒层(1)为纳米竹炭纤维层,纤维层(2)由丙纶经纱(2.1)和丙纶纬纱(2.2)平纹组织而成,所述聚氨酯薄膜层(5)含有微孔(6)且位于机织物层(3)与针织物层(4)之间,聚氨酯薄膜层(5)分别与机织物层(3)和针织物层(4)通过聚氨酯树脂胶点(7)粘合,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7)内含有咖啡碳颗粒(8);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层(1)的厚度为10^50 μ m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7)的面积为4.5飞mm2,所述咖啡碳颗粒(8)的平均直径为0.5^1 μ 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薄膜层(5)、机织物层(3)和针织物层(4)之间的厚度比为15:1(Γ20:2(Γ35。【文档编号】B32B27/12GK104260467SQ201410461655【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专利技术者】倪利锋, 王进奇, 刘国 申请人:江苏百利达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臭、防晒的调温导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防晒层(1)、纤维层(2)、机织物层(3)、聚氨酯薄膜层(5)和针织物层(4),所述防晒层(1)与纤维层(2)、纤维层(2)与机织物层(3)互相编织连接,所述防晒层(1)为纳米竹炭纤维层,纤维层(2)由丙纶经纱(2.1)和丙纶纬纱(2.2)平纹组织而成,所述聚氨酯薄膜层(5)含有微孔(6)且位于机织物层(3)与针织物层(4)之间,聚氨酯薄膜层(5)分别与机织物层(3)和针织物层(4)通过聚氨酯树脂胶点(7)粘合,所述聚氨酯树脂胶点(7)内含有咖啡碳颗粒(8);所述针织物层背面复合有一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为空调纤维混纺纱层,里层为涤纶长丝珊瑚绒层,所述面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利锋王进奇刘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利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