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720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流体机构,包括旋转轮A和旋转轮B,在所述旋转轮A上设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设凸起齿,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A的半径,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B的半径,设有所述凸起齿的所述旋转轮A和设有所述凸起齿的所述旋转轮B设置在双圆筒形腔体内,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相互非接触密封旋转配合设置,在所述旋转轮A上共轴线设置齿轮A,在所述旋转轮B上共轴线设置齿轮B,所述齿轮A和所述齿轮B转动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和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相互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结构简单、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许多类型传统转子流体机构被广泛应用,但是存在着密封和磨损以及加工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转子流体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1,一种转子流体机构,包括旋转轮A和旋转轮B,在所述旋转轮A上设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设凸起齿,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A的半径,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B的半径,设有所述凸起齿的所述旋转轮A和设有所述凸起齿的所述旋转轮B设置在双圆筒形腔体内,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相互非接触密封旋转配合设置,在所述旋转轮A上共轴线设置齿轮A,在所述旋转轮B上共轴线设置齿轮B,所述齿轮A和所述齿轮B转动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和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相互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和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相互旋转通过设置,所述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中所述旋转轮A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B的所述凸起齿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中所述旋转轮B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的端部密封体的内侧转动密封配合设置,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上设流体入口,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上设流体出口。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非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非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方案4,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夹角为18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夹角为18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方案5,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夹角为12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夹角为12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方案6,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夹角为45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夹角为45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方案7,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夹角为9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夹角为9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方案8,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上夹角为6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在所述旋转轮B上夹角为6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方案9,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旋转轮A上的所述凸起齿的个数设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齿之间的圆心角为60度,所述旋转轮B上的所述凸起齿的个数设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齿之间的圆心角为60度。方案10,在方案1至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流体入口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方案11,在方案1至1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流体出口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方案12,在方案1至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与流体进入通道连通,在所述流体进入通道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方案13,在方案1至10或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流体流出通道连通,在所述流体流出通道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方案14,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凸起齿的齿顶上沿所述凸起齿回转的轴线方向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方案15,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端部密封体的内壁上设凹凸增阻结构。方案16,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方案17,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端部密封体的内壁上设凹陷增阻结构。方案18,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方案19,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B的端面上设凹凸增阻结构。方案20,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B的端面上设凹陷增阻结构。方案21,在方案1至2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的直径相等或两者成整数倍关系。方案22,在方案1至2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的直径相等。方案23,在方案1至2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轮A和所述旋转轮B的直径不等。方案24,在方案1至2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入口设为渐缩喷管。方案25,在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子流体机构还包括附属圆筒体,所述附属圆筒体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内壁相交设置,在所述附属圆筒体内设置附属旋转轮,在所述附属旋转轮上设置附属凸起齿,所述附属凸起齿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附属旋转轮的半径,所述附属旋转轮与所述旋转轮A和/或所述旋转轮B相互非接触密封旋转配合设置,所述附属旋转轮上的所述附属凸起齿的齿顶与所述附属圆筒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方案26,在方案1至2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旋转轮A与齿轮AA共轴固连,所述旋转轮B与齿轮BB共轴固连,所述齿轮AA和所述齿轮BB相互接触啮合。方案27,在方案1至2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子流体机构还包括附属凸起齿,所述附属凸起齿设置在所述旋转轮A和/或所述旋转轮B上,所述附属凸起齿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小于所述附属凸起齿所在旋转轮上的所述凸起齿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附属凸起齿所在旋转轮的半径。方案28,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燃烧室连通。方案29,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压缩气体源连通。方案30,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气体液化物源连通。方案31,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流体入口与动力液体源连通。方案32,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一台以上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受热单元与一台以上其它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方案33,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方案34,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经燃烧室与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方案35,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经燃烧室与容积型转子气体压缩机构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控制阀和/或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控制阀。方案36,在方案35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阀设为正时控制阀。方案37,一种应用方案1至27中任一方案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经燃烧室与容积型转子气体压缩机构的压缩气体出口连通,在所述压缩气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渐缩喷管和/或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转子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渐缩喷管。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正时控制阀是按所述容积转子机构的旋转相位打开或关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渐缩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子流体机构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流体机构,包括旋转轮A(1)和旋转轮B(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设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设凸起齿(3),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A(1)的半径,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B(2)的半径,设有所述凸起齿(3)的所述旋转轮A(1)和设有所述凸起齿(3)的所述旋转轮B(2)设置在双圆筒形腔体(4)内,所述旋转轮A(1)和所述旋转轮B(2)相互非接触密封旋转配合设置,在所述旋转轮A(1)上共轴线设置齿轮A(5),在所述旋转轮B(2)上共轴线设置齿轮B(6),所述齿轮A(5)和所述齿轮B(6)转动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和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相互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和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相互旋转通过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中所述旋转轮A(1)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B(2)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中所述旋转轮B(2)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和所述旋转轮B(2)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的端部密封体(7)的内侧转动密封配合设置,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7)上设流体入口(8),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7)上设流体出口(9)。...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7 CN 201310423746.9;2013.09.26 CN 20131041.一种转子流体机构,包括旋转轮A(1)和旋转轮B(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设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设凸起齿(3),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A(1)的半径,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所在圆的半径大于所述旋转轮B(2)的半径,设有所述凸起齿(3)的所述旋转轮A(1)和设有所述凸起齿(3)的所述旋转轮B(2)设置在双圆筒形腔体(4)内,所述旋转轮A(1)和所述旋转轮B(2)相互非接触密封旋转配合设置,在所述旋转轮A(1)上共轴线设置齿轮A(5),在所述旋转轮B(2)上共轴线设置齿轮B(6),所述齿轮A(5)和所述齿轮B(6)转动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和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相互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和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相互旋转通过设置,所述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中所述旋转轮A(1)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B(2)的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中所述旋转轮B(2)所在的圆筒腔体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设置,所述旋转轮A(1)和所述旋转轮B(2)与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的端部密封体(7)的内侧转动密封配合设置,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7)上设流体入口(8),在所述双圆筒形腔体(4)上和/或在所述端部密封体(7)上设流体出口(9)。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3)。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非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非毗邻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凸起齿(3)。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夹角为18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夹角为18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夹角为12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夹角为12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夹角为45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夹角为45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7.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夹角为9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夹角为9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轮A(1)上夹角为6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在所述旋转轮B(2)上夹角为60度的至少两个位置上设置所述凸起齿(3)。9.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旋转轮A(1)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个数设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齿(3)之间的圆心角为60度,所述旋转轮B(2)上的所述凸起齿(3)的个数设为六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齿(3)之间的圆心角为60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入口(8)处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11.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出口(9)处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8)与流体进入通道(12)连通,在所述流体进入通道(12)上设流体导入控制阀(1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9)与流体流出通道(13)连通,在所述流体流出通道(13)上设流体导出控制阀(1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齿(3)的齿顶上沿所述凸起齿(3)回转的轴线方向上设密封凹凸增阻线(14)。1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密封体(7)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