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692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尺寸显示装置的整体式后壳开模周期长和成型困难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后壳,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连接部件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后壳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壳体,各壳体通过彼此连接即可形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因此不必考虑后壳尺寸过大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能够缩短开模周期并降低成型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器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薄、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例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上述的TFT-LCD显示器或OLED显示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脑显示器产品、电视产品或者大屏幕公共显示产品。平板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用于保护该显示面板的前沿的前框和用于保护显示面板背面的后壳,对于TFT-LCD而言,后壳还用于容纳背光模组。近年来,平板显示装置的尺寸不断增大(例如100英寸或以上的平板显示装置),因此平板显示装置的后壳也需要随之进行尺寸的增加。平板显示装置的后壳通常为整体由金属压制或制塑工艺形成,当后壳尺寸过大时,会造成被扭曲和/或弯曲造成损坏且不利于运输;此外,还需要大幅度地增大压制机的尺寸。上述的因素造成平板显示装置的后壳开模周期长且成型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尺寸显示装置的整体式后壳开模周期长和成型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所述连接部件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后壳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壳体,各壳体通过彼此连接即可形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可分离的壳体相对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尺寸明显示减小,有利于缩短开模周期和降低成型难度。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扣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槽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槽和卡扣连接,易于组装。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上部还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一侧上部还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三壳体两侧边上部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上的所述卡槽对应的所述卡扣;所述第三壳体两侧边上的所述卡扣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上的所述卡槽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通过卡槽和卡扣连接,易于组装。优选的,与所述第三壳体侧边相邻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壳体另一侧边相邻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三壳体两侧边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对应的搭桥,且每一所述搭桥具有螺孔,各所述搭桥与相对应的各所述第一定位柱和各所述第二定位柱一一对应的由螺丝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还分别通过搭桥和定位柱连接,以实现准确定位且使上述三者的连接更紧固,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压力。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边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搭接的搭接面,所述搭接面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主体形成阶梯结构,各所述搭桥设置于所述搭接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的侧边具有搭接面,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侧边搭接后,结合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方式,使所述第三壳体不易脱落,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三者之间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压力。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外的壳体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顶面为一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外的壳体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顶面为一阶梯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阶梯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阶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三壳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阶梯结构的梯度相配合的阶梯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的底部的阶梯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侧的阶梯结构配合,结合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方式、所述第三壳体的侧边搭接结构,使所述第三壳体不易脱落,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三者之间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压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显示装置后壳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壳体,各壳体通过彼此连接即可形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可分离的壳体相对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尺寸明显示减小,有利于缩短开模周期和降低成型难度;同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二者连接后形成“凹”形结构,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从而使三者在组合后更紧固,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压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前框,还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壳,所述前框和所述后壳对合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外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显示装置后壳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壳体,各壳体通过彼此连接即可形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可分离的壳体相对完整的显示装置后壳尺寸明显示减小,有利于缩短开模周期和降低成型难度;同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二者连接后形成“凹”形结构,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从而使三者在组合后更紧固,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侧边的搭接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装后的显示装置后壳外表面的视觉效果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装后的显示装置后壳内表面的视觉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壳体1、第三壳体3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的底部具有朝向第二壳体2延伸的第一固定部11,第二壳体2的底部具有朝向第一壳体1延伸的第二固定部21,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21由连接部件4相互连接;第三壳体3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由连接部件4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后壳包括多个可分离的壳体,各壳体通过彼此连接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连接部件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由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由所述连接部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外的壳体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顶面为一阶梯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外的壳体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顶面为一阶梯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阶梯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阶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三壳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阶梯结构的梯度相配合的阶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卡槽和卡扣;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扣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的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於松
申请(专利权)人: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