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570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4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左后转向轮和右后转向轮分别位于车厢左、右侧后端,左前上转向轮和左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前端,右前上转向轮和右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前端;钢丝绳从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出向上绕过横向第一转向轮后向右进入右前上转向轮,再绕过右前上转向轮向后进入右后转向轮,再向前进入右前下转向轮,然后呈龙门状经过车厢的顶部上层后进入左前上转向轮,再向后进入左后转向轮,向前进入左前下转向轮,向右进入横向第二转向轮,再呈龙门状经过车厢的顶部下层后向下进入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该系统采用单根钢丝绳先后绕过车厢左侧和右侧,保证左右侧同步牵引,不会发生篷杆倾斜偏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篷车,特别涉及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用于牵引篷布展开或折叠。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重视,运输物品的车辆以及工程车辆等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遮蔽,防止污物泼洒或粉尘弥漫,因此希望在车厢的顶部安装篷布。目前市场上用于防尘的措施大多是通过硬顶顶开启,即两块与车厢长度等长,宽度是车厢宽度一半左右的钢板,通过铰链的连接方式将两块钢板固定在车厢两侧,在装货时,两块钢板放下使两块钢板分别与车厢两外侧板贴合,货物装满后,再将两块钢板翻起,盖在已经装满货物的车厢上,然而这种方式防尘效果非常不好,美观性也极差,也很难实现自动化。 少数带有篷布的车厢采用篷杆支撑篷布,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道篷杆,篷杆大多为倒U形,两端分别支撑在车厢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的篷杆和篷布不利于装车,装车前,希望篷布被折叠至车厢前部;装车完毕后,希望篷布展开将车厢罩住。通常的做法是,将篷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滑块上,滑块分别支撑在导轨上,通过钢丝绳牵引两末端滑块同步移动使末端篷杆移动,从而逐级将篷杆拉出,使篷布逐渐遮蔽车厢。 每根篷杆的两端需要由钢丝绳同步牵引移动,将篷布展开或折叠。现有篷车采取车厢两侧分别由各自的钢丝绳系统进行牵引,即车厢左侧的钢丝绳由左侧绳轮组驱动,车厢右侧的钢丝绳由右侧绳轮组驱动,在使用中容易出现两侧钢丝绳移动距离的误差,引起篷杆两端移动距离的差异,造成篷杆及篷布运动的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可以保证车厢两侧的钢丝绳移动距离同步。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包括以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左侧绳轮组及右侧绳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车厢前端面下方的钢丝绳曳引装置、横向第一转向轮和横向第二转向轮,所述左侧绳轮组包括左后转向轮、左前上转向轮和左前下转向轮,所述右侧绳轮组包括右后转向轮、右前上转向轮和右前下转向轮;所述左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后端,所述右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后端,所述左后转向轮与所述右后转向轮共轴线且轴线沿车厢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左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左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前端,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前端;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位于所述右前上转向轮的左侧,所述横向第二转向轮位于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的右侧,所述横向第一、二转向轮和所述钢丝绳曳弓丨装置的主曳引轮轴线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钢丝绳从所述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出向上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向右进入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再绕过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向后进入所述右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右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右前下转向轮,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与所述左前上转向轮之间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上层,绕过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的所述钢丝绳向后进入所述左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左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绕过左前下转向轮后向右进入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与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之间的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下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从主曳引轮右侧绳槽出的钢丝绳依次绕过横向第一转向轮、右前上转向轮、右后转向轮、右前下转向轮、左前上转向轮、左后转向轮、左前下转向轮和横向第二转向轮,再从横向第二转向轮回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采用单根钢丝绳先后绕过车厢的左侧和右侧,由于同一根钢丝绳的移动距离必然相同,因此车厢左右两侧钢丝绳的移动距离也必然相同,由该钢丝绳驱动的篷杆两端也必然保证移动距离相同,因此不会发生篷杆倾斜偏移的现象;经过车厢前端面中部的钢丝绳呈龙门状绕至车厢顶部,给车厢前端面中部留下了很大的安装空间,便于安装油缸等物件。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右前下转向轮的左侧设有横向第三转向轮,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的右侧设有横向第六转向轮,所述车厢前端面顶部的右侧设有横向第四转向轮和横向第八转向轮,所述车厢前端面顶部的左侧设有横向第五转向轮和横向第七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三、四、五、六、七、八转向轮的轴线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从所述右前下转向轮出来的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横向第三转向轮向上进入所述横向第四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四转向轮向左水平进入所述横向第五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五转向轮向下进入所述横向第六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六转向轮向左进入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的所述钢丝绳向上进入所述横向第七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七转向轮向右水平进入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向下进入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从右前下转向轮出来的钢丝绳依次绕过横向第三转向轮、横向第四转向轮、横向第五转向轮和横向第六转向轮,再进入左前上转向轮;从横向第二转向轮出来的钢丝绳依次绕过横向第七转向轮和横向第八转向轮,再进入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横向第七转向轮和横向第八转向轮之间的钢丝绳低于横向第四转向轮和横向第五转向轮之间的钢丝绳,均处于车厢前端面的顶部。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与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之间设有竖向第一转向轮和竖向第二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与所述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之间设有竖向第三转向轮和竖向第四转向轮;所述竖向第一转向轮、竖向第二转向轮、竖向第三转向轮和竖向第四转向轮的轴线均垂直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的绳槽后依次绕过所述竖向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竖向第二转向轮进入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的绳槽后依次绕过所述竖向第三转向轮和所述竖向第四转向轮进入所述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竖向第一转向轮、竖向第二转向轮、竖向第三转向轮和竖向第四转向轮可以调节主曳引轮和横向第一转向轮、横向第二转向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更方便地根据车厢前端的情况选择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安装位置。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绕包在所述左后转向轮和所述右后转向轮上的四根钢丝绳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可以保证左侧和右侧共四根钢丝绳沿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前进,减小钢丝绳沿程的摩擦。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包括电机安装座和固定在电机安装座后端面的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电机安装座为C形槽钢,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前端开口处固定有安装座盖板,所述安装座盖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前端面合围而成的空间中安装有小双联轮和大双联轮,所述小双联轮和大双联轮均由连为一体且共轴的齿轮和绳轮组成,所述小双联轮固定在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所述大双联轮通过轴承固定在大双联轮轴上,所述大双联轮轴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电机安装座和安装座盖板上,所述小双联轮的小齿轮与所述大双联轮的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大双联轮的大绳轮作为所述主曳引轮。小双联轮和大双联轮置于安装座盖板和电机安装座之间的空间中,顺着C形槽钢的长度方向摆放,非常紧凑,占据空间小;小双联轮设有共轴的小齿轮和小绳轮,大双联轮设有共轴的大齿轮和大绳轮,小齿轮和小绳轮由电机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直接驱动,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传递动力。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钢丝绳从所述小双联轮的小绳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包括以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左侧绳轮组及右侧绳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车厢前端面下方的钢丝绳曳引装置、横向第一转向轮和横向第二转向轮,所述左侧绳轮组包括左后转向轮、左前上转向轮和左前下转向轮,所述右侧绳轮组包括右后转向轮、右前上转向轮和右前下转向轮;所述左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后端,所述右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后端,所述左后转向轮与所述右后转向轮共轴线且轴线沿车厢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左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左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前端,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前端;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位于所述右前上转向轮的左侧,所述横向第二转向轮位于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的右侧,所述横向第一、二转向轮和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主曳引轮轴线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钢丝绳从所述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出向上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向右进入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再绕过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向后进入所述右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右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右前下转向轮, 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与所述左前上转向轮之间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上层,绕过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的所述钢丝绳向后进入所述左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左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绕过左前下转向轮后向右进入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与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之间的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下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包括以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左侧绳轮组及右侧绳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车厢前端面下方的钢丝绳曳引装置、横向第一转向轮和横向第二转向轮,所述左侧绳轮组包括左后转向轮、左前上转向轮和左前下转向轮,所述右侧绳轮组包括右后转向轮、右前上转向轮和右前下转向轮;所述左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后端,所述右后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后端,所述左后转向轮与所述右后转向轮共轴线且轴线沿车厢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左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左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左侧前端,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和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位于车厢右侧前端;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位于所述右前上转向轮的左侧,所述横向第二转向轮位于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的右侧,所述横向第一、二转向轮和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主曳引轮轴线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钢丝绳从所述主曳引轮的右侧绳槽出向上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向右进入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再绕过所述右前上转向轮向后进入所述右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右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右前下转向轮,所述右前下转向轮与所述左前上转向轮之间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上层,绕过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的所述钢丝绳向后进入所述左后转向轮,绕过所述左后转向轮向前进入所述左前下转向轮,绕过左前下转向轮后向右进入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与所述主曳引轮的左侧绳槽之间的钢丝绳呈龙门状水平经过车厢前端面的顶部下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篷布的钢绳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下转向轮的左侧设有横向第三转向轮,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的右侧设有横向第六转向轮,所述车厢前端面顶部的右侧设有横向第四转向轮和横向第八转向轮,所述车厢前端面顶部的左侧设有横向第五转向轮和横向第七转向轮;所述横向第三、四、五、六、七、八转向轮的轴线均平行于车厢长度方向的轴线;从所述右前下转向轮出来的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横向第三转向轮向上进入所述横向第四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四转向轮向左水平进入所述横向第五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五转向轮向下进入所述横向第六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六转向轮向左进入所述左前上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一转向轮的所述钢丝绳向上进入所述横向第七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七转向轮向右水平进入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绕过所述横向第八转向轮向下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英杰高宏亮宋志新姚运春
申请(专利权)人: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