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高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648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车辆在车高不适当的状态下行驶的车高调整装置。车高恢复速度控制部(50)判别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而且,当车辆处于起步状态时,车高恢复速度控制部(50)控制成不是以行驶时用的恢复速度而是将恢复速度转换成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使车高迅速调整成基准车高,因而能防止因车辆在车高不适当的状态下行驶而对车辆的行驶造成障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车辆的车高的车高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型货车等车辆中,为了能确保预定的悬架行程,提高乘车舒适度,并有效降低货台振动,最好使车身构架的高度(车高)与载重大小无关地保持离车轴预定的高度(基准高度)。根据这样的背景,一般这些车辆都具备作为底盘弹簧利用空气弹簧的空气悬架,通过控制对空气弹簧供给和排放空气来调整车高。虽然将车高更快地调整成接近基准车高则其操作性更优良,但考虑到在车辆行驶时若快速调整车高,则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带来坏影响。因此,至今为止的车高调整装置在车辆行驶时,将车高以比停车时更慢的恢复速度调整成基准车高,来确保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即,对应于车速,具有车高调整速度较快的停车模式和车高调整速度较慢的行驶模式。专利文献1特开2001-47837号公报。但是,根据这样的车高调整装置的结构,车辆在以不适合行驶的车高状态起步时,转换成车高调整速度较慢的行驶模式,因此不适合行驶的车高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就有可能给车辆行驶造成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高调整装置,该车高调整装置能防止因车辆在车高不适当的状态下行驶而对车辆的行驶造成障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车高调整装置,进行使车辆的车高与基准车高一致的调整,其特征在于,具备车速检测机构,检测上述车辆的车速;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车速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车速,通过将使车高与基准车高一致的恢复速度,在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和比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慢的行驶时用的恢复速度之间转换,对车高的恢复速度进行控制。上述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车速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车速,判别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在判别为车辆处于起步状态时、且车高处于不适合行驶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上述车高的恢复速度转换成上述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高调整装置,由于在车辆起步时,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对恢复速度进行控制,不是以行驶时用的恢复速度而是将车高的恢复速度转换成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使车高迅速调整成基准车高,因而能防止因车辆在车高不适当的状态下行驶而对车辆的行驶造成障碍。附图说明图1是模式地表示具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高调整装置的车辆后轴侧空气系统。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高调整装置所执行的车高调整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高调整装置所执行的车高调整处理应用例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高调整装置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在作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车高调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中后轴侧的空气系统的模式图。此外,在该图1中,只示出由于将货物装载在货台上而使轴向负荷发生较大变化的后轴侧,对于轴向负荷变化较小的前轴侧则省略图示。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后轴侧具备未图示的后前轴和后后轴。另外,后前轴借助4个空气弹簧15~18被支持在未图示的侧梁(side member)上,后后轴借助4个空气弹簧25~28被支持在未图示的侧梁上。此外,后前轴侧40的空气弹簧15、16是右后前轮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17、18是左后前轮用空气弹簧,后后轴侧41的空气弹簧25、26是右后后轮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27、28是左后后轮用空气弹簧。空气系统的空气供给侧具备未图示的压缩机、储存压缩机输出的空气的主储气罐1、后前轴侧40的空气弹簧15~18用第1储气罐4,以及后后轴侧41的空气弹簧25~28用第2储气罐6。后前轴侧40的第1储气罐4通过空气管路3以连通状态与主储气罐1连接;后后轴侧41的第2储气罐6通过空气管路3、第1储气罐4以及空气管路5,以连通状态与主储气罐1连接。这些后前轴侧40的第1储气罐4和后后轴侧41的第2储气罐6,以高压状态储存分别供给下述的空气消耗侧的空气。在空气管路3上设有安全阀2,用于使主储气罐1的内压不会下降到预定值以下。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等由于某些原因主储气罐1的内压变成预定值以下时,安全阀2就停止从主储气罐1向第1、第2储气罐4、6供给空气。由此,保持从主储气罐1向未图示的包括制动系统的低压空气系统等供给的空气压力,以便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在空气系统的空气消耗侧具备后前轴侧40的电磁阀8和空气弹簧15~18、后后轴侧41的电磁阀20和空气弹簧25~28。后前轴侧40的电磁阀8通过空气管路7,以连通状态与第1储气罐4连接;后后轴侧41的电磁阀20通过空气管路19,以连通状态与第2储气罐6连接。此外,后前轴侧40的电磁阀8借助空气管路9,以连通状态与空气弹簧15、16连接,并通过管路10以连通状态与空气弹簧17、18连接。后后轴侧41的电磁阀20通过空气管路21,以连通状态与空气弹簧25、26连接,并通过空气管路22以连通状态与空气弹簧27、28连接。另外,后前轴侧40的电磁阀8通过信号线37与控制装置30连接,根据由该控制装置30传过来的开关控制信号,对将第1储气罐4的空气向空气弹簧15~18供气或对空气弹簧15~18的空气进行排气的供排气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后后轴侧41的电磁阀20通过信号线38与控制装置30连接,根据从该控制装置30传过来的控制信号,对将第二储气罐6的空气向空气弹簧25~28供气或者将空气弹簧25~28的空气进行排气的供排气动作进行控制。在后前轴侧40的空气管路9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1,用于检测该管路的内压即空气弹簧15、16的内压;同样在空气管路10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空气弹簧17、18的内压。而且,在后后轴侧41的空气管路2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3,用于检测空气弹簧25、26的内压;同样,在空气管路22上也设有压力传感器24,用于检测空气弹簧27、28的内压。压力传感器11通过信号线33与控制装置30连接,以下同样地,压力传感器12通过信号线34、压力传感器23通过信号线35、压力传感器24通过信号线36,分别与控制装置30相连接。而且,各压力传感器11、12、23、24检测的内压值,分别通过对应的信号线33、34、35、36传输到控制装置30。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高调整装置上,设有高度传感器13、14,用于检测后轴相对于侧梁的高度位置即后轴侧的车高。此外,高度传感器13检测右后轴侧车高,并且高度传感器14检测左后轴侧车高。高度传感器13通过信号线31与控制装置30连接,高度传感器14通过信号线32与控制装置30连接。另外,这些高度传感器13、14所检测出的车高值,分别通过对应的信号线31、32传输到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从第一、第二储气罐4、6向空气弹簧15~18及25~28供给空气,以使来自高度传感器13、14的当前车高值与基准车高值一致;或者控制电磁阀8、20,使得从空气弹簧15~18及25~28向大气中排出空气。在本专利技术的车高调整装置上具备车速传感器42,该车速传感器42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车速检测机构的功能。车速传感器42检测车辆的速度,通过信号线43将检测值传输到控制装置30。另外,控制装置30具备车高恢复速度控制部50,该车高恢复速度控制部50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的功能,车高恢复速度控制部50根据车速传感器42检测的车辆速度,将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高调整装置,进行使车辆的车高与基准车高一致的调整,其特征在于,具备:车速检测机构,检测上述车辆的车速;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车速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车速,通过将使车高与基准车高一致的恢复速度,在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和比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慢的行驶时用的恢复速度之间转换,对车高的恢复速度进行控制,上述车高恢复速度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车速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车速,判别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在判别为车辆处于起步状态时、且车高处于不适合行驶的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将上述车高的 恢复速度转换成上述停车时用的恢复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泽贤哉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