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049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包括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W环以及P+环;在所述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W环的上表面还生长有场氧;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上表面场氧的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Poly和第二Poly,第一Poly和第二Poly不贴合,在所述P衬底上还扩散有第一NW环和第二NW环,所述第一、第二NW环设置于场氧的下方,具体位置为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外围、PW环之内,并且,第一NW环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不贴合,第二NW环和PW环不贴合,第一NW环和第二NW环不贴合;第二Poly通过电阻内部连接端与第一Poly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针对性的满足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AC-DC电路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包括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W环以及P+环;在所述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W环的上表面还生长有场氧;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上表面场氧的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Poly和第二Poly,第一Poly和第二Poly不贴合,在所述P衬底上还扩散有第一NW环和第二NW环,所述第一、第二NW环设置于场氧的下方,具体位置为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外围、PW环之内,并且,第一NW环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不贴合,第二NW环和PW环不贴合,第一NW环和第二NW环不贴合;第二Poly通过电阻内部连接端与第一Poly相连。本技术能够针对性的满足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AC-DC电路的需求。【专利说明】—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高压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对于是一些用于高压交流电的AC-DC电路,部分电阻器需要承受数百伏的高压电,然而,在达到足够高的电压之前,传统的高压电阻器就可能会遇到器件击穿问题,这就使得传统的有缘电阻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通过在场氧上做多晶电阻可以大大提高其耐压,其耐压主要取决于场氧厚度,一般工艺场氧的耐压能够达到30(T400V。但是,对于高压交流电的AC-DC电路而言,其最高的峰值电压可能会高达50(T650V,所以常规结构的多晶电阻也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能够针对性的满足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AC-DC电路的需求。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包括P衬底、扩散在P衬底上中心位置的低掺杂N型深阱区、扩散在P衬底上低掺杂N型深阱区周围的PW环以及扩散在PW环上且处于PW环内部的P+环;在所述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ff环的上表面还生长有场氧;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上表面场氧的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Poly,在所述第一Poly的周围设置有第二 Poly,第一 Poly和第二 Poly不贴合,在所述P衬底上还扩散有第一 NW环,第一 NW环的周围还扩散有第二 NW环,所述第一、第二 NW环设置于场氧的下方,具体位置为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外围、PW环之内,并且,第一 NW环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不贴合,第二 NW环和PW环不贴合,第一 NW环和第二 NW环不贴合; 所述第二 Poly作为为高压电阻的电阻体,第二 Poly通过电阻内部连接端与第一Poly相连,第二 Poly通过电阻外部连接端与集成电路的低压模块相连。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P衬底为低掺杂,材料为P型硅材料片。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P衬底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浓度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Poly为圆柱形,所述第二Poly为螺旋环状、围绕着第一 Poly设置。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 Poly的直径取6(Tl00um。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P衬底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形状为圆柱体,与之对应的,所述PW环、P+环、第一 NW环、第二 NW环的形状均为圆环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低掺杂N型深阱区和第一Poly的形状为方形或多边形,相应的,第二 Poly、第一 NW环、第二 NW环、PW环和P+环的形状也设置为方形环或多边形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 Poly作为封装压点引出端或者连接到集成电路内部连接点,其大小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 Poly通过长度和宽度的调节,实现其高压电阻阻值大小的调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一 NW环与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间距、第二NW环与第一 NW环的间距、Pff环与第二 NW环的间距均根据实际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场氧和带分压环结构的低掺杂N型深阱区,共同承受数百伏的高压电,而分压环结构可以使得低掺杂N型深阱区可以承受比常规NW更高的电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浓度和第一 Poly的面积来调整寄生电容,从而合理分配场氧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所承受的电压,使得整个结构的耐压达到最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纵向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纵向结构应用图; 图4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平面连接说明图; 图5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内部寄生说明图; 图6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应用等效线路图; 其中:100为P衬底,101为低掺杂N型深阱区,102为第一 NW环,103为第二 NW环,104 为 PW 环,105 为 P+ 环,106 为场氧,107 为第一 Poly,108 为第二 Pol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纵向结构图,P衬底为低掺杂的P型硅材料片,低掺杂N型深阱区和P衬底形成的PN结的耐压取决于它们的掺杂浓度,因此低浓度的低掺杂N型深阱区和P衬底有利于提高PN结的耐压。 PN结的击穿一般发生在硅表面,主要是由于硅表面曲率以及硅和氧化层界面状态不佳,导致表面电场集中,表面电场强度高于体内电场强度。第一 NW环和第二 NW环的引入,可以降低PN结表面由于曲率效应弓丨起的强电场,从而大大提高低掺杂N型深阱区和P衬底的击穿电压。 PW环以及PW环内部的P+环为P衬底的引出端,一般在集成电路应用中接零电位。 场氧(FOX)生长在除了 P+环引出以外的硅片表面,起到电隔离的作用,FOX的击穿电压取决于其厚度,常规工艺中FOX的耐压为30(T400V。 第一 Poly和第二 Poly均生长在FOX之上,并且都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内部。第二 Po Iy是高压电阻的电阻体。 如图2所示为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平面结构图,第一 Poly在正中间,第二 Poly为螺旋形,环绕着第一 Poly,第一 Poly和第二 Poly均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内部,第一 NW环围绕着低掺杂N型深阱区,第二 NW环围绕着第一 NW环,PW环围绕着第二 NW环,P+环在PW环中间,作为PW环的欧姆接触引出端。 图3为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的纵向结构应用图,第二的内部连接端108A和第一 Poly相连,并且连接到外部高压电源Vin,第二 Poly的外部连接端108B连接集成电路内部模块,连接点为VB,Vin的电压最高可达650V左右,VB的电压为零至数十伏,P衬底通过PW环和P+环连接到GncL 图4是为了说明第一 Poly和第二 Poly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二 Poly的两个连接端108A和108B,第二 Poly的内部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分压环结构的片上高压电阻,包括P衬底、扩散在P衬底上中心位置的低掺杂N型深阱区、扩散在P衬底上低掺杂N型深阱区周围的PW环以及扩散在PW环上且处于PW环内部的P+环;在所述P衬底、低掺杂N型深阱区、PW环的上表面还生长有场氧;在低掺杂N型深阱区上表面场氧的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Poly,在所述第一Poly的周围设置有第二Poly,第一Poly和第二Poly不贴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衬底上还扩散有第一NW环,第一NW环的周围还扩散有第二NW环,所述第一、第二NW环设置于场氧的下方,具体位置为低掺杂N型深阱区的外围、PW环之内,并且,第一NW环和低掺杂N型深阱区不贴合,第二NW环和PW环不贴合,第一NW环和第二NW环不贴合;所述第二Poly作为为高压电阻的电阻体,第二Poly通过电阻内部连接端与第一Poly相连,第二Poly通过电阻外部连接端与集成电路的低压模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民马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