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霄宗专利>正文

控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757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8:56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控流器和一适于与控流器相连接的液体处理单元,其中该液体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流体处理单元和第二流体处理单元,控流器包括第一控流元件和第二控流元件,第二控流元件与第一控流元件相接触且可相对第一控流元件转动,使用者可通过控流器控制第一流体处理单元和第二流体处理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处理系统对液体的处理和液体对水处理系统的冲洗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控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相对其第一控流元件的运动来调节和控制水流在该水处理系统不同方向上的流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在涉及到两支滤芯同时使用时,为了实现两支滤芯的互相净水反冲洗、净水供水、冲洗时持续供应净水等功能,一般采用多个电磁阀或球阀来切换水路。当采用电磁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管路就变得非常复杂,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由于流经电磁阀的是没有经过过滤的水,如果水的硬度偏高,细小杂质较多,电磁阀的故障率很高。当采用电动球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不仅系统的复杂度较高,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家用设备中,当采用多个手动球阀来构成手动冲洗的双滤芯系统时,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操作难度很大。由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现状,限制了双向反冲技术在民用产品上的大量应用。另外,现有的工业或家用水处理技术中,在涉及到同时使用两支双端口滤芯或使用单支三端口滤芯时,为了实现滤芯的顺冲洗、反冲洗、净水供水、冲洗时断水等功能,一般采用多个电磁阀或球阀来切换水路。当采用电磁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管路就变得非常复杂,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由于流经电磁阀的是没有经过过滤的水,如果水的硬度偏高,细小杂质较多,电磁阀的故障率很高。当采用电动球阀阵列来切换水路时,不仅系统的复杂度较高,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家用设备中,当采用多个手动球阀来构成这种系统时,对于终端用户来讲,操作难度很大。由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现状,限制了顺冲洗和反冲洗技术在民用产品上的大量应用。还有,在特别要求冲洗效果的场合,冲洗时是不能供应净水的,因为这样能提高冲洗时的净水流速,提高冲洗效果。还有,流体控制和/或处理系统,如水处理系统,在工业生产和人们实际生活中均较为常见。常见的流体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一个控流单元和一个处理单元,其中控流单元适用于控制流体向处理单元的流动,处理单元适用于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在流体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时,如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时,用于控制流体向以实现流体处理目的的控流单元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功能阀门和/或多功能阀门流体,用于对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的处理单元较为常见的有过滤装置,如滤膜、活性炭等和/或离子交换装置,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柱等。在实际应用中,用于流体处理系统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往往需要经常更换或再生处理,以使其能够起到良好过滤或去除流体中离子作用。在使用者对流体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的滤膜、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进行更换或再生处理时,往往需要中断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处理,给使用者带来大量的时间成本。申请号为CN20061002456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控流单元包括两个三通球阀、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和两个排污管,该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净水桶,净水桶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上端开口和一个中心管,其中当进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出水管分别与净水桶的中心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均对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当一个进水管与相应净水桶的上端开口相连通,且调节相应的三通阀以使另一个进水管与外部水源断开和与相应排污管相连通时,该水处理系统的两个净水桶一个处于水处理状态,一个处于反冲洗状态,从而使得该水处理系统可在其中一个净水桶处于再生处理时持续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和向使用者不间断提供处理后水。但是该水处理系统也通过使用两个以上阀门和调节进水管与净水桶的上端开口和排污管的连通来控制水流的流动,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控流器和一个处理单元,其中该控流器适于控制多种流体,如水流的流动,该处理单元适于对待处理流体,尤其是待处理水流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且相互连通的水处理元件,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的两个水处理元件可同时对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单元包括两个并联且相互连通的水处理元件,其中当使用者更换其中一个水处理元件或对其中一个水处理元件进行再生处理时,该水处理系统仍可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适用于上述水处理系统并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多种水流在不同方向上流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第二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和该第二控流元件均设有多个流体通道且当该第二控制元件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发生转动时,该第一控流元件的流体通道和第二控流元件的流体通道分别相连通,从而使得该控流器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流动在该第一控流元件和第二控流元件的流体的多向流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依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专利技术水处理系统包括:一控流器,其中该控流器适用于控制水流的流动;和一水处理单元,其中该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和一个第三工作位;该水处理单元适于对来自控流器的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其中该水处理单元与该控流器相通连接以使水流可在该控流器和该水处理单元之间流动,其中该控流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第二控流元件;该水处理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水处理元件和一个第二水处理元件,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与该第一控流元件相接触且可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转动;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其中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出水口相互连通,其中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一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二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一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二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所产生的废水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进水口流出和流向该控流器,并经该控流器被排出;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二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分别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并经该第一水处理元件和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处理得到处理后水;当该控流器处在该第三工作位时,来自该控流器的该待处理水适于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进水口流入该第二水处理元件并被其处理以产生处理后水,该处理后水自该第二水处理元件的第二出水口流出和流入该第一水处理元件以对该第一水处理元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所产生的废水自该第一水处理元件的第一进水口流出和流向该控流器,并经该控流器被排出。为了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流器

【技术保护点】
PCT国内申请,权利要求书已公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4.19 CN 201210117048.1;2012.04.19 CN 20121011.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十一开口;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和一个第三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且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镜像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和一个第五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和一个第五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向上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和一个第五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和一个第五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向上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第十一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第十一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形成有一个内侧壁和一个外侧壁,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内侧壁一体成型。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和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外壳的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和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外壳的第二开口相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之间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耐磨本体,其中所述耐磨本体具有一个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的耐磨表面,其中所述耐磨元件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相对应,且所述耐磨元件的所述耐磨本体相隔开地形成有一个第一接口和一个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形状与大小分别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对应。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其中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一个导流本体,其中所述导流本体围设成一个第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元件的所述导流本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元件的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第十三通道相连通。16.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三通道和一个第十四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十一开口;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高端部;所述第十四通道自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和一个第三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第十四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十四通道相连通;且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封闭。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延伸进入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和一个第五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和一个第五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中心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中心区域向上延伸至所述高端部。23.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和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并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和一个第三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十一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导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自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第六通道并将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导通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导通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第六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时,所述第六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所述第十三通道被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所述第三工作位时,所述第二通道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阻塞。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边缘部;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间部向外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边缘部。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一通道和第十三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的所述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和一个第五部分;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和一个第五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三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五区域向上延伸。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十一通道的所述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和一个第十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十一开口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壳本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十一开口适于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33.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控流元件;和一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适于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第一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第二边缘部和一个延伸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三通道和一个第十四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十一通道和所述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其中所述第十一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霄宗胡继宗涂泽红
申请(专利权)人:胡霄宗胡继宗涂泽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