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570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5:41
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在其柜体内串联有十一个容器,通过抽气泵产生高速气流将浓酸雾依次溶入到的十一个容器内的清水或碱性液体中,首先在清水中延长了处理时间,清水可以对浓酸雾进行全方位清洗,能有效去除浓酸雾中的颗粒物及杂质和水溶性有机物质达到初步净化,随后浓酸雾气体从碱性液体中全浴式通过,极大地提高气液接触面积,并进行充分地接触和反应,提高了碱性液体的吸收效率,实现了稀释、中和酸性气体并降低酸性气体浓度的目的。随后再进入清水容器中进行清洗,酸雾气体达到进一步净化,最后由第十一容器内的分子筛和活性炭层将剩余的微量酸性气体吸收并除味,实现了对浓酸雾彻底净化,使净化的后酸性气体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浓酸雾处理装置包括(洗涤塔,喷淋塔,中和塔),其采用的原理是:利用水雾或碱性液体与浓酸雾在空间上实现对流接触,在接触的瞬间,使水雾或者碱性液体对浓酸雾进行吸收处理,但由于水雾或碱性液体与浓酸雾接触面积小,时间短,因此对浓酸雾的吸收和反应时间很短,净化效率不高,如果针对浓酸雾的处理,效果更是不理想,不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的浓酸雾净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包括一柜体,所述柜体内依次串联连接有十一个密闭且装有液体的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九容器、第十容器和第十一容器内的液体为清水,所述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内的液体为碱性液体;各所述容器内分别固设有一将所述容器分为大容器和小容器的连接板,所述大容器和所述小容器的上部和中部密闭、底部连通,所述小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口,所述大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口,相邻各所述容器之间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一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进气口与一排放浓酸雾的废气口连通,所述第十容器和所述第十一容器之间连接有一抽气泵,所述第十容器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抽气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第十一容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第十容器的大容器分别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用于对浓酸雾分流的第一均流器、使浓酸雾与水或碱性液体充分接触的第二均流器以及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一除雾器,所述第一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一细孔,所述第一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二细孔,所述第二细孔的孔径为0.1~0.3mm,所述第一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所述第十一容器的大容器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有一用于对未完全净化后的浓酸雾分流的第三均流器、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二除雾器、一用于放置分子筛的网型容器和一活性炭层,所述分子筛和所述活性炭层用于将剩余的微量酸性气体吸收并除味,所述第三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三细孔,所述第三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十容器内的大容器内部顶端分别铰接有一用于清洗所述大容器的自动清洗器,各所述自动清洗器分别与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十容器底部分别开设有一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十容器内的废水外排的排水口。具体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位于同一高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九容器和第十容器内清水的高度均位于所述第二均流器与所述第一除雾器之间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所述第五容器和所述第六容器内的碱性液体的高度均位于所述第二均流器与所述第一除雾器之间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所述第十一容器内清水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三均流器与所述第二除雾器之间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容器和所述第六容器一侧分别设有一显示所述第五容器和所述第六容器内碱性液体高度的仪表。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内还设有一给所述第五容器或第六容器添加碱性液体的自动加药装置,所述第五容器和所述第六容器内分别设有一自动探头,当所述自动探头探测到所述第五容器或所述第六容器的碱性液体的PH值降低时,通过与所述自动探头连接的一计量泵计算出需要添加碱性液体的量,所述自动探头发射信号控制所述自动加药装置给所述第五容器或所述第六容器添加适量碱性液体。具体地,所述碱性液体的浓度为5%~8%的氢氧化钠溶液。具体地,所述第一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的横截面为S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在其柜体内串联有十一个容器,通过抽气泵产生高速气流将浓酸雾依次溶入十一个容器内的清水或碱性液体中,浓酸雾首先经过第一容器~第四容器中的第一均流器和第二均流器的过滤和分流,将浓酸雾中的污染物溶入清水中,清水可以与浓酸雾进行全方位接触,在清水中延长了处理时间,能有效去除浓酸雾中的颗粒物并使水溶性有机物质溶于水,并由第一除雾器将初步净化的酸性气体与雾分离,酸性气体再从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中的碱性液体中全浴式通过,由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中的第一均流器和第二均流器分流,极大地提高了酸性气体与碱性液体接触面积,酸性气体与碱性液体充分地接触和反应,提高了碱性液体的吸收效率,实现了稀释、中和酸性气体并降低酸性气体浓度的目的,再由第七容器~第十容器中的第一均流器和第二均流器分流,酸性气体与第七容器~第十容器的清水进行全方位接触,使酸雾气体进一步净化,最后由第十一容器内的分子筛和活性炭层将剩余的微量酸性气体吸收并除味,实现了对浓酸雾彻底净化,使净化的后酸性气体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浓酸雾净化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浓酸雾净化装置中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九容器和第十容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浓酸雾净化装置中的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浓酸雾净化装置中的第十一容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包括一柜体1,柜体1内依次串联连接有十一个密闭且装有液体的容器,第一容器11、第二容器12、第三容器13、第四容器14、第七容器17、第八容器18、第九容器19、第十容器20和第十一21容器内的液体为清水,第五容器15和第六容器16内的液体为碱性液体,碱性液体为浓度为5%~8%的氢氧化钠溶液;各容器内分别固设有一将容器分为大容器110和小容器111的连接板112,大容器110和小容器111的上部和中部密闭、底部连通,小容器111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口113,大容器110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口114,相邻各容器之间的排气口114与进气口113分别通过一导管24连通,第一个容器11的进气口113与一排放浓酸雾的废气口22连通,第十容器20和第十一容器21之间连接有一抽气泵23,第十容器20的排气口114通过导管24与抽气泵23的吸气口(未示出)连通,抽气泵23的出气口(未示出)通过导管24与第十一容器21的进气口114连通,抽气泵23增加各容器内气体压力和流速,使浓酸雾能够顺利通过各容器内的液体,提高浓酸雾处理速度;如图2所示,第一容器11~第十容器20的大容器110分别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一对浓酸雾分流的第一均流器115、使浓酸雾与水或碱性液体充分接触的第二均流器116以及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包括一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依次串联连接有十一个密闭且装有液体的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九容器、第十容器和第十一容器内的液体为清水,所述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内的液体为碱性液体;各所述容器内分别固设有一将所述容器分为大容器和小容器的连接板,所述大容器和所述小容器的上部和中部密闭、底部连通,所述小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口,所述大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口,相邻各所述容器之间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一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进气口与一排放浓酸雾的废气口连通,所述第十容器和所述第十一容器之间连接有一抽气泵,所述第十容器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抽气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第十一容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第十容器的大容器分别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用于对浓酸雾分流的第一均流器、使浓酸雾与水或碱性液体充分接触的第二均流器以及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一除雾器,所述第一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一细孔,所述第一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二细孔,所述第二细孔的孔径为0.1~0.3mm,所述第一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所述第十一容器的大容器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有一用于对未完全净化后的浓酸雾分流的第三均流器、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二除雾器、一用于放置分子筛的网型容器和一活性炭层,所述分子筛和所述活性炭层用于将剩余的微量酸性气体吸收并除味,所述第三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三细孔,所述第三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酸雾净化装置,包括一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依次串联连接有十一个密闭且装有液体的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七容器、第八容器、第九容器、第十容器和第十一容器内的液体为清水,所述第五容器和第六容器内的液体为碱性液体;
各所述容器内分别固设有一将所述容器分为大容器和小容器的连接板,所述大容器和所述小容器的上部和中部密闭、底部连通,所述小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进气口,所述大容器上端一侧开设有至少一排气口,相邻各所述容器之间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一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进气口与一排放浓酸雾的废气口连通,所述第十容器和所述第十一容器之间连接有一抽气泵,所述第十容器的排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抽气泵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第十一容器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容器~第十容器的大容器分别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有一用于对浓酸雾分流的第一均流器、使浓酸雾与水或碱性液体充分接触的第二均流器以及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一除雾器,所述第一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一细孔,所述第一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二细孔,所述第二细孔的孔径为0.1~0.3mm,所述第一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
所述第十一容器的大容器从下至上依次间隔设有一用于对未完全净化后的浓酸雾分流的第三均流器、一使浓酸雾中的雾和气分离且不能使雾通过的第二除雾器、一用于放置分子筛的网型容器和一活性炭层,所述分子筛和所述活性炭层用于将剩余的微量酸性气体吸收并除味,所述第三均流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第三细孔,所述第三细孔的孔径为0.4~0.9mm,所述第二除雾器上开设有若干均匀设置且供气体通过且对雾截留的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为2×10-10~3×10-10m。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思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鸿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