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以及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284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以及泵,马达包括旋转部、静止部以及将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的轴承机构。旋转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和叶轮。转子磁铁呈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叶轮配置于转子磁铁的下侧。静止部包括壳体、定子以及马达框架。壳体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有盖圆筒状。在壳体内侧配置转子磁铁。定子在壳体的筒部的外侧包围转子磁铁的周围。马达框架是填充于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树脂。马达框架覆盖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突起部,突起部具有径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多个突起构件。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除了突起部以外的整个非突起区域是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扩展的一个连续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以及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以及泵。
技术介绍
以往,在热水器用的泵中使用通过有盖圆筒状的壳体将转子磁铁与定子隔离的马达。转子磁铁与叶轮连接,且配置在壳体的内侧。环状的定子在壳体的外侧包围转子磁铁的周围。并且,在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筒部的径向外侧填充树脂,从而密封定子。即通过树脂模制形成覆盖定子的马达框架。由此,保护定子不受流经泵内的液体影响。 在日本公开公报2008-7546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马达,其在隔板(壳体)的圆筒状部位的底部(盖部)的非接水面设置防脱落用突起,该防脱落用突起埋设于模制树脂从而防止该隔板从该模制树脂浮起。在日本公开公报2008-109848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使用热固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树脂模制的方案。热固性不饱和聚酯散热性和吸振性优良,能够吸收电枢的振动并促进线圈产生的热量的散发。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马达中,由于在界面存在气体以及材料的不同等原因,很难确保壳体的盖部与马达框架之间的紧密性。因此,导致盖部与马达框架之间出现间隙。这种情况下,在马达驱动时,因切换定子的线圈中的通电方向而引起盖部振动。而且,如果盖部以切换频率共振的话,会产生很大噪音。虽然可以考虑像日本公开公报2008-75462号公报那样,在壳体的盖部设置防脱落用突起,但是不能够充分地抑制盖部的振动。并且,存在因防脱落用突起的形状而引起在形成马达框架时不能够稳定地向盖部的整个上表面供给树脂的情况。为了确保马达的稳定的品质,在形成马达框架时稳定地向盖部的整个上表面供给树脂是很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大幅抑制马达驱动时的壳体的盖部的振动,且在形成马达框架时稳定地向盖部的整个上表面供给树脂。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马达包括旋转部、静止部以及轴承机构,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旋转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和叶轮。转子磁铁呈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叶轮配置于转子磁铁的下侧。静止部包括壳体、定子以及马达框架。壳体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有盖圆筒状。在壳体内侧配置转子磁铁。定子在壳体的筒部的外侧包围转子磁铁的周围。马达框架是填充于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树脂。马达框架覆盖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突起部。突起部具有多个突起构件,多个突起构件在径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除了突起部以外的整个非突起区域是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扩展的一个连续区域。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各突起构件的形状呈点状或者呈沿与上表面平行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线状。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马达还具有电路板。电路板在壳体的上侧沿上表面扩展,且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一同被树脂覆盖。在突起部的上端与电路板之间设置微小间隙,微小间隙中也存在树脂。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多个突起构件间的间隙的宽度的最小值比微小间隙的宽度大。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在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电子元件,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电子元件与非突起区域重叠。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多个突起构件包括第一突起构件以及第二突起构件。第一突起构件在上表面配置于这样的位置:比起离上表面的外缘,离中心轴线更近。第二突起构件在上表面配置于这样的位置:比起离中心轴线,离所述外缘更近。第一突起构件与第二突起构件在径向上的位置不同。连接第一突起构件的中心和中心轴线的线段与连接第二突起构件的中心和中心轴线的线段形成的角度是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电子元件配置于第一突起构件与第二突起构件之间。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马达还具有电路板。电路板在壳体的上侧沿上表面扩展,且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一同被树脂覆盖。马达框架的侧面在比电路板靠下侧的位置具有浇口痕迹。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马达框架具有从上表面向上方贯通的通孔。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通孔位于上表面的中央,突起部位于通孔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另一实施方式,马达包括旋转部、静止部以及轴承机构,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旋转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旋转部具有转子磁铁和叶轮。转子磁铁呈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叶轮配置于转子磁铁的下侧。静止部包括壳体、定子以及马达框架。壳体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有盖圆筒状。在壳体内侧配置转子磁铁。定子在壳体的筒部的外侧包围转子磁铁的周围。马达框架是填充于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树脂。马达框架覆盖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突起部。突起部具有至少一个线状突起构件,线状突起构件的两端在径向上的位置不同。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除了突起部以外的整个非突起区域是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扩展的一个连续区域。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另一实施方式,马达还具有电路板。电路板在壳体的上侧沿上表面扩展,且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一同被树脂覆盖。马达框架的侧面在比电路板靠下侧的位置具有浇口痕迹。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另一实施方式,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连接离浇口痕迹最远的突起部的一点和中心轴线的线段与连接浇口痕迹和中心轴线的线段形成的角度是180度。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另一实施方式,马达框架具有从上表面向上方贯通的通孔。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另一实施方式,通孔位于上表面的中央,突起部位于通孔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实施方式,泵包括马达以及泵外壳,泵外壳具有:流入口,其用于流入来自外部的流体;流出口,其用于流体向外部流出;以及泵室,在该泵室配置马达的叶轮,该泵室使来自流入口的流体向流出口流动。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实施方式,泵用于热水器。 根据本技术所例示的马达,能够大幅抑制马达驱动时的壳体的盖部的振动,且在形成马达框架时稳定地向盖部的整个上表面供给树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的俯视图。 图2是泵的纵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静止部的图。 图4是表示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泵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壳体的其他的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被组装到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技术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泵I的俯视图,图2是泵I在图1中的箭头A — A位置的纵剖视图。泵I例如用于热水器。泵I包括马达12和泵外壳11。泵外壳11包括下外壳部111、上外壳部112和隔板113。隔板113配置于下外壳部111与上外壳部112之间。在图1的下外壳部111形成供来自外部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 114以及供液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115。图2的上外壳部112与隔板113共同形成流入口 114与流出口 115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包括: 旋转部,其具有转子磁铁和叶轮,所述转子磁铁呈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所述叶轮配置于所述转子磁铁的下侧,且所述旋转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静止部;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壳体,其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有盖圆筒状,在该壳体的内侧配置所述转子磁铁; 定子,其在所述壳体的筒部的外侧包围所述转子磁铁的周围;以及 马达框架,其是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树脂,且所述马达框架覆盖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具有多个突起构件,所述多个突起构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除了所述突起部以外的整个非突起区域是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扩展的一个连续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05 JP 2013-1186541.一种马达,其包括: 旋转部,其具有转子磁铁和叶轮,所述转子磁铁呈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筒状,所述叶轮配置于所述转子磁铁的下侧,且所述旋转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静止部;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壳体,其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有盖圆筒状,在该壳体的内侧配置所述转子磁铁; 定子,其在所述壳体的筒部的外侧包围所述转子磁铁的周围;以及马达框架,其是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盖部的上侧以及所述筒部的径向外侧的树脂,且所述马达框架覆盖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具有多个突起构件,所述多个突起构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的除了所述突起部以外的整个非突起区域是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扩展的一个连续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各突起构件的形状呈点状或者呈沿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沿所述上表面扩展,且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一同被所述树脂覆盖, 在所述突起部的上端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微小间隙,所述微小间隙中也存在所述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构件间的间隙的宽度的最小值比所述微小间隙的宽度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设置电子元件, 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电子元件与所述非突起区域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构件包括: 第一突起构件,其在所述上表面配置于这样的位置:比起离所述上表面的外缘,离所述中心轴线更近;以及 第二突起构件,其在所述上表面配置于这样的位置:比起离所述中心轴线,离所述外缘更近, 所述第一突起构件与所述第二突起构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不同, 连接所述第一突起构件的中心和所述中心轴线的线段与连接所述第二突起构件的中心和所述中心轴线的线段形成的角度是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 所述电子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突起构件与所述第二突起构件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良太田中雅人岩崎功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