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703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泵电机,包括逐一交替间隔设有三个冷却进水道与三个冷却回水道的机壳和设有第一、二换向进水沟槽与进、出水口的一个端盖以及设有第一、二、三换向回水沟槽的另一个端盖,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相连通,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均通过第一换向回水沟槽密封,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均通过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密封,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均通过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密封,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均通过第一换向进水沟槽密封,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均通过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密封。采用上述方案后,水泵电机的工作热量不断通过冷却水带走,冷却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泵电机,用作高压清洗机电机、抽水泵电机,属于水泵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水泵电机通常采用外置风扇进行强迫冷却,定、转子工作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机机壳上,通过风扇较快地进行散热,外置风扇散热需要配套设置风罩、风道和隔离板等零件,增大了水泵电机的体积,风冷结构决定了水泵电机为非密封结构,噪音无法隔离,再者,风扇散热需要消耗电力,增加运行成本且风冷冷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水泵电机风冷冷却效率低下、需要增加风冷零件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且无须增加冷却专用零件的水泵电机。为此,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泵电机,包括机壳、固定于机壳一侧端的一个端盖和固定于机壳另一侧端的另一个端盖,其改进点在于:在所述另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一换向回水沟槽、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和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在所述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设有进水口、第一换向进水沟槽、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和出水口,在所述机壳上依次间隔均匀地开设有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进水口与第一冷却进水道相连通,第三冷却回水道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朝向所述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进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朝向所述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积极效果:一个端盖设置进、出水口,机壳设置了六个冷却水通道,位于机壳二侧的端盖设置了水沟槽,水源进入进水口后,在机壳处的冷却水通道内循环后由出水口排出,由此将水泵电机由定、转子工作时所传导的热量通过不间断流动过机壳的冷却水带走,冷却效率高,由于本水泵电机冷却效率高,相应提升了电机功率。两个端盖与一个机壳一起组成了多流道的冷却水道,达到了冷却水泵电机的目的,并且该冷却水道的创新之处还在于不额外增加水泵电机零件、不增加水泵电机的体积,而是利用现有一机壳、两端盖直接形成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中B-B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C-C剖视图(机壳内的零件未画出);图4是一个端盖(本实施例为前端盖)的示意图;图5是机壳的主视图;图6是另一个端盖(后端盖)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一个详细说明。一种水泵电机,包括机壳2、固定于机壳2一个侧端的一个端盖1(本实施例为前端盖)和固定于机壳2另一个侧端的另一个端盖3(本实施例为后端盖)。在另一个端盖3上依次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一换向回水沟槽31、第二换向回水沟槽32和第三换向回水沟槽33;在所述一个端盖1上依次间隔设有进水口11、第一换向进水沟槽12、第二换向进水沟槽13和出水口14;在机壳2上依次间隔均匀地开设有第一冷却进水道21、第一冷却回水道22、第二冷却进水道23、第二冷却回水道24、第三冷却进水道25、第三冷却回水道26。其中,进水口11与第一冷却进水道21相连通,第三冷却回水道26与出水口14相连通。第一冷却进水道21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一冷却回水道22朝向所述另一端盖3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回水沟槽31密封;第二冷却进水道23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二冷却回水道24朝向所述另一端盖3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密封32;第三冷却进水道25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三冷却回水道26朝向所述另一端盖3的端口均通过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密封33。第一冷却回水道22朝向所述一个端盖1的端口以及第二冷却进水道23朝向所述一个端盖1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进水沟槽密封12;第二冷却回水道24朝向所述一个端盖1的端口以及第三冷却进水道25朝向所述一个端盖1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密封1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回水道22、第二冷却回水道24和第三冷却回水道26只是水流方向与进水口水流方向相反而已,这三个回水道与第一冷却进水道21、第二冷却进水道23、第三冷却进水道25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用来冷却机壳的。详见地,第一冷却进水道21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与进水口11之间通过密封圈a密封;第三冷却回水道26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与出水口14之间通过密封圈d密封。密封圈a与密封圈d大小相同,可通用。第一冷却回水道22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以及第二冷却进水道23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共同通过密封圈b与第一换向进水沟槽12构成密封;第二冷却回水道24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以及第三冷却进水道25朝向一个端盖1的端口共同通过密封圈c密封与第二换向进水沟槽13构成密封。第一冷却进水道21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一冷却回水道22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共同通过密封圈e与第一换向回水沟槽31构成密封;第二冷却进水道23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二冷却回水道24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共同通过密封圈f与第二换向回水沟槽32构成密封;第三冷却进水道25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以及第三冷却回水道26朝向另一个端盖3的端口共同通过密封圈g与第三换向回水沟槽33构成密封。密封圈b、c、e、f、g大小相同,可通用。由于本水泵电机为密封结构,水流噪音得到了有效抑制。如图1、2所示,进水口11的外端、出水口14的外端分别设置有进水接口J和出水接口K。本技术具体使用时,事先将进水接口J与水源连接好,以及将出水接口K通过压力管连接增压泵(未图示),开启水源、增压泵后,本水泵电机的水流过程依次如下(水流向用箭头简略表示):进水接口J→进水口11→第一冷却进水道21→第一换向回水沟槽31→第一冷却回水道22→第一换向进水沟槽12→第二冷却进水道23→第二换向回水沟槽32→第二冷却回水道24→第二换向进水沟槽13→第三冷却进水道25→第三换向回水沟槽33→第三冷却回水道26→出水口14→出水接口K→增压泵,最终由增压泵喷出高压水,通过手持喷枪清洗物件。随着水液呈源源不断地输入,机壳壁内部不断有水进行冷却,水泵电机工作时由定、转子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机壳上,机壳热量不间断地由水液带出。当本水泵电机配套于高压清洗机上时,清洗用水不但用作清洗物件(如清洗汽车)外,还用作本水泵电机的冷却,因此,清洗用水得到了综合利用。当本水泵电机配套于抽水机上时,抽吸水对本水泵电机进行了冷却后从抽水机中排出,因此,抽吸水也得到了综合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泵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泵电机,包括机壳、固定于机壳一侧端的一个端盖和固定于机壳另一侧端的另一个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一换向回水沟槽、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和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在所述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设有进水口、第一换向进水沟槽、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和出水口,在所述机壳上依次间隔均匀地开设有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进水口与第一冷却进水道相连通,第三冷却回水道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朝向所述另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朝向所述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一换向进水沟槽密封,所述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朝向所述一个端盖的端口均通过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泵电机,包括机壳、固定于机壳一侧端的一个端盖和固定于机壳另一侧端的另一个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均匀地设有第一换向回水沟槽、第二换向回水沟槽和第三换向回水沟槽,在所述一个端盖上依次间隔设有进水口、第一换向进水沟槽、第二换向进水沟槽和出水口,在所述机壳上依次间隔均匀地开设有第一冷却进水道、第一冷却回水道、第二冷却进水道、第二冷却回水道、第三冷却进水道、第三冷却回水道,进水口与第一冷却进水道相连通,第三冷却回水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松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鼎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