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佐良专利>正文

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228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把手联接在运动件上,运动件在导轨上,齿条联接在运动件上,齿条与齿轮齿合,齿轮联接在前轴上,前轴与前齿轮相接,前齿轮与后齿轮通过链条或传动轴联接,后齿轮与后轴相接,后轴的两端是后轮,在后轮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起划水作用的叶面。优点:本机构安装在三轮自行车上,可以改变自行车的功能,使它既能在陆地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拓展了自行车的使用范围,将划船的动作运用到轮式自行车上,改变了以往自行车用脚踏驱动,用手转向的传统,反过来用手驱动,用脚转向,增强了自行车的娱乐性、健身性,将桨和轮、舵和轮结合在一起,使水陆两用方便快捷、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根据划船动作而设计,以双臂向后的拉力为动力使车身向前行进,用于健身、娱乐或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和水上交通工具,属于运动器件及代步工具中的传动

技术介绍
目前尚未有以双臂的拉力为动力的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只是用脚踏为动力的三轮自行车或水上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划船时双臂前后水平运动的原理,设计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把手联接在运动件上,运动件在导轨上,齿条联接在运动件上,齿条与齿轮齿合,齿轮联接在前轴上,前轴与前齿轮相接,前齿轮与后齿轮通过链条或传动轴联接,后齿轮与后轴相接,后轴的两端是后轮,在后轮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起划水作用的叶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机构安装在三轮自行车上,可以改变三轮自行车的功能,使它既能像自行车一样在陆地行驶,又能像船一样在水中航行,拓展了三轮自行车的使用范围,将划船的动作运用到轮式自行车上,改变了以往三轮自行车用脚踏驱动,用手转向的传统,反过来用手驱动,用脚转向,增强了自行车的娱乐性、健身性,将桨和轮、舵和轮结合在一起,使水陆两用方便快捷、简单易行。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图中1是前把手、2是后把手、3、4是运动件、5是联接件、6是导轨、7是齿条、8是齿轮(棘轮结构)、9是前轴、10是齿轮组(三组)、11是紧链器、12是链条、13是后齿轮(棘轮结构)14是后轴、15是后轮、16是转向轴套、17是转向手柄、18是转向臂、19是转向踏板、20是制动手柄、21是制动臂、22是制动拉线、23是制动摩擦片、24是制动毂、25是变速挂链器、26是变速拉线转向凹轮、27是变速拉线、28是变速手柄、29是变速手柄定位槽、30是前轮、31是左支撑梁、32是右支撑梁、33是顶支撑梁、34是前桥、35是导轨前止动件、36是支撑联接管I、37是后桥、38是支撑联接管II、39是支撑联接管III、40是导轨后止动件、41是后轴支撑件、42是支撑隔板I、43是支撑隔板II。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对照附图1,安装本传动机构的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由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制动装置、支撑部件、车轮以及船式外壳构成。传动机构中的前把手1、后把手2分别与运动件3、4相联接,运动件3、4经联接件5联接为一个整体,然后通过滑动摩擦(或滚动摩擦)联接在导轨6上,齿条7固定在运动件3、4上,导轨6前后两端分别联接在前、后止动件35、40上,前桥34、后桥37通过止动件35、40对左、右导轨6进行联接,其中前桥34、后桥37可对导轨进行相互平行的微调,前止动件35、后止动件40可对导轨进行上下水平的微调,前桥34、后桥37通过四点固定在左支撑梁32、右支撑梁33上,实现对左、右导轨6的固定,齿条7与齿轮8(棘轮结构)齿合,齿轮8联接在前轴9上,前轴9通过轴承固定在左支撑梁31和左支撑梁32上,齿轮10固定在前轴9中部,紧链器11固定在木质支撑隔板42中部,链条12或传动轴将齿轮10与后齿轮13联接,后齿轮13固定在后轴14中部,后轴14通过后轴支撑件41固定在左支撑梁31和右支撑梁32下侧,两端联接后轮15,在后轮15的外侧面上设有6个起划水作用的叶面。转向机构中,转向手柄17联接在转向轴套16内的转向轴上,转向臂18前端联接在转向手柄17的两端,后端向后延伸,并穿过支撑隔板I上的两个小孔,利用两个小孔将转向臂18的运动锁定为前后运动,转向踏板19固定在转向臂18上,转向时,只需双脚前后移动转向踏板19,即可实现转向手柄17绕转向轴的转动,从而使前轮完成转向动作。制动装置中的制动手柄20联接在制动臂21上,制动臂21轴向固定于支撑隔板I中部,制动臂21下端联接制动拉线22,制动拉线22向后联接在制动摩擦片23上,动摩擦片23安装在制动毂24内壁,并由后桥37对摩擦片23进行位置固定,制动毂24固定在后轴14上。支撑部件中,左支撑梁31、右支撑梁32向前弯曲,与转向轴套16联接在一起,形成车头,顶支撑梁33在车头处与左、右支撑梁31、32联接在一起,然后由前至后分别经支撑联接管36、支撑隔板42、支撑隔板43、以及支撑联接管38、39支撑,与左支撑梁31、右支撑梁32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隔板42、43联接在左、右支撑梁31、32和顶支撑梁33上,它们与车头、车尾共同完成对船式车壳的联接和支撑,顶支撑梁33、支撑隔板42、43和包裹在外的船式外壳的中部凸梁共同完成对安装在船式外壳的中部凸梁的前、后2个座位的支撑。车轮将桨和轮、舵和轮结合在一起,前、后轮均采用无辐条的实体面设计,后轮由内、外两个实体凸面组成,内侧凸面起支撑作用,外侧凸面等分为6个(数量可调整)三角面,每个三角面可沿一侧轴线向外转动,此时,当后轮转动时,6个三角面便形成6个桨面在水中划行,推动车子在水中前进,6个三角面的转动由后轮中轴外侧小圆盘控制,平时处于锁死位置,入水前,只需将小圆盘向外拉出便可解除锁死,然后顺时针转动小圆盘,即可一次性实现对6个三角面的同时转动,到位后,再将小圆盘向里推,可再次锁死已向外转动了约75°角的6个三角面,上到陆地后,要收回三角面,按相反顺序操作即可,由于前轮也为无辐条的实体设计,在水中划行时便可起到舵的作用,实现在水中的转向。船式外壳可用钢板、玻璃纤维或硬塑料为原料制造,为减轻整车重量,优先考虑后两者,车身中部和前部两侧各设计两个脚蹬处,以使乘坐者可以利用腿部的蹬力,增加拉动齿条的力量,车身上的移动把手孔、转向踏板孔、制动手柄孔均作防尘处理,车身前部可安装车灯和后视镜,尾部可安装红色反光塑料灯。权利要求1.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把手(1、2)联接在运动件(3、4)上,运动件(3、4)在导轨(6)上,齿条(7)联接在运动件(3、4)上,齿条(7)与齿轮(8)齿合,齿轮(8)联接在前轴(9)上,前轴(9)与齿轮(10)相接,齿轮(10)与齿轮(13)通过链条(12)或传动轴联接,齿轮(13)与后轴(14)相接,后轴(14)上是后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在后轮(15)设有若干个起划水作用的叶面,自行车的壳形成船形,用于水上运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把手联接在运动件上,运动件在导轨上,齿条联接在运动件上,齿条与齿轮齿合,齿轮联接在前轴上,前轴与前齿轮相接,前齿轮与后齿轮通过链条或传动轴联接,后齿轮与后轴相接,后轴的两端是后轮,在后轮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起划水作用的叶面。优点本机构安装在三轮自行车上,可以改变自行车的功能,使它既能在陆地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拓展了自行车的使用范围,将划船的动作运用到轮式自行车上,改变了以往自行车用脚踏驱动,用手转向的传统,反过来用手驱动,用脚转向,增强了自行车的娱乐性、健身性,将桨和轮、舵和轮结合在一起,使水陆两用方便快捷、简单易行。文档编号B60F3/00GK1772520SQ20051009441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船式水陆两用三轮自行车中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把手(1、2)联接在运动件(3、4)上,运动件(3、4)在导轨(6)上,齿条(7)联接在运动件(3、4)上,齿条(7)与齿轮(8)齿合,齿轮(8)联接在前轴(9)上,前轴(9)与齿轮(10)相接,齿轮(10)与齿轮(13)通过链条(12)或传动轴联接,齿轮(13)与后轴(14)相接,后轴(14)上是后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佐良
申请(专利权)人:王佐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