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成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子模块采用双电芯并排,将外部塑胶件的外壳体用连接件制成一体式,使双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塑胶件中,双电芯极耳之间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电池组;温度传感器安置在子模块上端部,通过线束固定槽固定;电压采集安置在子模块任一极耳处,通过线束固定槽固定;线束固定槽在电芯的端部靠近塑胶件的边缘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电池组,可以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成组,同时有效提高电池系统的整体绝缘性,远超国家标准,对方形铝壳或者聚合物软包同样有效。在空间要求比较严格的纯电动大巴或者纯电动汽车的项目上,优势非常明显。(*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成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成组连接方法,更加具体地来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成组的连接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形成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锂电池目前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它主要应用领域有:1大型电动车辆:公交车、电动汽车、景点游览车及混合动力车等;2轻型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小型平板电瓶车、铲车、清洁车、电动轮椅等。 汽车用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主要能源提供方式。现有的汽车用锂电池安装方式都是单体单行串并联,形成子模块,再形成模块,由于电池缺乏必要的固定,外部的震动很容易使电池组工作不稳定,比如电池变形、电池电连接不可靠等,并且温度采集和电压采集两个模块,加上散热空间,总的的尺寸就会非常大,系统的能量密度就会降低。也有将多节电芯紧密固定在一起,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池抗震的问题,但是多节电芯挤贴在一起,不利于电芯充放电的散热,电池组之间空间浪费、配件投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成组的方式以及电压采集、温度采集点等监控点的布局方式带来的动力电池尺寸过大、散热效果不好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的模块。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子模块采用两个电芯相邻并排安置,将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或直接制成一体式,之间无间隔连通,使两个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的塑胶件中,两个电芯极耳之间并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块组;温度传感器安置点设置于子模块的上端部,通过线束固定槽进行固定;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设置于子模块中任一极耳处,通过线束固定槽进行固定;线束固定槽位于电芯的端部靠近塑胶件的边缘处。 保证电池成组密堆积的前提下,利用并行的方式,对子模块中的电芯并联进行连接,能够有效保证电池的散热以及体积的压缩,并通过电压采集、电压均衡、温度采集,不需要额外增加配件,减少了成本。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子模块固定孔,位于子模块动力电池的两个电芯塑胶件的中部,能够将相邻子模块的塑胶件的安装固定,增强系统的抗震功能。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子模块固定孔为4个,在子模块塑胶件的中部进行2行2列排列,能够防止子模块之间的错位。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子模块固定安装孔,通过压铆工具将子模块串联形成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组。通过控制压铆工具的长度,可以有效而精确的控制模块组的长度;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电压采集线束固定孔和安装空间的同时,还包括电压均衡线束固定孔和安装空间,从两个电芯任一极耳的上端部引出电压均衡线束并通过电压均衡线束固定孔(6)固定。 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采用紧固螺丝固定安装。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I)保证电池成组密堆积的前提下,利用并行的方式,对子模块中的电芯并联进行连接,能够有效保证电池的散热以及体积的压缩,节约系统的空间,并且提高能量密度。 (2)并通过电压采集、电压均衡、温度采集,不需要额外增加配件,减少了成本。 (3)保证温度传感器、电压采集、电压均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采集精度更高。 (4)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电池模组,方便连接,减少配件,成本更容易控制。 (5)通过本技术设计的电池模组,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系统的整体绝缘性,远超国家标准,对方形铝壳或者聚合物软包同样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子模块塑胶件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模块正面图。 图3为本技术模块反面图。 图4为本技术的轴侧正面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的轴侧反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如附图1中,电芯经过并联,形成子模块,将多个子模块按照顺序,排列好后,通过连接件,实行串联,构成模块组。在连接成模块组的基础上,设置温度采集点的线束装配、电压采集点的线束装配、电压均衡的线束装配; 图中(I)的点,用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图中(2)的点,用于相邻的塑胶件的安装固定,增强系统的抗震功能; 图中(3)的点,用于电压采集的紧固螺丝安装; 图中(4)的点,用于子模块的固定的安装,通过调节压铆工具的长度,控制整个模块的长度; 图中(5)的点,用于电压和温度采集线束的固定,使得线束在车行驶过程中,不晃动摇摆; 图中(6)的点,用于模块底侧电压采集和均衡的线束的走线和固定的功能。 如图2-5所示,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子模块采用两个电芯相邻并排安置,将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或直接制成一体式,之间无间隔连通,使两个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的塑胶件中,两个电芯极耳之间并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块组;温度传感器安置点(I)设置于子模块的上端部,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3)设置于子模块中任一极耳处,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线束固定槽(5)位于电芯的端部靠近塑胶件的边缘处。子模块固定孔(2)为4个,位于子模块动力电池的两个电芯塑胶件的中部,进行2行2列排列。子模块固定安装孔(4),通过压铆工具将子模块串联形成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组。电压采集线束固定孔和安装空间的同时,还包括电压均衡线束固定孔(6)和安装空间,从两个电芯任一极耳的上端部引出电压均衡线束并通过电压均衡线束固定孔(6)固定。所述的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3)采用紧固螺丝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子模块采用两个电芯相邻并排安置,将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或制成一体式,之间无间隔连通,使两个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的塑胶件中,两个电芯极耳之间并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块组;温度传感器安置点(1)设置于子模块的上端部,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3)设置于子模块中任一极耳处,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线束固定槽(5)位于电芯的端部靠近塑胶件的边缘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子模块采用两个电芯相邻并排安置,将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或制成一体式,之间无间隔连通,使两个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的塑胶件中,两个电芯极耳之间并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块组;温度传感器安置点(I)设置于子模块的上端部,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电压采集端子安置点(3)设置于子模块中任一极耳处,通过线束固定槽(5)进行固定;线束固定槽(5)位于电芯的端部靠近塑胶件的边缘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子模块固定孔(2),位于子模块动力电池的两个电芯塑胶件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飞,龚骏,朱俊,瞿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