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3549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该根区调温系统包括水温暖风机和热水锅炉,所述水温暖风机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和送风管,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热水锅炉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的顶侧设有通风孔。通过热水锅炉向水温暖风机提供热水或常温自来水,水温暖风机通过其内部的送风机和盘管向送风管送入热风或冷风,热风或冷风再通过送风管顶侧的通风孔吹向栽培槽的底部,进而实现调节栽培槽根区温度的作用。本系统对栽培槽根区温度的调节灵活方便,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栽培
,特别提供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
技术介绍
根区温度显著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及矿物营养的吸收、运转和贮存,从而遥控植株的地上部分。当根区温度高于或低于作物生长和代谢的最适温度,则对其生长和代谢易引起抑制或胁迫。作物根区比作物的地上部分要求的温度略低,而且根区要求的适温范围较窄(15_25°C ),这是根系长期生活在温度变幅较小的土壤环境中而形成的一种遗传特征,也是作物对根区温度比气温更敏感的原因所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根区温度比控制气温更重要。 我国日光温室越冬生产时一般无人工加温设备,全部靠积蓄太阳能来提高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受天气影响很大。晴天时室内气温升高迅速,很快便达到作物的生长适温,但根区温度升高缓慢。冬季早晨保温被卷起后,根区温度一般需2-3h才能进入根系生理活动的最适范围;严寒期间,所需时间更长,这样地上部处于高的光温环境,而根系功能恢复较慢,保证不了作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需求,容易引发生理生化代谢紊乱。过去人们对于改善和提高温室内温度条件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多重视气温,而忽视了根区温度的研究。在众多的温室加温方式中,通过地埋管等地面加温系统可直接增加根区温度,有效减少能耗,改善作物生长发育迟缓不良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该方法前期投资大,成本较高。因此,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作物根区温度,防止其在冬季过低而夏季过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根区温度调控能力水平的提升是必需的技术途径,而这也是节能技术中的一个热点和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基质栽培槽的根区温度的变化慢于温室的室温变化,难以达到根区适温范围,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现有通过地埋管等地面加温系统调节栽培槽的根区温度的方式成本高,投入大,现有技术还不能经济有效地调节栽培槽根区温度的问题。 ( 二 )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包括水温暖风机和热水锅炉,所述水温暖风机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和送风管,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热水锅炉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的顶侧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为多个。 优选的,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孔径沿所述送风管的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 优选的,多个所述通风孔为两排,分别与所述送风管的纵向呈45°。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通过主级送风道与所述水温暖风机连接,所述送风管为多个。 优选的,在所述主级送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上,各个所述送风管上的送风孔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5?1cm处。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上设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供水水阀。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回水水阀。 (三)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包括水温暖风机和热水锅炉,所述水温暖风机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和送风管,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热水锅炉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的顶侧设有通风孔。 通过热水锅炉向水温暖风机提供热水或常温自来水,水温暖风机通过其内部的送风机和盘管向送风管送入热风或冷风,热风或冷风再通过送风管顶侧的通风孔吹向栽培槽的底部,进而实现调节栽培槽根区温度的作用,整个过程对栽培槽根区温度的调节灵活方便,并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的轴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通风孔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热水锅炉;2、水泵;3、供水管;4、供水水阀;5、水温暖风机;6、主级送风道;7、待调温栽培槽;8、送风管;9、回水水阀;10、回水管;1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侧”、“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质待调温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用于调节日光温室作物的根区温度,包括水温暖风机5和热水锅炉1,热水锅炉I优选为常压热水锅炉,安全性高;水温暖风机5 —般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盘管和风机,水温暖风机5上连接有供水管3、回水管10和送风管8,供水管3和回水管10分别连接在盘管的两端,供水管3和回水管10与热水锅炉I连接,热水锅炉1、供水管3、盘管以及回水管10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循环回路,其中,供水管3的高度高于回水管10的高度,利用水被加热后密度降低而上浮的特点,在热水锅炉I内产生循环动力;或还可以在供水管3上设置水泵2,并在供水管3和回水管10上配合设置供水水阀4和回水水阀9,通过水泵2和水阀的配合控制水循环状态。 由此,通过盘管中的水循环,实现对盘管周围空气实施调温,再通过风机将变温空气吹送至送风管8中,送风管8则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7的下方,并且在送风管8的顶侧设有通风孔11,再通过通风孔11将变温空气吹向待调温栽培槽7的底端,通过热传递调节待调温栽培槽7根区的温度。 如图3所示,优选的,送风管8上的通风孔11为多个,在待调温栽培槽7的下方均匀分布,温控效果更佳;由于气体在送风管8中传送的过程中会逐渐趋于环境温度,所以还可以使多个通风孔11的孔径沿送风管8的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由于送风管8内各处的压强相同,送风管8远端的通风孔11增大后会喷出较多的气体,以此弥补送风方向上温度的变化带来的调温效果上的差异。 另外,上述通风孔11大小的变化量则根据实际送风道和送风管8的长度而定。[0031 ] 由于温室内往往具有多个待调温栽培槽7,故可使送风管8通过主级送风道6与水温暖风机5连接,送风管8则为连接在主级送风道6上的多个,多个送风管8并联设置,分别设置在多个待调温栽培槽7的下方,同理,各个送风管8上的送风孔的孔径沿主级送风道6内的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即在主级送风道6的送风方向上,较远端连接的送风管8上的各个通风孔11,均大于较近端连接的送风管8上对应的各个通风孔11,以此实现温控效果的均衡。 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通风孔11为两排,各排通风孔11与竖直方向呈45°设置,使两排通风孔11朝向送风管8两侧的斜上方,对待调温栽培槽7的底部形成更均匀的喷气,实现更均衡的调温。 本系统的操作方法如下: 冬季时,给常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温暖风机(5)和热水锅炉(1),所述水温暖风机(5)上连接有供水管(3)、回水管(10)和送风管(8),所述供水管(3)和回水管(10)与所述热水锅炉(1)连接,所述送风管(8)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7)的下方,所述送风管(8)的顶侧设有通风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温暖风机(5)和热水锅炉(I),所述水温暖风机(5)上连接有供水管(3)、回水管(10)和送风管(8),所述供水管(3)和回水管(10)与所述热水锅炉(I)连接,所述送风管(8)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7)的下方,所述送风管(8)的顶侧设有通风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11)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孔(II)的孔径沿所述送风管(8)内的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孔(11)为两排,各排所述通风孔(11)与竖直方向呈45°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质栽培槽的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芬富建鲁丁小明马宁魏晓明尹义蕾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