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409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分别设有第一长条状沟槽与第二长条状沟槽;一滑动缓冲机构,该滑动缓冲机构设置于壳体内,滑动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机构、一第二滑动机构和缓冲机构;一第一拨动件,该第一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第一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二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第二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增加缓冲机构长度的前提下达到双向回归缓冲的功能,使门体不论于开门或关门时均能达到省力及降低噪音声响之效果,同时实现了仅以单一个弹性件即达到双向回归之目的,大大简化结构复杂度并降低制造成本,进而可达到提高产品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归缓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回归缓冲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其通常是由一回归缓冲机构11、一滑动机构12与一拨动件13所构成,该回归缓冲机构11具有一壳体111与一盖体112,该滑动机构12设于该壳体111内,又该回归缓冲机构11及拨动件13分别装设于一门框14及一门体15上,该滑动机构12内通常尚包含有弹性件16、缓冲机构17 (如缓冲棒)及释放爪18,该释放爪18与拨动件13两者可分离地相互卡抵,其达到自动回归与缓冲的原理是藉由门体15的移动来控制并切换该拨动件13与释放爪18的分离或结合卡抵,而可切换弹性件16的拉伸定位或回归复位,从而使该门体15可达到自动回归与缓冲之目的,在此,该滑轨回归装置的其余细部构造及动作原理均为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具体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M448202号「回归缓冲装置(二)」或M441705号「门体回归缓冲机构」等案,于此不再赘述。 一般的回归缓冲装置,虽能达到使门体15可自动回归之目的,但其仅具备单一方向的回归缓冲功能,例如只能于关门时达到自动回归效果,因此当用户开门时,就必须持续施力才能将门体15打开到最大范围并定位,除了较为费力及不便,也容易造成碰撞声响,是故,如何发展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双向均能自动回归之回归缓冲装置,即成为一极具实用性与迫切性之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的回归缓冲装置,其仅具备单向回归缓冲功能,造成门体往另一方向移动时较不方便且费力,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化结构的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 —壳体,该壳体分别设有一第一长条状沟槽与一第二长条状沟槽,该第一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一缺口部,该第二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二缺口部; 一滑动缓冲机构,该滑动缓冲机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滑动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机构、一第二滑动机构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之间的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组设固定于该壳体内,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分别与该缓冲机构动力连接,且该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分别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长条状沟槽及第二长条状沟槽下方; —第一拨动件,该第一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一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 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二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二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二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又该第二拨动件及第一拨动件分别较靠近该第二滑动机构及第一滑动机构。 进一步的,其中该缓冲机构分别设有两个顺向缓冲棒以及两个逆向缓冲棒,且同向的两个缓冲棒之间呈对角配置,而使该四个缓冲棒侧面大致呈左、右两组具有间距的8字状分布,又该缓冲机构于该间距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弹簧容置管,且该弹簧容置管与该四个缓冲棒的外管一体成型相连接,又该两个顺向缓冲棒分别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动力连接,该两个逆向缓冲棒分别与该第二滑动机构动力连接。 进一步的,其中该滑动缓冲机构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穿设于该弹簧容置管内,且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动力连接。 进一步的,其中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分别轴设有一释放爪。 进一步的,其中该第一拨动件设有一第一凹口部,该第一凹口部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其释放爪两者可分离地卡抵,该第二拨动件设有一第二凹口部,该第二凹口部与该第二滑动机构其释放爪两者可分离地卡抵。 进一步的,其中该第一凹口部与第二凹口部两者的开口呈相面对的方向。 进一步的,其中该壳体安装于一门体上,该第一拨动件及第二拨动件则分别安装于一门框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在不增加该缓冲机构长度的前提下达到双向回归缓冲的功能,使门体不论于开门或关门时均能达到省力及降低噪音声响之效果,同时本技术也实现了仅以单一个弹性件即达到双向回归之目的,大大简化了结构复杂度并降低制造成本,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提高产品可靠度及使用便利性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回归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中滑动缓冲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与门体及门框结合组设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于门体开门时第一滑动机构拉伸之动作前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于门体开门时第一滑动机构拉伸之动作后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于门体开门时第二滑动机构回归复位之动作前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于门体开门时第二滑动机构回归复位之动作后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现有技术:11_回归缓冲机构;111-壳体;112-盖体;12-滑动机构;13_拨动件;14_门框;15_门体;16_弹性件;17_缓冲机构;18_释放爪;本技术:3-壳体;31_底座;32_盖体;321_第一长条状沟槽;322_第二长条状沟槽;323_第一缺口部;324_第二缺口部;4_滑动缓冲机构;41_缓冲机构;411-顺向缓冲棒;412_逆向缓冲棒;413-弹簧容置管;42-第一滑动机构;43_第二滑动机构;44_弹性件;45_释放爪;46-释放爪;5_第一拨动件;51_第一凹口部;6_第二拨动件;61_第二凹口部;71_门体;72-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包含:一壳体3,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壳体3通常系安装于一门体71上,该壳体3设有一底座31与一结合固设于该底座31上方的盖体32,该盖体32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长条状沟槽321与一第二长条状沟槽322,该第一长条状沟槽321设有一第一缺口部323,该第二长条状沟槽322设有一第二缺口部324 ; —滑动缓冲机构4,该滑动缓冲机构4设置于该壳体3内,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滑动缓冲机构4设有一第一滑动机构42、一第二滑动机构43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滑动机构42与第二滑动机构43之间的缓冲机构41,该缓冲机构41组设固定于该壳体3内,该第一滑动机构42与第二滑动机构43分别与该缓冲机构41动力连接,且该第一滑动机构42及第二滑动机构43分别系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长条状沟槽321及第二长条状沟槽322下方,藉此,使该第一滑动机构42或第二滑动机构43可在壳体3内相对该缓冲机构41滑移,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机构41分别设有两个顺向缓冲棒411以及两个逆向缓冲棒412,且同向的两个缓冲棒之间系呈对角配置,而使该四个缓冲棒侧面大致呈左、右两组具有间距的8字状分布,又该缓冲机构41于该间距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弹簧容置管413,且该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分别设有一第一长条状沟槽与一第二长条状沟槽,该第一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一缺口部,该第二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二缺口部;一滑动缓冲机构,该滑动缓冲机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滑动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机构、一第二滑动机构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之间的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组设固定于该壳体内,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分别与该缓冲机构动力连接,且该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分别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长条状沟槽及第二长条状沟槽下方; 一第一拨动件,该第一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一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 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二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二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二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又该第二拨动件及第一拨动件分别较靠近该第二滑动机构及第一滑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壳体,该壳体分别设有一第一长条状沟槽与一第二长条状沟槽,该第一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一缺口部,该第二长条状沟槽设有一第二缺口部; 一滑动缓冲机构,该滑动缓冲机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滑动缓冲机构设有一第一滑动机构、一第二滑动机构以及一位于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之间的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组设固定于该壳体内,该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分别与该缓冲机构动力连接,且该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分别可滑移地位于该第一长条状沟槽及第二长条状沟槽下方; 一第一拨动件,该第一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一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一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 一第二拨动件,该第二拨动件位于壳体上方,用以与该第二滑动机构可分离地卡抵,可带动该第二滑动机构拉伸定位或解除其拉伸定位状态,又该第二拨动件及第一拨动件分别较靠近该第二滑动机构及第一滑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门体回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机构分别设有两个顺向缓冲棒以及两个逆向缓冲棒,且同向的两个缓冲棒之间呈对角配置,而使该四个缓冲棒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瑞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