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053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座;风机组件,安装在底座上,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围的风机罩,风机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吸风口、侧面具有出风口;和发热元件,设置于风机罩的出风口处;其中,风机罩的出风口处设有挡风筋,挡风筋立设于风机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挡风筋,由于离心风机的风是直线吹出的,故挡风筋可以对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分流,使吹出的风可以分配到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整体散热,以有效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0001 ]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通常是采用风机对线圈盘和主控板进行散热,即:风机的出风口正对线圈盘和主控板等发热元件来对二者进行直吹,而现有电磁炉上的风机并不能对吹至发热元件的风进行合理的分配,即不能将风分配至发热元件的上下表面,造成发热元件的散热性能较差,若采用增加风机功率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散热性能,则势必会增加电磁炉的制造成本,同时还会增加噪音,也与企业产品优化的理念相违背。 现有专利CN201320736811.9公开了在风机出风口设置挡风筋,但该专利采用的是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吸入的风是呈一定斜角度向上吹出的,吹出的风主要对发热元件的上表面进行散热,挡风筋由于设置在风机出风口底侧且风是斜向上吹出的,故挡风筋起不到分流作用,仅起到防止回流的作用,不能解决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分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线圈盘和主控板散热性能好的电磁炉,且制造成本和能耗低,符合企业产品优化的设计理念,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座;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围的风机罩,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吸风口、侧面具有出风口 ;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其中,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设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立设于所述风机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 本技术采用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挡风筋,由于离心风机的风是直线吹出的,故挡风筋可以对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分流,使吹出的风可以分配到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整体散热,有效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风吹至挡风筋上、经挡风筋阻挡后,其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减少、风速增加,而吹向主控板的风量则增加、风速也会相应地增加;而,经挡风筋阻挡后吹至发热元件的风一部分送至发热元件上表面,另一部分送至发热元件的下方,且通过挡风筋,可以使风压增大,在发热元件上部和下部的风速均增大的情形下,发热元件上表面的热量更好地被带走,而发热元件下方的热量因较少仍能满足被带走的要求,使得电磁炉的发热元件整体均得到较佳的散热,散热性能有效提升。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顶筋,所述风机组件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顶筋上,以使所述底座内底面与所述风机组件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风机罩的下表面具有所述吸风口。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炉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具有所述吸风口。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线圈盘之间,且所述挡风筋低于所述线圈盘的下盘面。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包括:主控板,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控板之间,且所述挡风筋低于所述主控板的下板面。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风筋直立设置,或者所述挡风筋朝向所述线圈盘侧倾斜设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挡风筋朝向所述风机组件的侧面与所述风机罩相抵触。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侧具有开口的框形立筋,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所述挡风筋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且其两端与所述立筋的两端对应相连接,所述挡风筋和所述立筋之间围成所述线圈盘的安装区域。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风机罩上、且与所述风机罩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凸块,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卡槽。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和主控板,所述出风口包括朝向所述主控板的第一出风口和朝向所述线圈盘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夹角,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分隔板。 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挡风筋,由于离心风机的风是直线吹出的,故挡风筋可以对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分流,使吹出的风可以分配到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整体散热,有效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磁炉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磁炉中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I底座,14立筋,16进风口,18顶筋,19隔板,191凸块,21吸风口,22出风口,221第一出风口,222第二出风口,23离心风机,231中轴线,232风叶,24风机罩,241卡槽,243分隔板,3线圈盘,4主控板,5挡风筋,6显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底座I ;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23和设置在离心风机23外围的风机罩24,所述风机罩24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吸风口 21、侧面具有出风口 22 ;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机罩24的出风口 22处;其中,所述风机罩24的出风口 22处设有挡风筋5,所述挡风筋5立设于所述风机出风口 22下部的位置处。 本技术采用在离心风机23的出风口 22下部的位置处设置挡风筋5,由于离心风机23的风是直线吹出的,故挡风筋5可以对离心风机23吹出的风进行分流,使吹出的风可以分配到发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整体散热,有效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离心风机在出风口处的风压远远大于轴流风机的,故吹出去的冷却风基本不会回流至风机处,故本技术的分流筋不需要用于防止冷却风回流。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进风口 16设置在底座I的侧壁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电磁炉的上盖上,或者底座I和上盖的侧壁均有进风口,形成侧进风,风机罩的上表面具有吸风口 21。侧进风的方式,风机可以从上方吸风,非常适用于采用离心风机的电磁炉。 其中,如图2所示,底座I的内底面上设有顶筋18,所述风机组件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顶筋18上,以使所述底座I内底面与所述风机组件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风机罩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围的风机罩,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吸风口、侧面具有出风口;和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其中,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设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立设于所述风机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设置在离心风机外围的风机罩,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吸风口、侧面具有出风口 ;和 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 其中,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处设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立设于所述风机出风口下部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顶筋,所述风机组件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顶筋上,以使所述底座内底面与所述风机组件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所述风机罩的下表面具有所述吸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罩的上表面具有所述吸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 线圈盘,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线圈盘之间,且所述挡风筋低于所述线圈盘的下盘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 主控板,所述挡风筋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控板之间,且所述挡风筋低于所述主控板的下板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伟陈光亮罗绍生陈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