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914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插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座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插座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固定座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滑槽上,所述旋转底座、旋转固定座通过底座旋转轴相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与底座固定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底座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上,所述旋转前盖扣合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所述绕线轴位于旋转底座的前端并且其位于旋转前盖的内部,所述绕线轴的中部、旋转底座通过绕线旋转轴相连,所述绕线轴上开设有绕线轨道,所述绕线轴挡板与绕线轴的前端相连,所述旋转手柄固定于所述绕线轴挡板的前端并且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
本技术属于插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
技术介绍
双向射频智能插座是一款在双向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新兴电器产品,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遥控插座通断电流、设定插座的定时开关,它实现了信号的双收发并具有覆盖范围广、信号灵敏度高的优点。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双向射频智能插座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器设备的电源线插头或接线板的电源线插头直接插设于双向射频智能插座上,大多电器设备的电源线或接线板的电源线比较长,当插头插设于双向射频智能插座上后,仍有部分电源线直接散落于地面或台面上,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电源线缠绕功能的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前壳、插座后壳、外接插头、旋转固定座、滑动块、底座旋转轴、底座固定轴、旋转底座、旋转前盖、绕线轴、绕线轴挡板、绕线旋转轴、旋转手柄,所述插座后壳扣合设置于所述插座前壳的后端,所述外接插头固定于所述插座后壳上,所述旋转固定座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所述插座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固定座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上,所述旋转底座位于所述旋转固定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底座的一端、所述旋转固定座的一端通过所述底座旋转轴相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底座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旋转前盖扣合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前盖上开设有电源线开口 A、电源线开口 B,所述绕线轴位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并且其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所述绕线轴的中部、所述旋转底座通过绕线旋转轴相连,所述绕线轴上开设有绕线轨道,所述绕线轴挡板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并且其与所述绕线轴的前端相连,所述旋转手柄固定于所述绕线轴挡板的前端并且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 所述外接插头固定于所述插座后壳的中部。 所述旋转固定座与所述插座后壳的下端相连。 所述电源线开口 A、电源线开口 B相对设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插座后壳扣合设置于插座前壳的后端,外接插头固定于插座后壳上,组装简便; 2、旋转固定座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插座后壳固定连接,旋转固定座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滑槽上,旋转底座位于旋转固定座的前端,旋转底座的一端、旋转固定座的一端通过底座旋转轴相连,旋转底座的中部与底座固定轴的一端相连,底座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上,当拨动旋转底座时,旋转底座以底座旋转轴端为圆心旋转,与旋转底座相连的底座固定轴不仅能带动滑动块沿半圆形滑槽滑动并且还能有效限位,防止旋转底座随意旋转,满足多种空间结构的需求,滑动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3、旋转前盖扣合设置于旋转底座的前端,旋转前盖上开设有电源线开口 A、电源线开口 B,旋转前盖保护电源线并能防止电源线蒙尘,开口 A、电源线开口 B形成电源线进出通道,实用性强; 4、绕线轴位于旋转底座的前端并且其位于旋转前盖的内部,绕线轴的中部、旋转底座通过绕线旋转轴相连,旋转手柄固定于绕线轴挡板的前端并且位于旋转前盖的内部,通过旋转旋转手柄带动绕线轴围绕绕线旋转轴旋转,从而将电源线缠绕于绕线轴上,防止电源线直接散落于地面或台面上,外形美观; 5、绕线轴上开设有绕线轨道,绕线轴挡板位于旋转前盖的内部并且其与绕线轴的前端相连,缠绕效果好,绕线轴挡板有效限位,防止电源线脱离绕线轴; 6、外接插头固定于插座后壳的中部,旋转固定座与插座后壳的下端相连,电源线开口 A、电源线开口 B相对设置,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旋转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插座前壳,2-插座后壳,3-外接插头,4-旋转固定座,5-滑动块,6_底座旋转轴,7-底座固定轴,8-旋转底座,9-旋转前盖,10-绕线轴,11-绕线轴挡板,12-绕线旋转轴,13-旋转手柄,14-滑槽,15-电源线开口 A,16-电源线开口 B,17-绕线轨道。 实施例 如图1-2所不,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包括插座前壳1、插座后壳2、外接插头3、旋转固定座4、滑动块5、底座旋转轴6、底座固定轴7、旋转底座8、旋转前盖9、绕线轴10、绕线轴挡板11、绕线旋转轴12、旋转手柄13,插座后壳2扣合设置于插座前壳I的后端,外接插头3固定于插座后壳2上,旋转固定座4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插座后壳2固定连接,旋转固定座4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14,滑动块5滑动设置于滑槽14上,旋转底座8位于旋转固定座4的前端,旋转底座8的一端、旋转固定座4的一端通过底座旋转轴6相连,旋转底座8的中部与底座固定轴7的一端相连,底座固定轴7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5上,旋转前盖9扣合设置于旋转底座8的前端,旋转前盖9上开设有电源线开口 A15、电源线开口 B16,绕线轴10位于旋转底座8的前端并且其位于旋转前盖9的内部,绕线轴10的中部、旋转底座8通过绕线旋转轴12相连,绕线轴10上开设有绕线轨道17,绕线轴挡板11位于旋转前盖9的内部并且其与绕线轴10的前端相连,旋转手柄13固定于绕线轴挡板11的前端并且位于旋转前盖9的内部。 外接插头3固定于插座后壳2的中部。 旋转固定座4与插座后壳2的下端相连。 电源线开口 A15、电源线开口 B16相对设置。 工作原理 如图1-2所示,缠绕电源线时,打开旋转前盖9,旋转旋转手柄13带动绕线轴10围绕绕线旋转轴12旋转,从而将电源线缠绕于绕线轴10上,缠绕完毕后,盖上旋转前盖9 ;为了与智能插座的使用空间相适应,拨动旋转底座8,旋转底座8以底座旋转轴6端为圆心旋转,同时与旋转底座8相连的底座固定轴7带动滑动块5沿半圆形滑槽14滑动,当旋转底座8旋转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拨动。 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前壳、插座后壳、外接插头、旋转固定座、滑动块、底座旋转轴、底座固定轴、旋转底座、旋转前盖、绕线轴、绕线轴挡板、绕线旋转轴、旋转手柄,所述插座后壳扣合设置于所述插座前壳的后端,所述外接插头固定于所述插座后壳上,所述旋转固定座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所述插座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固定座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上,所述旋转底座位于所述旋转固定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底座的一端、所述旋转固定座的一端通过所述底座旋转轴相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底座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旋转前盖扣合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前盖上开设有电源线开口A、电源线开口B,所述绕线轴位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并且其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所述绕线轴的中部、所述旋转底座通过绕线旋转轴相连,所述绕线轴上开设有绕线轨道,所述绕线轴挡板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并且其与所述绕线轴的前端相连,所述旋转手柄固定于所述绕线轴挡板的前端并且位于所述旋转前盖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向射频技术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前壳、插座后壳、外接插头、旋转固定座、滑动块、底座旋转轴、底座固定轴、旋转底座、旋转前盖、绕线轴、绕线轴挡板、绕线旋转轴、旋转手柄,所述插座后壳扣合设置于所述插座前壳的后端,所述外接插头固定于所述插座后壳上,所述旋转固定座呈半圆形并且其与所述插座后壳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固定座上开设有半圆形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上,所述旋转底座位于所述旋转固定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底座的一端、所述旋转固定座的一端通过所述底座旋转轴相连,所述旋转底座的中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底座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旋转前盖扣合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前端,所述旋转前盖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人通天下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