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钼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2897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的钼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锂盐、钼盐前驱体按化学计量数比(摩尔比)均匀混合,空气中加热至200-400℃进行保温预处理,然后在空气或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惰性气氛中,在500-800℃条件下进行烧结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的钼酸锂(Li2MoO4)负极材料。该方法还包括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碳材料,对产物进行碳包覆,所述碳材料为碳水化合物、乙炔黑或石墨。碳材料可在前驱体混合时加入,或是在烧结反应时加入,或是在烧结反应之后加入,并再次烧结。该方法工艺简单,得到的材料实际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有许多优点:工作电压高,通常单体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为3.6V,而MH-Ni, Cd-Ni电池的电压为1.2V,相差3倍;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比能量是铅酸蓄电池的3倍,为各类镍型电池的2倍);循环寿命长,远高于其它电池。安全快速充电、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使用时间长。因此,自从1991年SONY公司推出商品化的锂离子蓄电池以来,关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其它一些便携式电气设备大多使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电源。并且,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快地增长。不远的将来,电动车(EV)或混合动力汽车(HEV)用能源和用来存储电能的大型储能电池都可能使用到锂离子蓄电池,这使有关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在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同时,人们对负极材料的探索也从未停止。金属锂具有最高的比容量(3860mA *h/g)和最负的电极电位(-3.045V对标准氢电极),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人们就对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研究人员发现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金属负极上易形成枝晶,从而引起电池发热,甚至爆炸。1991年Sony将碳负极材料(聚糠醇热解碳)成功应用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世界上安全性较高、能量密度几乎可以与锂二次电池相媲美的高能量可充电电池终于诞生了。随之后来由于石墨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层状结构在嵌锂前后体积变化小,嵌锂容量高(300-350mAh/g)和嵌锂电位低(0.1V vs Li/Li+)等优点,成为了目前主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由于石墨本身结构特性的制约,石墨负极材料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比如比容量以达到极限,不能满足大型动力电池所要求的持续大电流放电能力等。因此人们也将目光投向非石墨材料,比如硬碳和其它非碳材料。 1971 年 Desckanvers 等首先合成 Li1+xTi2_x04 (O = X = 1/3),并进行了研究。2002年Kiyoshi和Ryosuke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尖晶石结构的负极材料Li4Ti5O12,它相对于锂电极的电位为1.55V,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实际比容量为15(Tl60mAh/g。在Li+的嵌入与脱出中晶型不发生变化,体积变化小于1%,从而使得Li4Ti5O12具有比碳更优良的循环性能。与此同时,锑、锡、硅基化合物以及一些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本专利技术通过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简单工艺,合成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钥酸锂(Li2MoO4)15目前还没有任何文献报道钥酸锂(Li2MoO4)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应用。本
技术实现思路
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与实际比容量,较低的放电平台(0.5V)。因此找到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钥酸锂(Li2MoO4)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O混合前驱体,将锂盐、钥盐按化学计量数比(摩尔比)混合均匀;2)预处理:将步骤I)混合均匀的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下在温度为200-400°C条件下保温预处理2-12h,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粉末材料;3)烧结反应:将步骤2)处理的粉末状材料在空气或惰性气氛中500-800°C处理10-48h,得到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Li2MoO4)负极材料。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I)中前驱体混合时加入碳材料;步骤2)中将步骤I)得到的混合均匀的前驱体中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在温度为200-400°C条件下保温预处理2-12h,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粉末状材料;同样在步骤3)中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材料在惰性气氛中在温度为500-800°C条件下烧结10-48h,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3)烧结反应时加入碳材料,将碳材料加入到步骤2)预处理后所得到的粉末材料中并研磨均匀,烧结反应必须在惰性气氛中在温度为500-800°C条件下处理10-48h,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3)烧结反应后加入碳材料,将碳材料加入到步骤3)烧结反应后所得到的材料中并研磨均匀,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200-300°C保温处理4-6小时,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锂盐包括碳酸锂(Li2C03)、醋酸锂(CH3COOLi)、氢氧化锂(L1H)或硝酸锂(LiN03)。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钥盐包括MoO2、MoO3或(NH4) 2Mo04。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碳材料为碳水化合物、乙炔黑或石墨,所述碳水化合物为葡萄糖、柠檬酸或蔗糖。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I)中前驱体混合时加入碳材料,碳材料的加入量为占锂盐跟钥盐前驱体质量总和的0.01 wt%-20wt%。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3)烧结反应时加入碳材料,碳材料的加入量为占步骤2)预处理后所得粉末材料质量的0.01 wt%-20wt%o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3)烧结反应后加入碳材料,碳材料的加入量为占步骤3)烧结反应后所得材料质量的0.01 wt%-20wt%o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惰性气氛包括Ar、N2、C02或He气体;还原性气氛包括Ar-H2混合气、N2-H2混合气、一氧化碳、氢气或氨气。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钥酸锂(Li2MoO4)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I)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合成出了纯相的钥酸锂(Li2MoO4)负极材料,该方法制备简单,产物首次充放容量可达300mAh/g以上。 (2)利用固相烧结的方法制备出了碳包覆的钥酸锂(Li2MoO4)负极材料,该方法制备简单,产物首次充放容量可达600mAh/g以上,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1 ] 图1 (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1 (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首次充放电及第二次放电曲线其中a曲线是首次充电曲线,b曲线是首次放电曲线,c是第二次放电曲线,充放电倍率为0.33C,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Γ2.5V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首次充放电及第二次放电曲线其中a曲线是首次充电曲线,b曲线是首次放电曲线,c是第二次放电曲线,充放电倍率为0.5C,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Γ2.5V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循环性能曲线,充放电倍率为0.33C和0.5C,充放电电压范围为 0.Γ2.5V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首次充放电及第二次放电曲线其中a曲线是首次充电曲线,b曲线是首次放电曲线,c是第二次放电曲线,充放电倍率为0.25C,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Γ2.5V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循环性能曲线,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Γ2.5V ;图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锂离子电池的钼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混合前驱体:将锂盐、钼盐按化学计量数比混合均匀;预处理:将步骤1)混合均匀的前驱体在空气氛围下在温度为200‑400℃条件下保温预处理2‑12h,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粉末状材料;烧结反应: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状材料在空气或惰性气氛中,在500‑800℃条件下烧结10‑48h,得到锂离子电池的钼酸锂负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混合前驱体:将锂盐、钥盐按化学计量数比混合均匀; 预处理:将步骤I)混合均匀的前驱体在空气氛围下在温度为200-400°C条件下保温预处理2-12h,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粉末状材料; 烧结反应: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状材料在空气或惰性气氛中,在500-800°C条件下烧结10-48h,得到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前驱体混合时加入碳材料;步骤2)中将步骤I)得到的混合均匀的前驱体中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在温度为200-400°C条件下保温预处理2-12h,自然冷却后研磨,得到粉末状材料;同样在步骤3)中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材料在惰性气氛中在为500-800°C条件下烧结10-48h,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烧结反应时加入碳材料,即将碳材料加入到步骤2)预处理后所得到的粉末材料中并研磨均匀,在惰性气氛中,在500-800°C条件下烧结10-48h,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钥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烧结反应后加入碳材料,将碳材料加入到步骤3)烧结反应后所得到的材料中并研磨均匀,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中200-300°C保温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明刘旭东董有忠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