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晓波专利>正文

助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75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节约大量能源的车辆助动轮,它是在车轮中安装若干个撑杆,撑杆的下端头顶住车胎,撑杆的上端头沿轮轴的切线方向顶住装在车轮上的飞轮盘齿轮。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大地的反作用力就通过撑杆沿切线方向作用到轮轴飞轮盘齿轮上,在力和转轴异面垂直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一个推动转轴旋转的力矩,从而助使车轮前进。(*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助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能产生助动力的车辆助动轮。众所周知,目前的车轮是不能产生助动力的,因此,目前的汽车和其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既要克服磨擦力,又要克服与之相对应的车辆重力阻碍。这就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当今世界,交通十分发达和繁忙、石油被源源不断地从地球的躯壳中大量抽取,用以应付车辆的行驶,整个世界都在为此燃烧,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大量不可再生能源被逐渐消耗殆尽,人类的未来文明又将何去何从?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也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国际上霸权主义者曾多次扬言一旦有事,它们将迅速控制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掐断马六甲海峡。从战略上掐断中国的能源供应通道,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能源从战略上来说对我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石油价格也日益飙升,为节约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全人类都在孜孜探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节约的大量能源的车辆助动轮,它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环境,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我国能源战略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车轮中安装若干个撑杆,撑杆的下端顶住外胎内侧,也可顶住内胎内侧,撑杆上端沿车轴的切线方向装在车轮飞轮盘上。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重力压住车轮,致使大地的作用力通过下撑杆、弹簧、上撑杆、沿切线的方向作用到飞轮盘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就不会平衡。这时大地通过撑杆对飞轮盘齿轮的作用力必然产生一个与转轴异面垂直的分力,在力和转轴异面垂直的情况下,作用在齿轮上的力就产生了力矩,这个力矩就帮助推动车轮旋转,从而助使车轮前进。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撑杆随车轮同步周期运转,不间断的产生帮助车轮前进的助动力,从而大量节约能源,助动轮采用的撑杆等部件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助动轮立体全图。图2是助动轮运动原理图。图3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主视剖面构造图。图4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左视剖面构造图。图7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垫块及撑杆、减振器套营、减振器组装图。图8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垫块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9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纵剖面构造图。图10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及下撑杆、内胎垫块、套管、减振器上撑杆组装图。图11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另一实施例组装图。图12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另一个实施例图。图5是助动轮第二个实施例主视剖面构造图。图6是助动轮第二个实施例左视剖面构造图。图中1.飞轮盘 2.内胎 3.上撑杆 4.下撑杆 5.内胎垫块 6.减振器套管 7.减振器弹簧 8.减振器油气平衡阀 9.活塞帽 10.内胎套管孔 11.车辋 12.车轮固定锣孔 13.外胎 14.车轮钢圈 15.飞轮盘圆孔、飞轮盘齿轮 16.减振器活塞 17.内胎垫块套管孔 18.内胎垫块底脚 19.撑杆嵌槽 20.车轮转轴 21.内胎橡皮薄垫在图2原理图中下撑杆(4)的下端头顶住外胎内侧、也可顶住内胎内侧,下撑杆(4)的上端头顶住弹簧(7),弹簧(7)另一端顶住上撑杆(3)的下端头,并穿过车轮钢圈(14),上撑杆(3)的上端头顶住飞轮盘齿轮(15),飞轮盘固定在车辋的中心,与车轮为同心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在车辆重力作用下,压住撑杆下端头,使车轮产生相应的形变,大地的反作用力通过下撑杆(4)、弹簧(7)、上撑杆(3),沿轮轴(20)的切线方向作用到飞轮盘上,使车辆的重力和大地的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作用力相当于大地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就不会平衡。从图中我们看到大地通过撑杆对转轴飞轮盘齿轮(15)的作用力非常接近转轴的切线方向,因而必将产生一个接近车辆重力的并且与转轴异面垂直的分力。根据物理学的有关概念可知在力和转轴异面垂直的情况下,就必将产生力矩,这个力矩就帮助推动转轴旋转,从而助使车轮前进。在图3所示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中下撑杆(4)的下端头嵌在车轮外胎(13)内的撑杆嵌槽(19)中,减振器套管(6)的下端嵌在内胎垫块(5)的圆孔(17)内,内胎垫块(5)垫在外胎(13)内侧,若干个内胎垫块拼成一个与外胎同心的圆圈,内胎(2)顶住内胎垫块(5),内胎(2)中间有若干个与减振器套管配套的纵向内胎套管孔(10),减振器套管(6)的中部穿过内胎套管孔(10),上端穿过车轮钢圈(14),减振器弹簧(7)装在减振器套管(6)中部内,同时在在减振器套管(6)的中部还装有一对减振器油气平衡阀(8),油气平衡阀(8)一端与减振器弹簧(7)相通,另一端在内胎套管孔(10)内,在油汽平衡阀管中装有减振器活塞(16),活塞(16)的一端有一活塞帽(9),活塞帽(9)与内胎套管孔(10)的孔壁接触,下撑杆(4)的上端头顶住减振器弹簧(7)一端,弹簧(7)的另一端顶住上撑杆(3)的下端头,上撑杆(3)的上端头则装在飞轮盘圆孔(15)上,飞轮盘的圆孔即是飞轮盘齿轮,飞轮盘固定在车辋中心并与车轮为同心圆。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重力压住车轮,致使大地的作用力通过下撑杆(4)、减振器、上撑杆(3)沿切线方向作用到飞轮盘齿轮(15)上,从而产生使车轮轴(20)旋转的力矩,助使车轮前进。由于车轮的周期运转,撑杆与车轮同步运转,从而产生不间断的助动力。图中撑杆,减振器有十六套,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飞轮盘二块,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图7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垫块及撑杆,减振器组装图。内胎垫块的作用是撑住内胎压力,使大地的作用力全部通过撑杆作用到飞轮盘齿轮(15)上。图中5.内胎垫块17.内胎垫块套管孔。图8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垫块另一实施例立体图,这一实施例可使内胎垫块底脚尺寸降至最小,以便可根据需要最大限度增加撑杆数量,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助动力。图9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构造全图图中弹簧(7)装在减振器套管(6)的中部内,在与弹簧(7)中部相通的位置上有一对油气平衡阀(8),平衡阀(8)的圆孔内装有一对减振器活塞(16),活塞(16)一端有一活塞帽(9)。减振器油气平衡阀(8)的作用是在内胎(2)气压不稳定时,可使阀门内的活塞(16)来回运动,起调节减振器弹性作用,即在内胎(2)气压弹性大时,内胎(2)压紧油气平衡阀帽(9),将活塞(16)压进,使减振器弹性相应增大,达到减振器弹性与内胎(2)弹性平衡,反之使减振器弹性减小,亦达到与内胎(2)弹性平衡,从而更好的达到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舒适安全的减振效果。图10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下撑杆、内胎垫块、内胎、套管、减振器、上撑杆组装图,图中内胎(2)中间有若干个与减振器套管(6)配套的纵向内胎套管孔(10),用以在内胎(2)充气后固定内胎套管(6)。图11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内胎另一实施例图,图中内胎(2)由两片较薄的内胎组成,充气后将所有减振器套管(6)都夹在中间而固定之。图12是助动轮第一个实施例的减振器另一实施例,图中减振器套管(6)是弯形的,撑杆也根据需要选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助动轮,其特征是:在车轮中装有若干个撑杆,撑杆的一端顶住车胎,并穿过车轮钢圈,另一端顶住车轮上的飞轮盘齿轮,飞轮盘固定在的车辋中心,与车轮为同心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邱晓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